《认识钟表》评课稿

时间:2024-11-25 09:01:21 其他 我要投稿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1

  今天非常的荣幸和几个兄弟姐妹去听了汀田三小吴明寅执教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整时)》,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要求学生知道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建立时间的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吴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板书工整漂亮,教态自然得体,课程结构完整。

  一、板书工整漂亮

  写得一手好字对教师而言有多重要,字如窗户,无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学生看到这样一手好字,第一感觉就很好。再说,我们做教师的天天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不能写好字又如何有更强的说服力去要求学生写好字呢。

  二、教态自然得体

  吴老师人长得漂亮,教态自然得体。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公开课的时候有点紧张很正常,而吴老师的这节课让人感觉不到她有任何的紧张,下面坐着10多位听课的老师,能做到这样不容易,让我自愧不如。吴老师的肢体动作没有多余的,显得很得体端庄,要多多学习。

  三、课程结构完整

  吴老师的课从开头的导入,再到引申,到练习,最后总结。给人一种很流畅的感觉,看得出来对这节课的准备吴老师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当然课的流畅与吴老师上课的不紧张也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上课,我会突然感觉自己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忘了,这是教学的大忌,也是新教师常犯的毛病,而吴老师的课确实做到了流畅,结构非常的完成。

  当然吴老师的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困惑,在此提出,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

  吴老师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引入了秒针的知识,结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分针与时针的认识被秒针一搅合,新知识的学习大打折扣。这个问题,首先源于学生的学具,学生的学具上出现了秒针,是通过秒针的拨动来调节时间,对整个时间的认识而言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将秒针加入却有点勉强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学知识有一定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如何处理学具中出现秒针这一个问题,还有待继续讨论分析。

  二、有关具体形象的问题

  吴老师在这节课中讲到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的时候,口头提了几个变式,类似“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5的时候是几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的时候是几时?”。在此我个人认为,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口头变式要求他们听到条件,然后转到脑子里,再与新知识结合“反应”,最后得出答案,太难太难了。对一年级的学生做变式练习切不可因为要节约时间而口头变动条件,我的建议是宁愿多花点时间,宁愿少做点题目,尽量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形象。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在选择上课素材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各个环节上的过渡设计上要有特点,不能太平淡无奇,要在每个环节上都加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尽力)。学生上课的纪律一定要抓,哪怕是影响这节课的进度。一年级的学生对纪律的口诀很敏感,吴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口诀就很好,上课的时候也可以用,公开课没有规定说就不能讲纪律了。 以上是个人拙见,仅供吴老师参考。这个评课意见很多源于兄弟姐妹的评课,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各位新教师共勉!!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2

  今天听了小张老师的《认识钟表》一课,深受感动。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用学生身边的同学过生日引入,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份礼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2、练习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粘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审美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4、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张老师还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显得乱而无序,应加强对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巧妙引导,以其创造生动、活泼、有序的新型课堂。各环节的实行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2、由于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3、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4、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总之,整体看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值得同仁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3

  今天,听了袁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伊始,我播放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这节课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三、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具钟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4

  听了洪老师的《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观察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会拨弄几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体来说洪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教学中孔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洪老师充分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开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把学生带进钟表王国,让学生沉浸在钟表的世界中,激发了学生想要认识的.钟表的情感。接下来在看钟表、拨钟表、修钟表的活动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学习热情很高,学得很开心,很扎实。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洪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通过观察发现钟面上的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在认读整时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学生拨整时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洪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开课时,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钟表,什么样。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5

  李老师和刘老师虽然都是上《认识钟表》这节课,却展现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刘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 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刘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菲菲起床的故事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菲菲上学的故事贯穿在整节课堂中。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刘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看课件上的钟面,仔细看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黄老师还设计了师说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刘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在认识整时时出示小女孩起床图,引出这是几时的数学问题;为了使学生熟练地认读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同一个时刻,刘老师让学生观察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写下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让学生巩固新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本课中,学生对于电子表式的记时方法或多或少有所感知,甚至在父母的指导下曾经尝试过认识时刻,因此,教学没有必要完全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教学,让他们在“似曾相识”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这既能增强学习的亲切感,又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自己操作时没能一一照顾到,少数学困生感觉吃力;不能怕学生说错,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李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从整体上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整节课教路清晰,教态自然,课堂教学效果好。纵观本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李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许多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并用起床图巧妙地过渡到闹钟的出场,并围绕闹钟表面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认识;在复习巩固时,李老师设计了生日晚会打电话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过一小时是几时,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李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李老师还设计了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3.小学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教学要贴近学生,利用他们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效组织教与学的活动。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10时做作业,晚上10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10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些许不足之处。比如:

  首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拨钟时,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其次,由于是刚上学的学生,不是经常进行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再如:你是怎样知道是7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问题。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好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6

  《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取知识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7

  上午在一四班听了老师的《钟表的认识》一课,对于一四班的孩子有很大的感触。整体一四班的孩子的听课的认真程度以及回答问题明亮的声音、清晰地思路令在做听课的老师折服。

  听了杨老师修改之后的课之后,感觉思路特别的顺畅。表现在:

  环节特别的清晰: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认知半点;知识总结生活教育,这使得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思路特别流畅:各个环节之间过渡的比较明确,知识难点处理也比较得当,整体孩子知识掌握牢固,对钟表的认识比较到位。

  但是,觉得有一点在时间的分配上,觉得在前两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多,占据了23分钟的时间,而这节课的知识难点对于半点的认识,却花费了很少的时间,但是却因为孩子回答的比较全面到位,使得课堂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这点应该是注意的,就是重难点分配的时间要多一些。

《认识钟表》评课稿范文8

  《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体来说徐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教学中徐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徐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徐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徐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一开始,徐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徐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徐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徐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4、美中不足的是:

  ①徐老师的问语要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如:在教学7时时,老师问学生怎么表示,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表示,那只有老师自己回答了。

  ②关于课堂常规,在订正学生课堂上做的练习时,要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来之后再订正,这样才有效率。

  ③碰到课堂中学生回答错误而其他学生帮忙改正后,要让说错的学生再回答一遍,给他以鼓励,帮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钟表》评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钟表》评课稿02-01

认识钟表评课稿03-22

《认识钟表》评课稿05-20

《认识钟表》评课稿【热】03-10

【精】《认识钟表》评课稿03-10

《认识钟表》评课稿【热门】03-10

【热门】《认识钟表》评课稿03-30

【热】《认识钟表》评课稿03-30

【推荐】《认识钟表》评课稿03-30

《认识钟表》评课稿【精】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