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选】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的小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
三月初,晴好无雨,乍暖还寒。如同往常一样,在升完国旗以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散步。这次,我们停在了矮矮的树丛前。孩子们也跟往常一样,到处摸摸、看看、闻闻。忽然,豆豆大声说:“老师你看,长小芽芽了!”为了表示绿芽儿很小很小,豆豆在比划时食指和拇指都快粘在一起了。顺着豆豆手指的方向,我看见前面一排小叶黄杨都已经冒出小小的绿芽儿了,便顺势问孩子们:“小树都已经冒出尖尖的小芽儿了,什么季节来临了?”孩子们开心地说:“春天来了!”带着找到春天的喜悦,回到活动室后大家仍在讨论今天的新发现。
豆豆说他要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他先画了一排矮矮的深色树干,然后,在树干的顶端画了些小小的点表示新长出来的小芽芽,细心的他还选择浅绿色的水彩笔来画小芽芽。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亲身的感知和体验,孩子才会有如此灵动的表现与表达。
小哲问,为什么树会长出这些小芽芽?它们还会再长吗?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并请他们猜一猜小芽芽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孩子们有的说会长成花,有的说会长成叶子。最后大家决定持续观察这些小芽芽。
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每天惦记着小芽芽,经常围在那一排小叶黄杨边观察。有一天,很多孩子说小芽芽长大了,颜色浅绿浅绿的,与下面的叶子颜色不一样,下面的叶子颜色是深绿的。“你们看它变得像小雨滴一样了,只是它的中间有一道小小的口子!”只见浩浩一边说一边将他的两只手紧紧合在一起。我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是小芽芽紧紧抱在一起,顶上尖尖的,下面鼓鼓的、圆圆的,像小雨滴一样。我一阵感动,浩浩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主动发言较少。今天他不仅主动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发现,而且展现了如此美妙的想象,用诗样的语言给小芽芽取了新的名字。
又过了几天,嘟嘟忽然跑来跟我说小芽芽变成了小花儿了,像玫瑰花。我一时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嘟嘟就急切地拉着我来到那排小叶黄杨前,我立即明白她所说的“玫瑰花”是什么了。原来,浩浩眼里的“小雨滴”长大了,紧紧抱在一起的叶子变得蓬蓬松松的,一片包着另一片,像是朵玫瑰花。靠近下面的叶子也都已经长大了,左边一片,右边一片,像是衬在花朵边上的绿叶。在这一天的观察记录中,嘟嘟画了许多绿色的小花儿,浅绿色的花心,左右对称的绿叶,看起来很美、很特别。
到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绿柳垂绦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来到那排小叶黄杨前,孩子们说所有的小芽芽都变成叶子了,新长的叶子跟原来的叶子是有区别的,新长出来的叶子颜色亮,原来的叶子颜色深。这次,有孩子还随身带了放大镜。他们用放大镜观察叶子的纹理,啦啦说:“新叶子和老叶子虽然纹路是一样的,可是新叶子摸起来软软的,老叶子就要硬一点。”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记录活动中,我并没有给予孩子们过多的引导。孩子们总能敏锐地发现小芽芽每一次细小的变化,又能充分发挥想象,把小芽芽比喻成小雨滴、玫瑰花。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和语言,孩子是有巨大的学习潜能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敏感地察觉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支持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2
最近我们开展了科技节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是亲子科技小制作的比赛,我们豆豆班的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了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漂亮有趣的科技小制作。接下来我来简单介绍几样。
1.飞机
陈沐阳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飞机,是和妈妈一起制作的,材料就是铅丝和雪碧瓶,用铅丝胶水等把雪碧瓶串联起来,手工剪裁都非常精致,特别是轮子和螺旋桨部位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做成了活动体。宝宝有十足的信心要得比赛的第一名。
2.汽车朋友
季欣怡小朋友带来了两辆小汽车,做法其实比较简单,用盒子包一下表面,然后贴上了用铅丝穿过盒子,装起来四个轮子,车身上画上了简单的窗户。两辆汽车在大小上面有些区别。其他都一样。这个汽车是宝宝和爸爸一起制作的,汽车的轮子也是可以活动的.。
3.帆船
王鸿睿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帆船,主要的材料也是雪碧瓶,让我感到最最亮点的地方是帆船上面插了一面五星红旗,这里可以让孩子在感受科技活动的有趣同时做一些简单的爱国教育。宝宝平时比较内向,各方面能力也不是很突出,做事的积极性也很普通,这次和爸爸一起制作了漂亮的小帆船,我乘机大力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宝宝最近干什么事情都很有动力,做得也很好。
还有许多小制作也十分漂亮,像陆炜航小朋友和妈妈制作的水泥搅拌车也很有趣,陈奕冰带来了一对塑料瓶和鸡蛋壳制作的小娃娃,宋子禾带来了用光碟制作的毛毛虫和小蜗牛,还有李智博和张天宇带来了用牛奶瓶和小盒子制作的饮水机等等。
可以看出来孩子和家长的参与性比较高,我们还请孩子一起给这些小制作分分类摆在了作品区展示,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请孩子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动很有意义。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3
一天午餐时,我正在给小朋友盛饭菜。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粒肉和番茄蛋汤。盛到饭菜的小朋友开始吃饭了,红烧粒肉孩子们都很喜欢,看他们吃得可香了。这时,只听见恒恒大叫:“老师,你看呀,他把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我回头一看,只见轩轩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恒恒的碗里,见我来了,他低下了头。我问道:“你怎么能把肥肉放到别人的碗里呢?”他摇着头对我说:“老师,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我忙问:“那肥肉给谁吃呢?”轩轩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边的恒恒说:“在家都是我爸爸吃肥肉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搭积木时为争抢一块积木而面红耳赤、吃水果时总是先挑大的、排队时总想着插队……。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平时家长在家中过于溺爱。有些家长会把对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爱,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可能有的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作为成人的`我们应注意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教育孩子。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谦让等良好的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关心幼儿还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一个能感受关心并学会关心的人,而并不是一味地接受关心,包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从而让幼儿在“关心”与“被关心”中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4
小朋友们非常喜欢活动区的游戏,尤其是其中的角色游戏,我认为,角色游戏,反应的是孩子们最真实、最本真的游戏状态,所以,我在小朋友们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都会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有趣,而且会很有收获。
游戏开始十多分钟,点心店里传来了两个孩子的争论声。“没有,真的没有。”“有的,你看这儿就有胡萝卜。”“没有,你看菜单上没有胡萝卜面。”“可是你明明有胡萝卜啊,为什么不肯卖。”“可是菜单上没有啊。你看看真的没有。”
原来是两个孩子为了一碗“胡萝卜面”争论了起来。小顾客想买一碗胡萝卜面,收银员告诉她没有,小顾客不服气,指着储物架上一篮子的胡萝卜提示收银员“这儿有。”而收银员坚守自己的“原则”,只要是菜单上有的都能买,反之只要是菜单上没有的就不能买。小顾客非常纳闷,虽然菜单上没有,但确实有胡萝卜,为什么还不肯卖呢?对此我也感到非常的奇怪,于是介入了两人中间,对小顾客说:“你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问问收银员为什么有萝卜还不肯卖?”小顾客接受了我的提议,于是问了收银员,而收银员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菜单上没有,都不知道多少钱,怎么卖啊?”原来他不卖是有原因的。
从这样两段对话中,我们能够读到什么?
首先,进入中班后,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仍然比较强,争论源自于各自的坚持,小顾客坚持着自己的需要——“我”要买胡萝卜面;而收银员也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菜单上没有“我”不卖。他们的对话其目的不是解决问题,因为还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的对话是为了不断重复和强调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们没有协商的意识。
其次,材料准备的细节问题,是导致争论的间接因素。在《指南》和《纲要》中都强调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在两个孩子的争论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间接来自“环境”——墙上挂着的价目表和橱柜上成列的各种食品之间不对应,有的食品没有标上价格,使收银员不知道该如何出售。
价目表的制定明确标出了不同物品的价格,便于游戏中幼儿间的买卖,同时还渗透了点数和计算,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既有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可操作的材料,又有拓展其经验和能力的材料。但同时也局限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和决策,他们没有机会来随意组合套餐、没有机会来标定价格,久而久之,使他们在一种墨守成规的情境中游戏,所以导致当遇到价目表上没有的食品时,他们会束手无策。
这就提醒我们在给孩子们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机会、权利,让他们习惯于自己选择和做出决定,以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基本的与人协商的方法。这时需要老师的介入,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争论引导到想办法解决问题,再用自己的经验去影响幼儿,比如可以由收银员给胡萝卜定一个价格。游戏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建议下参照其它蔬菜的价格自己给胡萝卜定价格。可见,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是有能力将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的。因此,在日常游戏的.组织中,教师不要过早、过多介入游戏,有意识的让孩子们自己将问题暴露出来,并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逐渐萌发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与人协商的能力。
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给予幼儿的支持策略是多元的,有环境的、材料的、情境的、语言的,有时甚至需要多媒体。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贯用的某一种或几种,而要根据游戏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关键是不能剥夺幼儿的自主权。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5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同时了解到“窗边族”在日本往往是被大人冷落的孩子们的称号,窗边好似即将被排除,不被关注。这些孩子们并没有什么缺陷,却被认为不适合过学校的集体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接受事物和表达的方式,只不过窗边的孩子往往接受和表达的方式与常态不同,所以才会与集体格格不入,十分凸显。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也不例外。几年前我教过一个中班,班上有个叫多多的男孩。动手操作能力强,可做起事来总是三分钟热度,脾气急,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心情不好时拒绝和任何人交谈。记得十月初,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布置自然角后,小朋友纷纷把植物、动物带来,放在自然角精心照料,很多孩子还为乌龟、君子兰等动植物做了图文并茂的爱心卡片,提示大家每样动植物的喜好。冉冉小朋友和爷爷一起把家里养的金鱼带到幼儿园来,冉冉爷爷嘱咐了我很多遍如何给鱼换水、如何喂食,看得出这是老爷子的宝贝。班里的孩子们也喜欢得不得了,他们一下就被金鱼鼓鼓的大眼睛和在水中摇曳的尾巴吸引了,一个上午好多孩子争着去自然角看金鱼,冉冉别提多得意了。下午户外活动回来后,突然听到小朋友大叫:“不好了,老师,多多把鱼扎死了!”我赶忙来到自然角,好好的金鱼肚子中间横着一支铅笔,另一头还能看到尖尖的笔尖。小朋友七嘴八舌:“是多多扎的。”“他太淘气了。”冉冉看到自己的鱼死了,急得哇哇大哭,班里乱作一团。我找到了多多,他憋着红彤彤的脸,手里拿着一张被戳破了的纸,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我的血腾地一下涌了上来,鱼死得这么惨,怎么和冉冉爷爷交代!这也太残忍了吧,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呢?我忍住怒火,问:“多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是问话,可现在回想,语气里更多的是责怪。“它老动!我画不好!”多多说完这句话,眼泪也就跟着下来了。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开始没愣过神,然后才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的语气缓和了,摸着他的头说:“想把金鱼画下来是件好事,让小鱼不动也确实不容易,可用铅笔固定小鱼,虽然它不动了却再也不能游来游去。”我把冉冉也搂在怀里,“多多,你瞧冉冉哭得多伤心啊,她舍不得小鱼。”多多红着脸小声说:“我也舍不得,冉冉对不起。”我看了看大家,小朋友也不像刚才那么气愤,大家商量把小鱼的尸体埋葬在幼儿园的柿子树下,为小鱼画了一块小小的墓碑。小金鱼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
当幼儿对动态物体感兴趣想要临摹或写生时,教师又将如何支持呢?我为孩子们从市场上买回了两条不同的金鱼,用拍照片的方式把金鱼的各个侧面一一记录,和孩子们一起整理小鱼相册,这下可解决了爱画画的多多想画金鱼的难题。我鼓励他用水墨、水彩、水粉、油画棒等多种材料再画金鱼,他用稚嫩的手笔画出了一条条机灵可爱的鱼。和他的父母多次沟通后,我们决定以强带弱,塑造他回归集体的`信心。我让多多妈妈支持他每天做一件美工作品——绘画、橡皮泥,妈妈还带他去海洋馆参观临摹。一个月后,我们帮他举办了“多多个人作品展”。小朋友在区角游戏中争先恐后地模仿他的作品,在区角评价时,他收获了自信,得到了小朋友的认可。从那以后,他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现象少了,成为了受大家欢迎的孩子。
小小的金鱼风波虽然过去了几年,但我仍时常想起,尤其是再碰到那些“窗边”的孩子,我不再误解他们非常态的表达方式,而是让自己真正去理解每个独特的个体,陪伴并鼓励他们不在集体的边缘徘徊。自那以后,“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坚持给性格内向的李心悉、不敢和伙伴交往的王涵予、热爱读书的李纪宣、喜欢橡皮泥的钱子涵、迷恋拉丁舞的金奕飞、喜欢摆弄相机的迟玉川、热爱运动的姜异同等许多孩子举办了个人画展、剪纸展、建筑展、摄影展……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舞蹈、运动项目等,让每个孩子收获被关注的幸福,体验成为焦点的喜悦,赢得大家的认可,找到适宜自己的发展途径。
“窗边”的孩子时常提醒我们保持冷静,需要我们动用更多教育智慧去帮助他们,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尊重和呵护,让他们自信、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6
早晨,琪琪一进班就大声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中午吃什么吗?”孩子们都把目光投向琪琪,她激动地说:“哈哈,我和妈妈看食谱了,今天吃——珍珠丸子!”孩子们一阵欢呼,糯米包裹的小肉丸,晶莹剔透,一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中午,金医生进班午餐巡检,我打趣地问:“金医生,又来突击检查呀?”她笑着说:“我来看看孩子们吃饭的情况,今天这珍珠丸子孩子们爱吃吗?”没等我说话,孩子们都抢着回答道:“爱吃!”
“小一班的宝宝们真棒!”说完,金医生回过头笑着对我说:“成功了!”
“成功了?什么意思啊?”金医生一脸神秘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金医生,到底有什么秘密啊,你快告诉我吧!”
金医生崔我耳边悄悄地说:“今天肉丸里有豆腐!”
“什么,有豆腐?不可能吧?我们斑有一半的、孩子不吃豆腐的啊!”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肉丸里有豆腐的事实。原来,金医生针对孩子不爱吃豆腐的情况,和伙房师傅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个巧妙的主意。豆腐还是原来的豆腐,孩子们却由不喜欢到喜欢,只是更换了一种做法。
我豁然领悟: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换种思维,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豆腐就这样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珍珠肉丸”!很快,细心的家长就发现了食谱中肉丸配料的变化,纷纷提出要向金医生学做珍珠肉丸。于是,我们在家长接待日举办了一个“巧做珍珠肉丸,宝贝健康成长”的专题家长会。“美食品尝——过程演示——细节答疑”三个环节,伙房师傅将珍珠肉丸的制作过程教给大家。小小的珍珠肉丸,包裹着不是秘密的秘密,包裹了多少对孩子们的爱和期待!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7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很多幼儿园教师的真实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经常会听到她的名字被老师叫得最响亮,频率最高,可以说老师都离不开她,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了就知道了。
去年11月,我因身体原因,住院治疗,丹丹就来做我班的代班老师,一开始我真担心班上那些小捣蛋们不听话,我班孩子的顽皮可是不一般的呀。搭班陆老师来看望我的时候,告诉我,丹丹上课也不乏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孩子们可喜欢她了,带班的时候丹丹知道怎样和顽皮的孩子打交道,怎样和文静的孩子玩游戏,虽然她只是一位专任网络信息管理、图书管理的老师,而且还是一位工作2年多的新教师,但是在带班上,一点也不输于专业出身的教师。当我身体恢复回到工作岗位上后,每天孩子都念叨:"丹丹老师怎么不来呀,我们想她了""去找丹丹老师来跟我们做游戏吧。""丹丹老师上次讲的故事可好听了。"我只能告诉孩子们,丹丹老师很忙,她现在在**班呢,因为**班的老师生病了,丹丹老师要去带她们班的小朋友。
在实验幼儿园老师的眼里,丹丹是大家的"贴身小棉袄",哪里需要她,她就往哪里去,哪里有困难,她就会出现在哪里,总带给大家舒心和放心。而有时,丹丹又象"消防员",哪里有情况,她又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帮你"救场"。
中午12点,我刚坐在电脑前开打印东西,"卡卡卡……"打印机一阵乱叫,又卡住了,捣鼓了半天,那个打印机就象跟我作对一样。没办法,我只好拿起电话:"喂--丹丹啊,帮我来弄一下打印机吧,又卡住了。""好的,马上来。"不出5分钟,丹丹就出现在无助的你的面前,经过她耐心细致的检查和心灵手巧地拨弄几下,很快问题就迎刃而解。接着丹丹还会耐心地跟我讲,到底是什么问题,以后纸要怎么放置,卡纸了怎么办?指示灯闪烁了表示什么等等。临走的时候,丹丹会说:"有问题再打电话给我哦。"。打印机卡纸还只是一件小事情,有很多时候,是电脑和打印机一起出现问题,这时候,丹丹就要做很多事情,比如重新启动,或者重装程序,这种技术上的问题,往往一折腾起来,就要半天,把丹丹自己的工作都耽误了,有时连加墨水这样的小事情,我们也要麻烦丹丹,虽然有点依赖丹丹,但是更多的是信赖她,好象她不来监督和把关,我们就不能放心大胆地做。而丹丹自己呢,为了尽快地让大家可以用上电脑和打印机,她连饭也顾不上吃,对我们的呼唤和请求,从来都只说"YES"不说"NO",自己有好多事情都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去完成,而这些,我们老师又有几个人知道。
丹丹在大家心目中就是一个美丽的"神",在今年的专题小结的撰写中,她仔细地回顾和分析了打印机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找出了很多的'实用的策略,当她的文章在我们实幼自己的博客上一出现,后面就跟了一大批的拥护者,成了点击率最多、评论率最多、呼声最高,人气最旺的文章,大家对她封了"贴心小丸子"、"贴身小棉袄"、"百分百顾问"、"超级后勤、微笑"答应""消防员"、"救火车"……
当物质世界如洪水猛兽一般,侵蚀着我们的心灵,而我们的丹丹正如清新脱俗的米兰花,她不是为争春才开花,而是默默的把芳香撒向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实幼这片净土上,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感动着孩子、感动着老师、感动着每一个人。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8
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名字叫陈星桥,今年4岁,背地里我们都叫他“小哑巴”。
为什么我们会叫他“小哑巴”?是因为他自从入园到现在从不跟班上的任何一位老师讲话,也不会跟小朋友讲话。
从早上入园开始,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就鼓励他说:“星星,快快给老师问好。”可是他就会一脸无辜地望着你,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下午放学,家长来接的时候,又告诉他说:“星星,快给老师说再见。”他也只会挥挥手就离开了。
平常,如果他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或者是摔倒了,你去问他怎么回事?他只会哭,什么也不会说,吃午饭或早点的,如果他还要添,你假装不知道,他就站在原地,呆呆的看着你或者把碗放回桶里不吃了。
面对这样的他,我们十分担心,于是想方设法帮助他,引导他说话,可是,他一如既往,至到有一天,我们上美术课画小鸡,他画完以后,来到我的身旁,高兴的说:“老师,我画好了。”我一听,非常高兴,于是顺势引导他说话。
从那次开始,我们的“小哑巴”开始说话了,我们大家都为他高兴。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9
“一个好的环境就像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乐园,置身其中的人们能其乐融融地表达与创作,彼此悦纳、相互欣赏。”我们发现,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突出的特点是“变”,核心是“趣”。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环境中的材料操作性强、易于变化,能吸引幼儿主动探索。二是环境中的材料支持合作的需要,个人作品集体展示,能引发幼儿思辨与创造。三是作品展示富于变化,能引导幼儿多样的创作方向。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兴趣,自主参与、自由结伴、自定主题、自选材料、自发交流、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在我们幼儿园,教师就支持幼儿创设了这样的环境。
中秋过后,班级艺术画廊的一角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盒子。这些盒子都是小朋友从家中收集来的,长方形的月饼盒最受老师、小朋友的欢迎,很快变成了有趣的故事盒、漂亮的展台、多种玩法的棋盘……只有那大大、方方的盒子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
秋游回来后,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秋游中发生的趣事,王老师提议:“好朋友一起创作一幅秋游趣事连环画吧。”教师的适时引导,将孩子们的兴趣、零散的经验转换为主题形式的绘画。依依、桃桃、点点、新新这四个好朋友,选择了四张最有趣的秋游照片,用抽签的方法决定了彼此的绘画内容。她们兴冲冲地来到美工区,忽然发现没有了绘画的地方,于是徘徊起来。“请你们找一找哪里能绘画啊?”王老师的话引发了孩子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愿望,孩子们观察起来。“那有地方。”顺着桃桃手指的方向,好朋友看到了在美工区一角的桌子上,摆放着大大的纸盒子。欣欣说:“那里的盒子可真漂亮,能用吗?”点点说:“那个黄黄绿绿的盒子我喜欢,因为它像秋天的色彩。”桃桃说:“我也喜欢。”依依说:“我们在盒子上画吧。”王老师赞叹地说:“你们的主意真新奇,怎么能同时画啊?”欣欣想了想说:“一人画一面吧。”“真聪明,我喜欢你。”桃桃亲了欣欣一下。王老师也为欣欣鼓起掌来,并问到:“欣欣,你是想直接在盒子上画吗?”欣欣说:“是啊,盒子的颜色正好可以当背景啊。”点点说:“那就不是连环画了吧。不对,我说错了,是,可就是看——不太方便。”王老师走到盒子前,用手一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盒子的四个面掉了下来,变成了长长的、空空的画卷。“老师,这是你弄的吧,你真聪明。”看着可爱的孩子们,王老师说:“谢谢!请小创作家们商量一下画的顺序吧。”“好咧!”四位好朋友按照秋游的时间顺序开心地创作起来,依依画搓玉米,桃桃画制作便签夹,点点画推小车比赛,新新画采摘芹菜。绘画中孩子们有商有量,互相出谋划策,“搓玉米的时候外面还洒了好多玉米粒呢”,“那天我们拔的芹菜比我还高”,“点点,别忘记推小车比赛女孩子是第一名,我们在前面啊”……绘画完成了,她们将作品挂在墙上,在欣赏中不断修改着:发现推小车的女孩子跑得不够快,就添画出飞起来的小辫稍,还添上了几道风速线;桃桃将她搓玉米的好方法用提示语的形式添加到了依依的画面上……最后,她们一起商量剪了四种形态、不同颜色的叶子做了画框。“画框怎么不明显啊,咱们用红色可能就好了。”“明天咱们用水彩纸画水粉画吧,比一比哪个效果好。”四个好朋友用水彩纸给盒子穿上了外衣。
就是这样,孩子们给盒子穿上了一件件外衣,一件件外衣又在孩子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装点环境的艺术品,静态的盒子变成了促进幼儿发展的材料,孩子在创作中感受着作品组合变化的形式美,迸发出进一步创造的愿望与需求,体验着环境的艺术美、人际的和谐美。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区域就是美工区,他们能运用各种材料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不了几天美工区的展示墙面就被贴得满满的了。新作品没有地方贴,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的小嘴撅得老高!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制作了屏风。有了屏风孩子们可高兴了,争着七手八脚地把自己的画贴在了屏风上。不仅小朋友的作品有地方展示了,屏风也变漂亮了,孩子们非常自豪。可屏风画展示了没几天,有的`孩子不满意了。添添说:“王老师,这屏风乱七八糟的,不好看!”听了添添的话,又有几个孩子嚼起了舌头, “乱七八糟!乱七八糟!”地喊起来。王老师学着一休的样子,说: “怎么才能让屏风画不再乱七八槽呢?’’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积极想办法。有的说少贴一点,有的说要贴得整齐一点,有的孩子注意到了屏风长长的、一页一页的特点,说能不能画长长的画贴上去。王老师肯定了他们,并提议画“长长的画",小朋友感到新奇又有趣。孩子们积极创作,有的画了长长的头发——一个小姑娘长着长长的头发,头发的一头系着大气球,一直飘到天上;有的画了长长的风筝——小朋友在放风筝,手里拿着长长的风筝线;有的画了长长的腿——自己长着长长的腿,这样就可以成为跑得最快的孩子……孩子们把一张张长长的画贴在屏风的每一页上,组成了长长的屏风画Q。
作品的特点和屏风的特点交相辉映,给孩子带来了新的绘画体验。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将日常生活、大自然、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各种长长的事物和现象表达出来,共同品味、共同分享。同时美工区又多了不同特点的屏风支持幼儿创作的需要。
最近,然然在美工区迷恋上了画兔子,活动区结束了,然然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小朋友。她介绍得可真好——把一张画面创编成了一个小兔子的故事!“小兔子起床要去找他的朋友小青蛙……可是小青蛙却不在荷叶上……"根据然然的介绍,老师鼓励她继续画,把下面的情节也画出来。在第二天、第三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她画起了故事连环画。很多小朋友看到然然的作品,也要和她学一学比一比。可是孩子们的区域活动时间有限,往往不能完成好一个主题几幅作品的连环画。怎么办呢?在讨论中,小杰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咱们用环把画串起来吧——就像做拉花似的。"原来小杰看到环境中的纸环拉花受到了启示。 “怎么穿啊?"“用曲别针吧。’’司琦说着就做起来,他用一个曲别针别在一幅画的下面,再用一个曲别针别在另一幅的上面,然后再用一个曲别针费劲地把两幅画连在一起。真高兴啊,链接连环画诞生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想出了链接作品更简单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事先把两个曲别针连起来。然然首先动手把自己的作品接起来,得意地讲给小朋友听。这样,小小的曲别针成了孩子们绘画游戏的材料,促进孩子们的想法不断延续。
以上无论是“盒子变画卷"、 “实用屏风画",还是“链接连环画’’,都体现了教!f币的实践智慧,契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提出的,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要求。 “凡是幼儿能做的,应给幼儿机会做,凡是幼儿能想的,就给幼儿机会想。"我们教师所做的就是关注幼儿发展的需要,追随活动的进程,给予幼儿更大的创作空间,让环境材料更富有弹性,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0
在幼儿园,我们为了提高小朋友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运动,来辅助帮忙!磊磊这几天在练习乒乓颠球的时候很认真,因为是这学期新教的乒乓动作技能,有些孩子因为动作协调能力弱所以有些跟不上脚步,可磊磊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今天,磊磊仍旧在练习“小青蛙跳荷叶”,可是小青蛙总是会掉下来,磊磊看看我,一脸的无奈有些无助,我鼓励他:“你的小青蛙可真调皮,总是喜欢跳到地上去做游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跟乒乓板做游戏呢?”磊磊很肯定的告诉我:“把他粘在乒乓板上就不会跳到地上去了!”“可是粘住它的话它就动不了了,还怎么做游戏呢?你再想想我们平时颠球念的`要领。”磊磊很疑惑的看着我,陷入了沉思中,然后我就去指导其他的孩子颠球,过了一会儿,当我再转回来再看磊磊时,他已经能颠三两个球了,我为他的坚持不懈感到高兴。
磊磊虽然一开始没有学会颠球,但他有一股不气馁、坚持不懈地精神,我觉得这是当前孩子们要学习的精神。在磊磊没有领会颠球要领时,只是一味地尝试和练习,在与老师的交谈后,记起来平时在与小朋友学习颠球时一直念的动作口诀,这让磊磊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坚持的练球和尝试中,磊磊的耐心战胜了挫折,终于初步地掌握了颠球的技巧。
在这个案例中,让我有一个思考,那就是在平时的颠球练习中,有许多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做到磊磊的耐心和坚持。在抗挫力好的孩子面前,我们给与鼓励和表扬,并让他继续保持这种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当面对抗挫力不好的孩子时,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呢,这是我在磊磊身上陷入的思考。在面临颠球总是失误的孩子时,我觉得及时的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帮助孩子分析失误的原因,找出失败的根源,当然鼓励也非常重要,孩子对认清了失败,但老师若不及时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放弃学习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软弱。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所以也都会以磊磊为榜样,从而自我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升自信和自我的抗挫能力。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1
我们的陶泥活动开展起来了,孩子们第一次玩的时候,不熟悉泥性,不停地揉搓,好多的孩子摁来摁去没有捏出造型,却让泥块干了起来,但活动时间却要到了,我只能匆匆收起陶泥。怎样才能让孩子很快熟悉泥性,又不让泥块干掉呢。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第二次陶泥活动时,我把公用的泥块放在中间,又用一块湿毛巾盖住,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大家一起用的泥,你需要多少就取多少,取完就把毛巾盖住。我又示范捏泥,放在桌上拍打几次之后,马上翻过来再拍打,不能长时间拍打,以免泥黏住桌子。活动开始后,孩子们按照我的方法去操作了,有几个粗心的男孩子忘记了盖毛巾,但会有细心的女孩子提醒他。周墨小朋友第一次拍打泥块时间长了,拿不起来,我提醒了他,他自己尝试几次后,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简单的陶泥常规建立起来之后,我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技巧,先是盘条,一圈一圈,有粗有细,然后是粘接的技巧。盘条掌握还是比较快的,就是遇到了细条会断的问题,我就提醒孩子注意观察泥条,搓的时候尽量用力均匀,发现有裂痕的时候可以直接在裂痕处把泥块分开,如果已经出来造型,泥盘断了,就要用粘接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拿着小汤勺拌泥浆,但是经常会抹得过多会过少,怎么会这样呢?我反思了自己提供的材料,小汤勺的面比较大,很容易在取泥浆时取得多了,所以我后来改用了棉签,这个现象就很快解决了。
以上这些基础性的活动过后,我又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造型方面的学习。这个是最难的,捏茶杯的时候,整堂活动中成型的屈指可数,更谈不上创意了。课后反思,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法有问题,泥块成型是比较难的,而且给孩子操作的泥块又很少,先应该有盘条杯子的活动打基础,让孩子有这个型的概念,再进行泥块成型,泥块成型的过程中,要重点示范泥块的`粘接,还要再提供可以切分的刀具,可以用塑料片或者竹片代替,演示的时候最好是分班教学,让每个孩子能近距离的看清楚过程,要开展第二次活动,是上次活动的巩固。
陶泥课堂是一步步走的,只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了,才会有精彩的作品出现,我要进行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个有心人,多收集一些必备的小工具,让孩子们在我的陶泥活动中尽情玩,玩得有收获。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2
小柔的妈妈为小柔生了个妹妹,开始几天小柔还很兴奋,常常跟我说起妹妹可爱的样子、有趣的事情,但是,大概一个星期过后,原本开朗外向的小柔变了,不仅不爱说话,还整天闷闷不乐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大家所说的二胎家庭老大易出现情绪波动的问题。其实在小柔妈妈怀孕期间,我就和小柔讲过一些关于家有弟弟妹妹的快乐,还告诉她,有了弟弟或妹妹,爸爸妈妈会一样爱她,而且会多一个人爱她。那时,因为妹妹还没生出来,她还是比较坦然的。现在妹妹出生了,要真正面对了,她就害怕了、失落了。怎样帮助她克服恐惧、放下压力呢? 我班有5个孩子家中是有兄弟姐妹的'。于是,我组织孩子们分享与家中的兄弟姐妹一起游戏、生活的感受。小茜表达了和哥哥一起踢球的快乐,小宇展示了成长手册上哥哥给他写的话,小诺分享了妹妹有趣可爱的言行,小怡讲述了哥哥照顾自己的情形和自己的幸福感……接着,我抛出了小柔最担心的问题:“家里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会只爱弟弟妹妹吗?”小诺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爱我和妹妹,我奶奶还是每天都来接我,妈妈还是会给我买漂亮的衣服。”小宇说:“爸爸妈妈爱我也爱哥哥,哥哥爱我,我也爱哥哥。”小柔也参加了进来:“我小时候穿的衣服现在正好给妹妹穿,妈妈说我们两个真像!”
我知道,光靠几次分享、讨论是无法消除小柔的顾虑的,所以我来到了小柔家,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从小柔妈妈那儿了解到,妈妈生产后身体比较虚弱,加上要照顾新生儿,最近对小柔的关注少了些。我跟小柔妈妈说,这段时间可能是帮助小柔顺利度过心理波动期的关键时期,希望妈妈能多关注小柔的内心世界,要特别用心,让她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依旧。小柔妈妈也正在为这事担心,所以我们一拍即合,约定以后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小柔。在家园共同努力下,一段时间后,小柔的情绪明显好转了。
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所放开了,以后生二胎的家庭会逐渐多起来。作为第一胎的孩子,心理上可能会存在恐惧、嫉妒等现象。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二胎家庭还只是少数。所以身处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会有疑惑:为什么我们家要有两个孩子?也会有担心:大人只爱弟弟妹妹不爱我了吗?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快乐地与兄弟姐妹相处,是幼儿园和家庭需要共同面对的新问题。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3
怎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可是,在幼儿园里时常看到幼儿不懂得与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以下五种方法:
1、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根据几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2、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结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由此可见,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3、充分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合作机会
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所以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教师如果不善于捕捉的话,就会错失很多良机,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就需要每一个幼儿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扮演猫和老鼠,却不愿意拉圈,我便让孩子们换位,试一试别人不合作时,自己如何游戏,通过事实教育让孩子懂得,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合作。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安排创造合作的机会。
4、帮助幼儿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5、向幼儿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4
对于插班进来的孩子来说,离开了熟悉的幼儿园,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小朋友,来到一个又要重新熟悉的新环境,对于这时的他们来说难免会有一点小情绪。就如我班今年插班进来的小女孩郁家宁,可以说她是感情很丰富的一个孩子,特别爱她的妈妈,记得那次上课,我让孩子们对着妈妈的照片说一声“妈妈,我爱你”,那时的她又一次哭了,我问她你为什么哭呀,她说:我想我妈妈了”。
一个多月来,妈妈每天送她来幼儿园她都舍不得妈妈离开,抱着妈妈不肯放手,觜里还不停的说:妈妈你早点来接我,妈妈你中午来看看我”。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当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我们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老师,结识新的小伙伴,我选出几名性格活泼开朗,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幼儿帮助接待她,多主动和她交流,和她一起玩,让她不会感到寂寞,感受到伙伴给与的快乐,而我也经常的抱抱她,和她说说快乐的.事,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现在的她,早晨来虽然还是有点小情绪,但相比前一个月,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我们老师很欣慰,因为看到了她的进步,她的改变,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她一定会很快乐。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5
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幼儿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选择、投放、指导、观察、调整益智区活动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中班孙老师将十月份的益智区目标设定为“尝试对5至10个物体按差异进行排序”,并投放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材料。起初,孙老师将完整的一套由十个小桶组成的套筒直接投放到区域中,原本以为幼儿操作起来难度不大,能够直接按桶的大小进行排序。因为每个小桶上都有数字和相对应的点,有的幼儿可能会先按照数字排序,再观察每个小桶之间的差异。但通过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孙老师发现:大部分幼儿操作这个材料都有难度,只有个别幼儿能成功。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均采取试错的方式,即在套的过程中一个一个试大小。由于不能很快体验到成功,大部分幼儿都放弃了这个材料。
为此,园里就如何提高益智区材料“套筒”的有效性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首先,教研组长根据幼儿对套筒的操作情况提出问题供大家思考:“为什么幼儿不能很快按套筒大小进行排列,均以试错的方法操作?”有的教师认为由于每个套筒之间差异较小,幼儿不能准确目测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有的则以中班幼儿在排序活动中的发展特点作为理论支持,即“中班前期幼儿直觉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对于差异较小的物体比较仍会采取试错的方式”,提出应该根据幼儿能力提供具有层次性差异的材料供幼儿排序。于是,孙老师对材料投放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次调整:从十个小桶里面隔着挑了5个小桶,套筒间的差异一下就加大了。孩子们在仔细观察比较的情况下,能够发现物体的差异,大多数幼儿可以完成正确的排序。
第二次调整:将5个小桶增加到8个,差异有所减小。由于幼儿前期的基础,在仔细观察后也能够完整排序,只有个别幼儿对于相邻的两个小桶仍采用试错的办法。
第三次调整:将10个小桶全部投放,全班幼儿均可以正确排序,但方法不一。有的幼儿观察到了小桶上面有数字,是按照数字排序的;而有的幼儿没有发现数字的存在,证明他有了按差异排序的能力。
这次教研活动充分说明了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一定要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既要符合每名幼儿的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每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套筒的第一次投放,由于难度过大,超过了中班幼儿认知水平,幼儿在操作探索中屡屡不能成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经过三次层层递进的调整,诱导了幼儿的进一步观察,有效实现了“套筒”的教育目标。
为了深入挖掘“套筒”的价值,孙老师就“如何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将套筒有效应用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她为小班幼儿设计了套筒游戏“可爱的长颈鹿”,即将套筒按大小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长颈鹿的图形,目标是在摆放过程中初步感受套筒的大小差异。而套筒应用在中班不仅可以按其大小排序,还可以让幼儿按照套筒上的点和数进行数的实际意义的操作。大班则可以将套筒和科学活动中的测量相结合,利用套筒盛水或沙子,然后感知体积的大小等等。
每种操作材料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同一种操作材料也有很多层次不同的玩法,关键是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地去思考,去研究,去感受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需要。看似低结构的套筒,竟能挖掘出如此大的教育价值,真可谓“小套筒,大作为”!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的小随笔12-07
幼儿教师随笔08-16
幼儿教师的随笔11-18
幼儿教师的随笔09-30
中秋优秀的小随笔06-23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大班 [关于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4-0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0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15
【荐】幼儿教师随笔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