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应该吃什么

时间:2024-12-29 06:55:24 腊八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1

  腊八节的名称是建立在“腊月”这个称谓的基础上的,那么,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要叫腊月呢?腊是一种古老的岁末祭祀仪式,也叫蜡,而实际上,腊与蜡还是有所区别的。腊就是“猎”,猎取百兽来祀先,而蜡则是“索”,是聚集万物来敬神。“腊祀先祖,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我曾经在江西婺源看过民间傩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现在知道这些习俗的人已经很少了,对于腊八节,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腊八粥。民间传说,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喝了这粥可以御寒。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很多,而最详尽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等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月初七,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腊八节的美食有哪些

  腊八粥

  国人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的故事是什么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四: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2

  泡腊八蒜是北京腊八节的节日习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泡制的大蒜,叫腊八蒜。腊八蒜呈翠绿色,味道酸辣香脆,风味独特。

  挑好当年个大饱满完好的蒜头,紫皮蒜最好,瓣儿小泡得透,还硬崩瓷实,泡出的蒜又脆又香。把蒜剥皮、洗净、晾干。找一个干净的玻璃瓶,一定要洗净、晾干,如果沾上油、水,蒜就容易长毛、变质。将一颗颗白白的蒜瓣儿放进去,倒入醋,直没过蒜瓣儿。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用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橙黄嫩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浓而微甜。老陈醋泡过的蒜瓣儿色泽更深,湛青翠绿,更为酸爽。也有人喜欢用熏醋,泡出的蒜略带糊味,也另具特色。有的想吃酸甜味的,还加一些白糖。

  封上瓶口,将腊八蒜放在阴凉的地方。一天天,透过玻璃瓶就能看到蒜瓣儿开始慢慢变绿。若想蒜能绿得更快,那就加大温差,白天晒太阳,夜晚放冰箱冷藏,大概三四天,蒜就开始绿了,最后变得如翠玉一般通体碧绿。

  “腊八蒜”的绿色素实际上是由一种先生成的蓝色素和一种后生成的黄色素组成。一般在腌渍3天左右蒜瓣就慢慢的变成蓝色,但这时候蒜瓣还有辛辣的味道,等10天左右颜色变绿以后蒜瓣就没有辛辣的味道了,这时候的.蒜瓣是酸甜清香的味道。

  腌渍腊八蒜是需要时间的,要等醋的滋味慢慢的浸入蒜瓣的内部,并等蒜瓣由白变蓝,在时间的作用下转而变成内部翠绿,这时候的腊八蒜才算是功德圆满,充满诱惑。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3

  为什么腊八吃蒜

  过年期间,民间一般较重视肉类食品的食用,加之冬季本来蔬菜就少,适当地吃一点蒜,对于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道的吸收、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预防大肠癌等都有明显的效果。白蒜比较辣,平时人们一般不会直接食用,而经过腌制的腊八蒜不是那么辣,加之有醋的香味,人们就会喜欢吃。

  “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到了年关,商家开始算大账,各家各户也开始算自己家的小账,还欠别人多少钱,别人还欠自己多少钱都有数。但人们碍于情面多不好意思直接跟人要债,这时拿着事先腌制好的腊八蒜送给对方,什么话也不用说,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腊八蒜这时又成了“腊八算”,多么聪明的老百姓!

  腊八蒜的做法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腌制大蒜。

  材料:蒜头、醋、密封容器

  做法:

  1、把大蒜剥皮放置于常温,挑出有伤痕的不要,放阴凉处晾干待用。

  2、晾干蒜表面的.水分后,放进干净的容器里面,不要太满,要留出一些空隙。

  3、倒进食醋,刚好浸满蒜的表面即可。

  4、将容器密封、储存,也可冷藏。

  5、大概20天后,腊八蒜即做成了。

  提示:蒜装进容器前一定要把表面的水分晾干,不然容易滋生细菌;容器不要装太满,要留出3/4的空间;密封后,中途不要打开,否则味道不佳。

  腊八节的节日美食

  腊八粥

  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每逢腊八,全国很多地方的家家户户,都事先选米挑豆,剥果备粮,作为煮粥的原料;腊八这天的五更前就将粥煮好,天不亮全家就围坐在一起喝粥;亲友邻居之间还互相赠送;有的地方吃前不光先敬神、供祖,还给猫儿、狗儿尝尝;有的地方还有在山石和树上抹点粥的习俗,抹时还叨念着:“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意思是祝愿来年丰收。民间也有谚语说:“腊八粥,香又稠,吃了腊八就丰收。”

  腌白菜

  是盐腌的白菜,十月盐菜到十二月便可拿出食用。腊八这一天,煮好腊八粥,除全家人食用之外,邻里间必要互相赠送,凡送粥之家,一定要以腌白菜为菜,一同送之。腌白菜是北方的,南方则送雪里燕,腌大菜等。民间还非常重视腌菜的质量,因为人们认为菜腌之美与否,可卜其家境之盛衰。

  腊八糕

  吃腊八粥的同时,还食糕。因为粥容易消化,不熬饱,与糕同食不仅熬饱,还增加趣味。

  腊八糕一般为家庭自制的糖糕,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到糕讲店选买各种甜咸小糕点。这些小糕点制作非常精细,包装也极精关,还有吉祥之意,如:如意糕、玉带酥、盘香饼等。

  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

  吃腊八面

  陕西地区不产大米,所用没有腊八粥,而是吃喇叭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4

  腊八节吃腊八粥

  做法一:

  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红枣25克、陈皮1小片。

  调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

  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煮约三十分钟。

  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特点:甜爽可口,营养丰富。

  厨师一点通:此粥凉食、热食均可。

  做法二:

  原料: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做法三:

  原料: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根据自家人口配比即可)。

  制作方法:

  1、红豆,玉米提前泡3-4小时。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

  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三小时后最好!腊八粥简单又营养,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也可就菜吃。

  做法四:

  咸法中有豆制品、肉丁或腊肠。

  材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2汤匙。

  配料:碎猪肉约100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做法:

  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30分钟,滤干;莲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约15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滚后用慢火煮约45分钟即成。

  做法五:

  主料:黑米、糯米、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薏米适量。

  调料:桂圆、莲子、红枣、冰糖适量。

  1、红豆、花生、莲子多淘洗几遍,用水隔夜泡上。

  2、黑米洗净隔夜泡上。

  3、电饭锅中加适量冷水,加入泡好的红豆、花生、莲子。

  4、再加入隔夜泡好的黑米(连泡米水一起倒入锅中),接通电源,按至“煮饭”键,盖盖。

  5、绿豆和薏米洗净,用水稍泡一小会。

  6、桂圆剥去外皮,跟葡萄干、糯米一起淘洗干净。

  7、锅中的水煮沸后加入绿豆和薏米。

  8、再加上桂圆、葡萄干和糯米,搅动一下,加锅盖,继续煮。

  9、再次煮沸后约十分钟,加入洗净的红枣。

  10、继续煮约半个多小时后加入适量冰糖。

  11、继续煮至米和豆开花、粥粘稠即可,拔掉电源,焖约十分钟即可出锅。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5

  中午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习俗要烧腊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们就是吃八宝粥(概念模糊)。”妈妈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商量决定:妈妈晚上下班回来烧。

  “吃晚饭了”妈妈在厨房里喊。我赶紧走到桌子旁准备就餐,哇,粥里面东西真多:黄豆、蚕豆、胡萝卜、山芋、白萝卜丝、咸肉再加上米和菜正好八样。妈妈又告诉我:“腊八粥不一定就是说放八样东西,正好八样那完全是巧合。”没想到我理解又出错了。

  妈妈烧得粥可真好吃:粉粉的蚕豆,甜甜的'胡萝卜,山芋吃起来比胡萝卜还要甜,还有我最喜欢的吃的肉类食品-----咸肉。结果我吃了一碗还想添,可是妈妈只给我添了一点点,她怕我吃撑着。后来妈妈说:“锅里面多呢,明天早饭还吃这个。”

  听了这话我才舍得丢碗不吃,连忙点头:“好好好,耶!”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相关文章:

各地腊八节吃什么01-19

上海腊八节吃什么01-20

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10-12

传统腊八节要吃什么介绍12-01

清明节应该吃什么传统食物4篇02-09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气氛06-14

腊八节腊八粥的做法01-18

腊八粥腊八节作文10-22

腊八节的习俗作文腊八节的和风俗05-13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1

  腊八节的名称是建立在“腊月”这个称谓的基础上的,那么,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要叫腊月呢?腊是一种古老的岁末祭祀仪式,也叫蜡,而实际上,腊与蜡还是有所区别的。腊就是“猎”,猎取百兽来祀先,而蜡则是“索”,是聚集万物来敬神。“腊祀先祖,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我曾经在江西婺源看过民间傩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现在知道这些习俗的人已经很少了,对于腊八节,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腊八粥。民间传说,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喝了这粥可以御寒。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很多,而最详尽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等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月初七,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腊八节的美食有哪些

  腊八粥

  国人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的故事是什么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四: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2

  泡腊八蒜是北京腊八节的节日习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泡制的大蒜,叫腊八蒜。腊八蒜呈翠绿色,味道酸辣香脆,风味独特。

  挑好当年个大饱满完好的蒜头,紫皮蒜最好,瓣儿小泡得透,还硬崩瓷实,泡出的蒜又脆又香。把蒜剥皮、洗净、晾干。找一个干净的玻璃瓶,一定要洗净、晾干,如果沾上油、水,蒜就容易长毛、变质。将一颗颗白白的蒜瓣儿放进去,倒入醋,直没过蒜瓣儿。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用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橙黄嫩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浓而微甜。老陈醋泡过的蒜瓣儿色泽更深,湛青翠绿,更为酸爽。也有人喜欢用熏醋,泡出的蒜略带糊味,也另具特色。有的想吃酸甜味的,还加一些白糖。

  封上瓶口,将腊八蒜放在阴凉的地方。一天天,透过玻璃瓶就能看到蒜瓣儿开始慢慢变绿。若想蒜能绿得更快,那就加大温差,白天晒太阳,夜晚放冰箱冷藏,大概三四天,蒜就开始绿了,最后变得如翠玉一般通体碧绿。

  “腊八蒜”的绿色素实际上是由一种先生成的蓝色素和一种后生成的黄色素组成。一般在腌渍3天左右蒜瓣就慢慢的变成蓝色,但这时候蒜瓣还有辛辣的味道,等10天左右颜色变绿以后蒜瓣就没有辛辣的味道了,这时候的.蒜瓣是酸甜清香的味道。

  腌渍腊八蒜是需要时间的,要等醋的滋味慢慢的浸入蒜瓣的内部,并等蒜瓣由白变蓝,在时间的作用下转而变成内部翠绿,这时候的腊八蒜才算是功德圆满,充满诱惑。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3

  为什么腊八吃蒜

  过年期间,民间一般较重视肉类食品的食用,加之冬季本来蔬菜就少,适当地吃一点蒜,对于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道的吸收、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预防大肠癌等都有明显的效果。白蒜比较辣,平时人们一般不会直接食用,而经过腌制的腊八蒜不是那么辣,加之有醋的香味,人们就会喜欢吃。

  “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到了年关,商家开始算大账,各家各户也开始算自己家的小账,还欠别人多少钱,别人还欠自己多少钱都有数。但人们碍于情面多不好意思直接跟人要债,这时拿着事先腌制好的腊八蒜送给对方,什么话也不用说,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腊八蒜这时又成了“腊八算”,多么聪明的老百姓!

  腊八蒜的做法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腌制大蒜。

  材料:蒜头、醋、密封容器

  做法:

  1、把大蒜剥皮放置于常温,挑出有伤痕的不要,放阴凉处晾干待用。

  2、晾干蒜表面的.水分后,放进干净的容器里面,不要太满,要留出一些空隙。

  3、倒进食醋,刚好浸满蒜的表面即可。

  4、将容器密封、储存,也可冷藏。

  5、大概20天后,腊八蒜即做成了。

  提示:蒜装进容器前一定要把表面的水分晾干,不然容易滋生细菌;容器不要装太满,要留出3/4的空间;密封后,中途不要打开,否则味道不佳。

  腊八节的节日美食

  腊八粥

  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每逢腊八,全国很多地方的家家户户,都事先选米挑豆,剥果备粮,作为煮粥的原料;腊八这天的五更前就将粥煮好,天不亮全家就围坐在一起喝粥;亲友邻居之间还互相赠送;有的地方吃前不光先敬神、供祖,还给猫儿、狗儿尝尝;有的地方还有在山石和树上抹点粥的习俗,抹时还叨念着:“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意思是祝愿来年丰收。民间也有谚语说:“腊八粥,香又稠,吃了腊八就丰收。”

  腌白菜

  是盐腌的白菜,十月盐菜到十二月便可拿出食用。腊八这一天,煮好腊八粥,除全家人食用之外,邻里间必要互相赠送,凡送粥之家,一定要以腌白菜为菜,一同送之。腌白菜是北方的,南方则送雪里燕,腌大菜等。民间还非常重视腌菜的质量,因为人们认为菜腌之美与否,可卜其家境之盛衰。

  腊八糕

  吃腊八粥的同时,还食糕。因为粥容易消化,不熬饱,与糕同食不仅熬饱,还增加趣味。

  腊八糕一般为家庭自制的糖糕,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到糕讲店选买各种甜咸小糕点。这些小糕点制作非常精细,包装也极精关,还有吉祥之意,如:如意糕、玉带酥、盘香饼等。

  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

  吃腊八面

  陕西地区不产大米,所用没有腊八粥,而是吃喇叭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4

  腊八节吃腊八粥

  做法一:

  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红枣25克、陈皮1小片。

  调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

  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煮约三十分钟。

  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特点:甜爽可口,营养丰富。

  厨师一点通:此粥凉食、热食均可。

  做法二:

  原料: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做法三:

  原料: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根据自家人口配比即可)。

  制作方法:

  1、红豆,玉米提前泡3-4小时。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

  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三小时后最好!腊八粥简单又营养,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也可就菜吃。

  做法四:

  咸法中有豆制品、肉丁或腊肠。

  材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2汤匙。

  配料:碎猪肉约100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做法:

  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30分钟,滤干;莲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约15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滚后用慢火煮约45分钟即成。

  做法五:

  主料:黑米、糯米、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薏米适量。

  调料:桂圆、莲子、红枣、冰糖适量。

  1、红豆、花生、莲子多淘洗几遍,用水隔夜泡上。

  2、黑米洗净隔夜泡上。

  3、电饭锅中加适量冷水,加入泡好的红豆、花生、莲子。

  4、再加入隔夜泡好的黑米(连泡米水一起倒入锅中),接通电源,按至“煮饭”键,盖盖。

  5、绿豆和薏米洗净,用水稍泡一小会。

  6、桂圆剥去外皮,跟葡萄干、糯米一起淘洗干净。

  7、锅中的水煮沸后加入绿豆和薏米。

  8、再加上桂圆、葡萄干和糯米,搅动一下,加锅盖,继续煮。

  9、再次煮沸后约十分钟,加入洗净的红枣。

  10、继续煮约半个多小时后加入适量冰糖。

  11、继续煮至米和豆开花、粥粘稠即可,拔掉电源,焖约十分钟即可出锅。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5

  中午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习俗要烧腊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们就是吃八宝粥(概念模糊)。”妈妈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商量决定:妈妈晚上下班回来烧。

  “吃晚饭了”妈妈在厨房里喊。我赶紧走到桌子旁准备就餐,哇,粥里面东西真多:黄豆、蚕豆、胡萝卜、山芋、白萝卜丝、咸肉再加上米和菜正好八样。妈妈又告诉我:“腊八粥不一定就是说放八样东西,正好八样那完全是巧合。”没想到我理解又出错了。

  妈妈烧得粥可真好吃:粉粉的蚕豆,甜甜的'胡萝卜,山芋吃起来比胡萝卜还要甜,还有我最喜欢的吃的肉类食品-----咸肉。结果我吃了一碗还想添,可是妈妈只给我添了一点点,她怕我吃撑着。后来妈妈说:“锅里面多呢,明天早饭还吃这个。”

  听了这话我才舍得丢碗不吃,连忙点头:“好好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