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延迟退休年龄争议
延迟退休年龄争议
据媒体报道称,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这一报道再次引爆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议。退休,这个看似与青年人暂时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因为延迟退休政策的渐行渐近而引起了很多年轻网民的关注。
谁将面临“延迟退休”
媒体总结将“摊上”延迟退休的公民为:
1、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影响较大的是70后和80后。
官方给出四大理由力挺“延迟退休”
早在今年的3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上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在2017年推出,最早2022年开始实施。于是倍受关注的“延退”问题再次成为百姓议论焦点,赞同与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媒体对尹蔚民部长实行“延退”政策理由归纳为四个方面。
其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抚养比的不断下降,若再不实行“延迟退休”,未来职工养老保险将会入不敷出。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这对我国养老和医疗都会带来巨大影响。目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到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老龄化也会使医疗保险支出面临更大压力。
其二,我国目前的退休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确定的,当时人口的预期寿命不到50岁。现在建国已经60多年,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70多岁。而我国的退休政策没改,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有8000多万,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三,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1年提高,由2005年的月养老金人均700元,一直到现在人均超过2000元。退休职工养老金的逐年上升,虽然提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但是对养老保险基金来说已是巨大的支出压力。
其四,虽然我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是拉动就业能力却在增加,目前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点,就能拉动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增长一个点只能拉动城乡新增就业80万到100万人。鉴于我国失业率仍在低位徘徊,预计“十三五”期间劳动人口不会下降。所以延迟退休实施后,并不会影响到每年新增青年劳动大军的就业。
“延迟退休”三大争议未解
目前,“延迟退休”的主要理由就是养老金亏空。国家包揽养老体制落后于社会发展,且养老体制转轨缓慢,再加之养老金的理财不当,是造成养老金亏空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当年政策考虑不周,现在国家出不起养老钱了,让老百姓多干几年活儿。而延迟退休政策一旦实施,主要受益群体是当前临近退休、工作和福利条件较好、收入较高且稳定的老年人群体,这部分人在同龄人中占多大比例,大家心里都有数他们也是该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但其实受到影响最大的反倒是40岁上下的中青年人,依现在的人口红利消退速度看,他们也许65岁甚至更大都无法退休。
而将被波及的这批年青人,正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群体。现在回头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时要求“只生一胎”,由此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已经有目共睹,其中也包括迫使延迟退休政策被摆上台面。
可以预见的现实情况是,中国70后80后的独生子女群体,正赶上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赡养义务压力陡增,可想而知,被延迟退休的这些群体,未来将肩负多少重担。试想,未来一对60岁的独生子女夫妻,不仅要赡养四位以上的老人,还要继续工作直到65岁甚至更高年龄才能退休。因此如果实行一刀切的延迟退休政策,必然会让很大一部分独生子女群体难以负荷。所以,一些专家建议的以增加退休金为内容的选择性延迟退休政策,也是可以考虑的。
至于部长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这更引发网友愤愤不平。此前媒体报道称,真正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的基本只是相对强势的财政供养人员,以及国营、集体企业职工而已,千万别冤枉了其他劳动者。与之正相反,因为财政供养部门、单位以及少部分国企的福利体系事实上仍自成体系,实际上,真正被延退的只可能是本来就不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的一般社保群体。也就是说,现在是一群40多岁、50岁就可以退休的人,在指责60岁才可以退休的人,说后者退得早了,要求提高后者的退休年龄,实乃滑天下之大稽。
另外,延迟退休政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比如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在岗人员平均健康状况和工作积极性下降、管理岗位新陈代谢缓慢、知识传承消极,以及更为严重的潜在影响劳动力主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降,又将在二三十年后显现出来。
可是,未来被延迟退休政策真正波及的年青人,其真正的诉求却很少被关注。真正拥护这一政策的在位的官员、临退休人员或者社会富有精英阶层等,他们的声音反倒每每见诸媒体。
因此,与其问那些现在已经五六十岁但身体还好的老年人,不如多问问现在不到四十岁却已经亚健康的青年人,也就是说,不要问当前受益者,而要问将来可能受损者。这样收集到的信息和意见才更有前瞻性,才有利于消除政策长期实施后的负面影响。
诚然,延迟退休年龄是参照一些福利待遇十分完备的发达国家的做法,比如欧美、日本退休年龄为男性65岁,但日本人口的平均寿命89岁,美国为78岁,远远高于中国74岁的平均年龄,况且中国的福利待遇水平远远低于这些国家。在国家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多听听被波及的大多数群体的诉求,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经验,要在适合本国国情基础上建立顶层设计。
相关信息
人口老龄化下的低龄退休行为是养老财政入不敷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延迟退休确实可以起到减少养老金亏空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却呈倒U型变动趋势。当单位延迟退休所减少的养老金亏空额增加到一定水平之后便开始变小,这说明延迟退休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延迟退休对养老金亏空的降解效果会受到就业挤出效应的制约。让进入退休期的参保者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会对新增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挤出作用,延迟退休的时间越长所产生的挤出作用越大。
并且这种挤出作用还存在个体差异性,对供不应求的高劳动技能者影响很少,而对供过于求的低劳动技能者则影响很大。不管挤出效应的个体差异性如何,延迟退休毕竟会提高社会平均失业率,征缴养老保险费的税基(社会平均工资率)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削弱养老金亏空的降解效果。
其实,无论延迟退休对养老金亏空的降解效果,还是对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挤出效应,都和参保者的人力资本状况及其个体差异性有关。参保者拥有的人力资本越多、质量越高,延迟退休对养老金亏空的降解效果就会越好,对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挤出效应也会越小,一般而言,低劳动技能者由于拥有较少的人力资本,且人力资本会随着工龄的增长而不断老化和贬损,所以延迟退休对他们的就业冲击很大,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也会因其失业率的上升和工资率的下降而变得更为贫瘠和脆弱,从而削弱延迟邀休对养老金亏空的降解效果。而高劳动技能者由于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本,且人力资本会随着工龄的增长而不断税累和提升,所以延迟退休对他们的就业冲击很小,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也会因其失业率的下降和工资率的上升而变得更为丰富和充实,从而增强了延迟退休对养老金亏空的降解效果。
【延迟退休年龄争议】相关文章:
延迟退休年龄202207-03
最新延迟退休年龄07-02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07-02
2016延迟退休年龄政策07-03
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消息07-03
最新延迟退休年龄规定07-02
国家延迟退休年龄规定07-02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07-02
2017延迟退休年龄政策07-02
2016年延迟退休年龄计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