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冬至的对联
亚岁;
融风。
一阳复始;
六律初调。
才添弱线;
竞着新衣。
履长纳庆;
合璧呈祥。
一阳启葭;
七政会玑衡。
一阳初动日;
六律始调时。
葭动灰飞管;
阳回斗转杓。
寒图消九九;
春信缓三三。
登台仁寿宇;
吹律太平年。
日丽凤毛延世泽;
春回龙绾复天心。
且喜一阳今始复;
方知大造本无私。
阳历残年逢圣诞;
礼仪薄物送亲朋。
岸容待腊将舒柳;
驿使探春为赠梅。
缇室葭灰微动候;
唐宫绣线始添时。
飞动葭灰,围炉饮酒;
数残莲漏,击钵催诗。
终始循环,四时有祖;
乾坤交泰,八方皆春。
春逗南枝,梅花破腊;
日行北陆,葭飞灰。
葭飘灰,土圭测日;
书云备物,候雪占年。
冬 至: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农历)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可见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据考,远在周代便以十一月(农历)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汉朝时以冬至为“冬节”,官场行“贺冬”之仪;魏晋六朝时称冬至为“亚岁”,百姓在这天对尊长拜节;到宋代以后,冬至已成为祭祖的节日,凡“士夫庶人,互相为庆。”宋代诗人陆游《辛酉冬至》诗说:“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把冬至看作“增年”之节日,足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而唐代诗人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冬至夜思家》,则体现了人们在冬至日深切的“佳节思亲”之情。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等民间风俗,至今仍有流传。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候景观差异较大。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巴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板因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冬至的对联】相关文章:
冬至经典对联07-02
关于冬至的对联07-02
关于冬天冬至的对联07-04
经典的对联01-12
经典的对联07-03
经典的对联02-01
牛年对联大全:关于牛的对联07-04
结婚对联精选07-03
婚庆对联精选07-03
励志对联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