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进补还是冬至进补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立冬还是冬至进补
冬至进补效果最佳对于立冬进补还是冬至进补有不同的说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立冬进补还是冬至进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冬还是冬至进补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立冬是冬天进补的开始。但有中医专家提醒,现在进补并不是最佳时机,冬至进补性价比更高。据专家介绍,进补首先注意要不要补,中医的原则是“有虚才要补”。而进补也要根据人的体质来补,不同的人进补所需要的东西也不同。体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普通民众一般没办法自己分辨,因此建议大家在中医师辨证论治后,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补。
进补首选是食补,冬季食补是一门大学问。阳虚的人可以吃些羊肉,阴虚的人要滋阴,可以吃一些鳖甲食物,气虚的人推荐吃参,血虚则可以吃些当归、乌鸡等补血气的食物。
药补现在一般推荐膏方。在江浙、广东一带,民众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去中医那开个膏方来进补。省内现在也多起来了,到医院找中医根据自身的体质开个膏方,一次能够用上两个月,在冬天进补非常合适。
专家表示,冬天食补的原则一般以温热为主,不要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以吃一些坚果,如核桃、板栗等。药补则最好在中医师的建议下根据体质来调理。
据介绍,冬季养生药膳对于增强体质、抵御寒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认为,冬季养生的药膳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体质进行选择,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寒性体质的人比较怕冷,血液循环不好,手脚容易冰冷、易出汗、肤色淡、口淡无味、很少口渴,尿液偏多,大便不成形。建议这种体质的人平时应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温热食物,比如牛肉、羊肉、海虾、糯米、韭菜、香菜、姜蒜、桂圆、红枣、荔枝、核桃等。
热性体质的人喜欢吃冰凉的东西或饮料,喜爱喝水但仍觉口干舌燥;脸色通红、面红耳赤,脾气差且容易心烦气躁,全身经常发热又怕热,经常便秘或粪便干燥,尿液较少且偏黄,推荐清热益气、滋阴润肺的莲子百合山药粥。
民间有三种说法:
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
二是在冬至前后;
三是三九天。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在每年的11月7日前后,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是进入冬天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冬至是地理上的学术用语,主要是指每年的12月22日这天,正好是太阳公转到南回归线,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表示冬季最冷的时候到了,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俗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开;八九燕归来。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后就逐渐春暖花开了。
立冬和冬至吃什么?
很多朋友问立冬和冬至的时候要吃什么,其实立冬和冬至的饮食习俗,说法不尽相同,有的是立冬进补冬至吃饺子,有的则相反。其实这两个节气的饮食重点都是要摆在如何御寒保暖。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不过,在进补的时候,还是注意别补过头。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而在我国北方,人们爱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饺子也卖得很火。
然而在冬至时,进补则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总言而之,大家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例如牛、羊肉,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进补注意事项:
立冬补冬,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不宜盲目食用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绝不能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了狂犬肉,染上狂犬病。此外,吃狗肉后不要喝茶。
不宜经常食用沙锅菜
沙锅炖制的菜肴由于加热时间过长,煮出的食物反而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另外,由于密封较严,原料中异味物质也难溢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还存在于原料及汤汁中,在热反应中易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吃火锅三不宜
第一,吃涮羊肉,不宜单纯讲究肉“嫩”。虽然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来“带劲儿”,但这样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虫病。第二,不宜贪食火锅汤。火锅汤中含有一种叫“卟啉“的物质,经肝脏代谢生成尿酸,可使肾功能减退,从而引发痛风。
忌吃有黑斑的红薯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点的红薯是受到黑斑病菌污染的结果。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变硬、发苦,对人体肝脏有害。
不要喝过热的饮料
饮用温度过高的饮料,可造成广泛的皮肤粘膜损伤。
不宜过多食用橘子
橘子是含热量较大的水果,一次性过多食用会导致“上火”。若已“上火”,用海带50克,洗净后切碎,煎水代茶饮,可“去火”。
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
吃饺子
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吃膏滋进补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吃甘蔗
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喝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吃团子
团子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两种。团子是圆球状,寓意团团圆圆,它与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个头大,有苹果一般大小。一个饭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个就肚儿圆了。团子外面一层蹦脆蹦脆的,而里面的各种香料也会随着团子加热,香气扑鼻而来。
团子和包子结构一样,外层是糯米江,里层是各种不同的馅。团子的馅料丰富:肉、豆腐干、榨菜、大蒜、姜、香葱,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调味后放锅里炒熟,并放上盐等调味品,冷却后开始用沥干的糯米浆包团子。
吃羊肉火锅
民俗有云: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姜母鸭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立冬和冬至意思不同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立冬和冬至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立冬和冬至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立冬和冬至气候不同
从气候上说,立冬在古代对于中国来说,是进入冬季的标志。而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时候来到,冬至日也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从传统文化上来说,立冬的地位没有冬至高,而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表明阴气最重,但也表明阳气开始生了,就象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冬至也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历算的起始日(这跟新年的起始不一样)。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立冬的含义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是一首描写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情形的七言绝句诗,作者左河水。该诗采用写实的手法,以短短四句的28字,描写了中国在立冬节气里,西北风往复南下带来的降温天气,使万木凋零落叶。江南地区的农村在抓紧进行农作物的收割、收藏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的情景。
冬至的含义
冬至(Winter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立冬还是冬至进补】相关文章:
立冬进补还是冬至进补11-07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及进补的句子04-02
立冬进补07-05
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07-03
立冬吃羊肉还是冬至07-03
立冬还是冬至吃什么07-03
立冬进补诗词07-06
立冬进补吃什么?07-06
冬至进补的食谱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