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怀湘灵赏析

时间:2022-12-14 11:34:03 啟宏 冬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至夜怀湘灵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夜怀湘灵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湘灵何许人也,白居易初恋情人是也。这是一位邻家的,楚楚可人的小女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伴。长大后,因为世俗的偏见而不能相亲相爱,虽然天各一方,但这位女子却是他心中盛开的玫瑰、是他诗情喷涌的源泉、是他心灵冷寂时的最好的慰藉。

  这首诗比较直白。诗人还为她写过多首诗,有的情意朦胧,勾起人们诸多遐想。特别有名的是《花非花》,其风格颇似当今的朦胧诗。故有人讲:白居易是朦胧诗的开山鼻祖、朦胧诗的始作俑者。这当然是戏言。

  博主把对该诗的鉴赏,作为诗的注解,当是很好的一种模式。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是一首具有朦胧感的‘博喻’诗。

  之所以说它朦胧,是因为喻体不明。不是花,不是雾;如梦则肯定不是梦,似云则一定不是云。从夜半来,天明去判断,莫不是见不得阳光的鬼魂?那么这个鬼魂为什么这样让他牵肠挂肚呢?是相濡以沫的亡妻、还是英年早逝的窈窕淑女、或是求之不得的绝色美人、亦或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伴,诗人留给后人无尽的猜想!

  作者揭示了一组美学现象:美在朦胧、美在得而复失、美在瞬间逝去、美在忽隐忽现!劲松之美在暮色苍茫、乱云飞渡之时。昭君之美,在永别后宫,嫁于匈奴之日。玛拉之美,在魂断蓝桥之际。月亮之美,在彩云追月之瞬。

  本诗由一串比喻构成,这就叫‘博喻’。其喻体(用作比喻之物)都是明确的,那就是花、雾、梦、云。而喻本(被喻之物)不得而知。

  其实,喻本就是湘灵!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

【冬至夜怀湘灵赏析】相关文章: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及赏析03-10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及赏析08-19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及赏析08-17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赏析10-18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赏析07-14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及赏析07-17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及翻译赏析09-16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及赏析08-16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赏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