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心得体会2016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一:
在省级机关和全厅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闲暇我又翻了翻《道德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是年龄的增长,过去的事情常常会历历在目。我从乡村民办老师入伍的新兵当团政委后转业,再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在这个一直为共产党效力的两个强力部门服务的人生历程中,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从无到有,再到现实的运用与感悟,实在受益匪浅!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中国各大思想流派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深为西方大思想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所推崇。《道德经》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
《道德经》第八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为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从这里悟水之德行,老子在这里便把水之德认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如水,“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读《道德经》,修为虽浅,感悟犹多,参学百家,对于老子水之悟犹为尊崇,所以作下散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能广济通达。水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山有水则灵,园有水则秀,木有水则青,地有水则绿。水是地球的血液,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居功,彰显自己。水的这种广济通达品格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学习水不争的品格就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对事业的默默奉献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具刚柔相济。水虽柔弱但意志坚定,它信念执著,追求不懈,没有走不通的路。长江黄河,奔流向前,万千阻隔,东流入海的意志没有一丝的动摇。还有那屋檐的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石穿。由此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
水的公平正义是为官者必学之道。水从不嫌贫爱富,不管泥缸瓦罐,还是金盆玉碗,随形就物,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光明磊落,清澈透明。惟其透明才观得鱼戏浅水,月映深潭。惟其本色清廉,自然天成。即使蛰伏地下,依然清澈纯真。若以水为镜,能辨出忠奸善恶,照出真善美,假恶丑。人若修养到像水一样光明磊落,玉洁冰清,心地充满阳光,阴影自然远去。
水无坚不摧,滴水成河,团结无私。水的聚集力非常强大,一旦融为一体,就不分你我,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水聚集在一起就能显示自己的强大力量,故有“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之道理。这印证了要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向前进,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荣辱与共、包容豁达的境界与情怀。
我们学习水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最本质的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即要谦虚谨慎,豁达包容,积极向上,增强能力,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心系人民,努力去做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不计较名利与地位,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二: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 避开难的和大的, 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 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04-07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07-31
道德经心得体会06-05
道德经心得体会12-16
阅读道德经心得体会12-14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11-22
道德经阅读心得体会03-11
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05-15
道德经学习后心得体会10-04
道德经心得体会(15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