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腊八节的由来及传说
有关”腊八节”的一些民间传说。在中国民间的节日中,腊八节虽不及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那样热闹隆重,但由于历史悠久,传说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
腊八节本是佛教的节日。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出家修道,但是经过了6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没有能在精神上摆脱对人生的各种苦恼。这时他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幸好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后在菩提树下静思7日7夜,终于觉悟成佛。
于是佛教使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来纪念。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 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古时候,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并且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便从寺院扩展到民间。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时期,这一天各寺院都要作浴佛会,还要煮七实五味粥供佛并赠施主。是日民间各家亦将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明朝时,皇帝在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的腊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讲究。到了清朝,这一风俗更为盛行,不仅家家煮腊八粥,而且有钱人家还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虫来装点粥面,相互赠送。
清朝惯例,自乾隆年间开始,皇帝赐给文武百官的腊八粥,都是在雍和宫煮成的。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约二米,深一米半的大铜锅,是专为煮粥用的。当年雍和宫总共要煮6锅腊八粥:前3锅供佛和献给皇家及王公大臣们享用,所以粥料特别精美,还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第四、五锅是送给百官及众喇嘛吃的。第六锅是施舍给老百姓的,质量自然就差多了。据说这口熬粥的大铜锅现在还保存在雍和宫前院的西鼓楼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每逢腊八节,民间除煮腊八粥外,还有泡腊八蒜,酿腊八酒等习俗。腊八蒜是将蒜头去皮后泡在米醋内,月余后蒜呈浅绿色,味道鲜美,说是食后可驱疾病,避瘟邪。腊八酒,是腊八节用糯米酿制的酒,越年后酒呈暗红色,晶莹透亮,点滴成丝,酒味浓郁,饮后唇齿留香。可惜这种民间酿制的酒,一般数量不多,仅供家用,市场上很难买到。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节的由来及传说】相关文章: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03-02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07-01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04-16
清明节的传说与由来07-10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02-10
中元节的由来与传说08-12
下元节的节日由来传说04-02
有关寒衣节由来传说03-31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精]10-17
腊八节的由来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