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何吸引人脉

时间:2022-07-02 11:43:20 职场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场如何吸引人脉

  导语:最好的人脉交际,是在人们为了建立人脉之外的目的而相聚,彼此学习、或互相帮助的时候。

职场如何吸引人脉

  要成就事业,丰富人脉当然必不可少,但很多热衷于“扩展人脉”的人往往有一个相当明显而又不自知的误解:扩展人脉等于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人。

  这完全是两码事。

  想象你眼前有一块1吨重的石头。你的确“接触”到了这块石头,但你使出吃奶的劲来搬或推,石头仍然纹丝不动。要挪动这块石头,你只能用杠杆——找到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并找到支点。

  我们总能在各种场合看到那种热衷于交际的人,到处索要重要人物的联系方式,与名人合影。他们忘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

  重要的不是你接触、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识你;甚至也不在于有多少人认识你,而在于有多少人真正认可你、在乎你。

  没有社交杠杆,或者社交杠杆的力臂不够大,你孜孜不倦的社交努力很可能毫无用处。有这样一个调查数字,重要人物对收到的陌生人信息回复的概率低于2%,更不用说积极回应、给予实质性帮助的概率了。

  刚好读到一篇与这个话题有关联的文章——《致年轻的创业者:人脉没那么重要》,引发了我的很多感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不遗余力的搜集各种名片、参加各种演讲、挤进各种活动现场,极尽所能地扩大自己的“人脉”。

  在一些活动现场,我不止一次看到过一些人来找某个知名人士或者位高权重者索要名片,或者要求扫微信。

  有一次,一个朋友遭遇到这种场景后,先是面露难色,但随即让这些人加他的微信。我半开玩笑地说,“每次活动都有这么多人要加你的微信,你倒挺大方的”。他苦笑道:“我这个微信是专门用来被扫的,是为了应付这种场面而特意注册的”。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成功加了名人微信的人,心中一定窃喜自己终于有某某人的微信了,但是实际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子呢?想来有点无语。

  一些营销书籍告诉我们,做市场销售必须记住一点:

  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客户之外,还要时不时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我们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干得热火朝天的事,在对方看来往往毫不值得留意。在人际交往当中,也应该有这样一种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看自己的能力,千万别陷入那种自己乐此不疲,实际上毫无效果的努力中。

  认识谁当然很重要,这是常识。但这种常识会引发不该有的幻想。这种幻想让我们以为,自己之所以不成功、之所以做起事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自己的人脉不足。基于这种想法,我们便陷入到一种囤积人脉的无谓努力中。

  文章作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这是他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次教训:

  我曾经给一位我敬仰的企业家发过电子邮件,但没有得到回复。几个月后,他突然联系了我,而且他根本不记得我曾经试图联系过他。他说,他听了我的演讲,并提出想要和我见面——现在他有了证据,知道我可以带来增值。

  这次经历让格兰特明白了一个道理:

  认识谁或者得到谁的联系方式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让别人注意到你。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意思是说,不要总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真正要担心的,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别人,以及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值得让人知道的人。

  我们中国人总讲“知遇之恩”,“知遇”者,“知”在前,“遇”在后,只有相知才能有真正的相遇,只有“遇”,没有“知”,等于没有遇。“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相知即是无缘,这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却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

  格兰特在文章中提到一个数字,一个陌生人如果给那些重要人物写信,得到回复的概率不会超过2%。其实不难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名人,每天都有很多人向你索要名片,或者通过各种手段打听你的联系方式,当他们给你发来邮件甚至打来电话时,你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回复他们呢?

  想通这个简单的事实之后,我们也就少了许多轻举妄动。

  曾国藩曾言“人之大患,在于妄为人知”。常见的“妄为人知”就是不论见到谁都用那套固定的语言体系去推销自己,自吹自擂。这样的人往往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

  当一个人初次和你见面时,他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你说话的内容,而是你说话的方式。

  能在别人心目中塑造你形象的,并非是你想要急于给对方表白的内容,而是你说话、举手投足散发而出的气场。当你忘情地、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对方在你开口几秒钟(人对他人的气场识别的最短时间是0.5秒),就已经对你有了判断,已将你归入黑名单中了,或者从一开始就对你设置了自动屏蔽机制。

  我们在看一些成功故事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这样一些细节:某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另外一个人物,从此他的职业生涯或者创业历程便获得了奇迹般的改变。和所有的成功故事一样,这样的内容本身包含着一种谬误:即便这个故事的所有细节都是真的,但成功是小概率的事件。

  实际的情况是,大量的人费尽心机结识了一些人,但是最终也一事无成。我们之所以没有听到这样的事,是因为所有这些人都没有成功,自然就没有人为他们写成功故事,自然你也就不知道他们以及他们的种种徒劳和愚妄。

  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到处搜集名片、到处加人微信的人。即使是一个和蔼可亲、礼贤下士、助人为乐的人,在公开场合中,他都会将自己切换到一种对交际花自动屏蔽的状态。

  见面的第一瞬间,一旦让别人意识到你是一个囤积名片、囤积微信、囤积“人脉”的人,你就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在对方的意识中被自动删除了。正如格兰特所言:

  没有人能和一群交际花真正打成一片。虽然我们有认识新朋友的计划,最后往往还是会和老朋友们混在一起。

  大家也可以回顾自己的交往历程,看看自己的密友圈一年之内到底有多大的变化,同时快速浏览一下自己多达5000人的微信通讯录,问问自己,这里头到底有几个人自己真正有印象?最要紧的是,这里头到底有几个人对自己真正有印象、真正在乎自己?

  格兰特说:

  最好的人脉交际是在人们为了建立人脉之外的目的而相聚,彼此学习或互相帮助的时候。

  如果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那么你一年到底会帮几个人,会帮什么样的人?

  我在《孤独的狂欢》里说过,真正的相见都是恨晚的,不恨晚的相见不如不见。

  在彼此相见之前,两个人都做了很多事后看来仿佛是为这次见面而做的准备工作,这种无意中的准备,就是在彼此不知晓的情况下各自修行,各自积累与对方的缘分,所以在相遇的那一刻,便会产生“相见恨晚”的感慨。

  不可否认,结识正确的人对一个人的成长或成功明显有益,但这个正确的人在多大程度认可你、愿意帮助你,甚至甘愿为你承担风险,这都取决于你自己在一瞬间呈现出的价值筹码。

  如果你平时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去积累那些能够让你在一瞬间就足以显现的价值,而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囤积所谓的“人脉”,那么你努力的效果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格兰特提醒我们:人脉不需要你成为人脉交际的专家,只需要你自己成为一个专家。

  当你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真正专家时,你的人脉自然也就建立了。

  好运气不是追求来的,是吸引来的,好的人脉也是如此。积累人脉显然不同于囤积大量细若游丝的所谓“关系”,也不同于蜜蜂采蜜,靠整天飞东飞西收罗各种联系方式就能酿成人脉的蜂蜜。

  浮皮潦草的人脉是一种飘忽、涣散的频率,永远聚不起人气和人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认识”什么人重要得多。

  “不患不立,而患所以立”。(不要操心你在这个世上有身份有地位,值得操心的是,你到底要凭什么才能立得信,有身份 )

  如果你是一个有成色、有特质的人,你就会形成特定的“频率”,适合于你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向这个频率汇集。这个频率,或者说频道,才是你真正的人脉。

【职场如何吸引人脉】相关文章:

如何拓展自己的职场人脉?07-13

新人如何建立职场人脉07-14

职场上如何拓展人脉资源07-01

职场中迅速提升人脉的方法07-12

职场人脉建设的重要性07-03

争做职场高手换位思考赢人脉07-02

离职了如何维护旧有人脉?07-12

提升你的职场人脉资本很重要励志文章07-03

工作中如何拥有良好人脉07-09

求职简历如何吸引对方目光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