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祀风尚

时间:2022-07-03 05:01:17 清明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节祭祀风尚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下面,就随聘才小编一起看看清明节祭祀风尚。

清明节祭祀风尚

清明节祭祀风尚

清明节前后,大家都以各种形式祭祖扫墓,寄托哀思,追念亲恩。我盟各地区各单位也举办了拜祭英烈的活动,干部、官兵、学生等走进烈士陵园,为烈士献花扫墓,表达缅怀与哀思之情。同时,盟团委开展了“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络活动,广大团员青年纷纷在网上向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这些文明祭祀的新风尚都让清明更“清明”,也在更广泛地传播着绿色正能量。

古人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既是一种节气,也是一个节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它可能带着一点感伤,但也会传递着一份温暖,让我们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活。所以,清明节,我们不管以何种方式祭奠都是为了永远的怀念。

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之风的兴起,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传统的祭奠仪式也在与时俱进。比如,坟旁种一棵树,以绿荫表怀念;碑前献一束花,馨香寄哀思;网上抒写感言寄语,重温革命历史传统;家人围坐,翻翻老照片,追忆故去的亲人,畅谈亲情的温馨,传承良好家风等等。以类似的方式缅怀先人,既符合绿色文明的祭祀理念,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如果人人都能在追思的日子里,自觉摒弃烧纸钱、燃鞭炮、点香烛等陋习,用文明、健康方式来孝敬先人、启发后人,不仅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还能让绿色正能量传播得更持久深远。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既为寄托哀思、追念亲恩,也为敦亲睦族、慎终追远。古人说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句话既描摹物候变化,也寄寓文化意涵。可是,在当下祭扫活动中的一些庸俗之风,给清明平添污浊之气,需要还清明节一丝“清明”。

事实上,清明节不等于“扫墓节”,千百年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或踏青郊游,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很显然,扫墓不过是清明节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可是如今的清明节早已变异,早已沦为单一的“扫墓节”,同时还伴有怪象丛生的清明习俗。

比如说,古时的祭祀用的纸钱和家畜都已经“过时”“落伍”,这些传统习俗都早已“作古”,被现在的清明节所排斥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轿车”、“洋房”、“麻将”潮流冥品,今年出现的纸祭品甚至还包括“护照”、“房产证”和“名牌服装”。据说最受欢迎的祭品是“私人飞机”,还有纸做的“男管家”等等。有些人体贴地考虑到祖先更为实际的“出行需求”,还焚烧纸做的“地铁季票”。现代人有的一切物品,都可以冥化,焚化后祭祀先人,应有尽有,豪华无比。

不仅如此,连封建迷信活动也办得风生水起,巫婆、道士、和尚一窝蜂地吹拉弹唱,搅得乌烟瘴气。有人说,这样的习俗早已有之,是不忘本之体现。但笔者认为,所谓“本”乃是孝悌之义,并非这些物化而成的形式,如今时过境迁,追忆先人的方式自然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应当有所改善。而烧香烧纸、焚化纸币、大操大办,不仅无益于自然环境,也玷污了精神世界,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应当抛弃。

如今,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不衰,我们要警惕清明节本真的文化内涵的流失,防止它成为一个纯粹的“焚烧”与“消费”结合的节日,特别要防止种种陈规陋习的花样翻新与泛滥。清明节本来就无须喧哗和繁冗,只需要在特殊的时间点,去先人坟墓上炷香,鞠个躬,坦露心扉,聊表心意,如若条件允许,还可栽植松柏,既寄托了哀思,还美化了环境,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