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7-03 16:50:16 教师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一、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30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通过对入学登记表中数学一栏的分析如下:

数数: 5人为B,1人为C,其余A-以上,。

认识图形:6人为B,其余为A-以上。

辨颜色:2人为B,1人为C,其余为A-以上。

比多少:2人分别为B-和C,其余为A-以上。

找规律:3人为B,4人为C,其余为A-以上。

口算:6人为B,2人B-,2人为C,其余为A-以上.

从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在辨颜色和比多少基础比较好,最差的是口算,其次是找规律。其中石芸、王和和、耳经宇、杨奕涵、张宇晨都有三项或以上为B以下。当然这些孩子有可能是不知道什么是考试,或者还没有人特意教过而导致基础差。通过家访了解的部分学生都上过幼儿园,学习过20以内加减法,孙嘉硕读了一年学前班,因此学习过100以内加减法,学习习惯也比较好。其他的孩子习惯不是很好,如:张宇晨、李旻昊。总是坐不住,比较调皮。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册书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书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本册难点。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使学生会数、会读、会写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表示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车,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32道10以内加减法和72道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会进行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薄厚的比较,灰暗一定的标准分类,会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整时和半时。

2、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会坐着、会举手、会倾听、会看书、会交流、会思考。在数学课堂上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交流,培养数感。

四、措施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对数学这门学科还没有任何概念,这是他们认识数学的开始,因此“头”要开好。部分学生对于数数、认数甚至简单的计算并不陌生,结合一年级儿童特点,多设计有趣味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和巩固。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奖励“小红花,小贴画”等以此调动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是听讲、做作业的好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课堂上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的学生到高年级还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要说的,因此从现在的每一堂课都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不能像以前一样对此有所忽视,甚至重复学生的发言。即使学生说得不好也要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如:“他说得已经很好了,谁还能比他说得还好”“你说的老师听明白了,但如果这样说,所有同学都会听明白的,你能像我这样说吗?”我觉得如果每堂课都能这样让学生多说,更多的学生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逐渐的培养起来。

3、 仔细认真的解题方法

数学最关键的就是审题,题目审清楚了就是解题成功了一半。之前有的学生就是急于做题,题目一带而过,甚至不看题目直接做题,导致所答非所问,这种丢分真的很可惜。因此我打算通过指字读题目要求的方式,把要求中的重点字通过画批的方法圈出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如:看图,先画圆点,再写数。把“先”“再”圈出来,有两个要求,免得学生漏写。

三年级第五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一) 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18名女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人数:18人

项目

总分

平均分

优秀率

100-92分数段

91-80分数段

79-60分数段

60分以下分数段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结果     

1680.5

93.4

83.3%

15

83.3%

2

11.1%

1

5.6%

0

0%

(1)学优生名单:董蓝锘、计则天、刘芮琳、王宪坤、赵子萌、郑祝然、郭静、孙金娜、张天泽等

(2)学困生名单:王慧颖、高玉、曹艺萱

(二) 学生双基掌握与新旧知识衔接情况

在数与计算方面:

(1)在第三册学习表内乘法和除法、第四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编排了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在第四册两步混合运算口算式题的基础上,编排了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脱式计算。

(3)在第四册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基础上学习“吨”的认识。

(4)在第四册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 24 时记时法。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1)在第三册学习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安排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在第三册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认识角。

(3)在第二册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在第四册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观察由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1)本册教材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习“合计”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3)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与计算为主的教学单元里,安排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把简单的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集中安排在第四单元。

在实践活动方面: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一是与长方形周长有关的测量活动,二是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

(三)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有意志,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要求具体,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理想效果。

通过二年的习惯培养,学生具备如下良好习惯:

(1)认真听的习惯:学生上课能够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

(2)独立做的习惯:学生能够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做到有错就改。

(3)大胆想的习惯: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课堂教学,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良好的读写习惯,能够认真审题解题,认真完成作业,逐渐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好习惯,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四) 学优生情况

学优生占总人数的83.3%,学生思维灵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实践操作,能够条理清楚的表达,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五) 学困生情况

学困生占总人数的5.6%,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思维灵活性差;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平时贪玩,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部分学生听讲、完成作业、书写等学习习惯养成不好。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安排

(1)乘法(19课时)

(2)除法(20课时)

(3)吨的认识(3课时)

(4)实际问题(14课时)

(5)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2课时)

(6)空间与图形(13课时)

(7)实践活动(一)(20课时)(2课时)

(8)24时计时法(3课时)

(9)统计和可能性(5课时)

(10)实践活动(二)(1课时)

(11)总复习(5课时)

(六) 主要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一位数除法。

(2)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

(3)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 吨=1000千克。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 1 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的实际长度。

(4)初步认识角,知道直角、锐角和钝角。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由四个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5)知道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6)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理解“合计”所表示的意义。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有大有小。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七) 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实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将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

(2)量与计量的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几何知识知识。

2)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通过三视图来认识空间几何图形。

(4)结合现实问题教学“合计”与“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学数学知识的扩展

在五册教材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材编排了“数学万花筒”,“探索规律”等内容。

1)第 18 页数学万花筒-搭配。

2)第 45 页探索商变化的规律。

3)第101页探索数角的方法。

(7)突出北京特色,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三、 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 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学习的重点如下:

(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3)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脱式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掌握用两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列式。

(4)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八) 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学习的难点是: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一位数除法的竖式。

(3)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4)有两个已知条件,需要用两步解答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

(5)使学生建立起1千米长的观念。熟记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6)建立空间观念。能把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会用24时记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能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四、 教学措施

(1)扎实基础知识教学,保证课上40分钟的教学质量,重视知识的积累,在平时多进行查漏补缺,多进行反思。

(2)提高练习课的质量。在练习课上,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错误多的题目,教给他们审题与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善于寻找好的练习题,让学生多见题型,开拓思路,拓展视野。增加变式练习让学生把知识学透学活。课上练习题的难度要有层次,有梯度,既照顾差生,又考虑优生。

(3)坚持课前和课下的口算练习,重点放在抓计算的质量与速度上,使每个孩子都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方法,准确的计算。每天进行二十道口算练习,计时间,优秀同学给与表扬,较差同学及时补漏。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致答题、反复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读题时手指着读,读两遍,划出关键字、句,弄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她们踏下心来学习。

(5)重视小单元的学习。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学生问题及时解决,弄清哪里容易错,进行针对性练习,重视单元卷及平时练习中学生易错的题目,着重为学生讲解明白。

(6)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

(7)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的设计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8)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组内多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自己多学多问,备好每一节课,争取多进行研究课。

(9)重视学优生的学习,给他们创设竞争的空间,多鼓励赞扬,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上课时如果学优生做题目做得快,可以让他们再做一些提高的题目。同时可以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让学优生帮学困生,在他们讲题的过程中就是他们提高的过程。培养他们谦虚的良好品质,正确看待考试。

(10)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平时给他们更多关注,多进行辅导,并与家长联系,共同督促孩子学习。上课关注学困生听讲,如果有不明白,教师及时讲解,抓紧他们的作业,重视每次考试,如果有错误,及时查漏补缺;对于他们小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赞扬,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及时与家长联系,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对于知识漏洞,及时了解进行补漏,共同督促孩子学习。

五、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周次

日期

课时

德育渗透点

一、乘法

1—4

9.01—9.23

17

培养学生认真精神

考试

4

1


试卷分析

4

1


二、除法

5-7

9.26-10.14

13

培养学生认真精神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考试

7

1


试卷分析

7

1


三、吨的认识

8

10.17-10.21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考试

8

1


试卷分析

8

1


四、实际问题

9-11

10.24-11.11

13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考试

11

1


试卷分析

11

1


五、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12

11.14—11.18

2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考试

12

1


试卷分析

12

1


六、空间与图形

13-15

11.21-12.09

1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考试

15

1


试卷分析

15

1


七、实践活动(一)

16

12.12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八、24时计时法

16

12-13-12.16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考试

16

1


试卷分析

16

1


九、统计和可能性

17

12.19 -12.22

3

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考试

17

1


试卷分析

17

1


十、实践活动(二)

17

12.23

1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十一、总复习

18—期末

12.26—期末

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07-03

数学教材教学计划04-26

数学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07-05

2017中班数学教学计划07-11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07-02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04-02

数学老师教学计划01-31

数学教师的教学计划01-30

数学教师个人教学计划06-23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