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1
端午节是因为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习俗盘点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过端午节,是中国人2000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只知道吃粽子弱爆了,一起来看看端午的习俗吧!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三、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四、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五、栓五色丝线
玉尺堂五色丝线手链,朱砂辟邪,银珠点缀,饱含满满深情。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六、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来历2
五月初五端午节,
雄黄烧酒菖蒲剑。
三角粽子裹糯米,
各色香袋挂胸前。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端五、重五、端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过去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楚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五月五端午节。但是近代学者的研究证明,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据宋高承《事物纪原》,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操练水兵而划龙舟,这说明端午节起源较早。也有人认为该节是龙图腾的祭祀节日,或来源于夏至,或起源于恶日。还有的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还有曹娥救父之说。也有人主张五月五端午节与介子推有关。还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先祖。类似传说五花八门。端午节的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或龙神而举行的祀神仪式,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节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
(一)祀神
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诸神的节日,其中有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和钟馗之祭。
曹娥是浙江地区五月五日祭祀的神灵之一,至今民间还流传有关历史传说。由于她是孝女的楷模,为东汉时期的统治者所提倡,于是加以宣传,并把她与龙舟联系起来。浙江建德地区认为白娘子盗仙草救了许仙,也救了百姓,所以当地在端午节祭白娘子。
端午节的另一避邪之神是钟馗。是日各户都购买钟馗像,挂于门上驱鬼,各户之间也以赠送钟馗像为荣。钟馗既可打鬼,又可驱疫。古代早期就迷信钟馗,如铜镜上的图案。张天师、钟馗皆为道教历史人物,道教正是善于驱鬼降妖,而五月五日为毒月日,自然会把道教的神仙搬到节日中来,所以这是较晚兴起的信仰。
浙江衢州地区把五月五视为药王神农的生日,以该日阴晴占卜年成好坏及药品的质量。而端午采药则由来已久,在全国各地都较流行。另外,在福州称瘟神为大帝,曾修建庙宇供奉,五月端午举行大帝诞,杀牲祭祀,搭台唱戏。而浙江湖州地区过谢蚕神节。
(二)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中国绝大多数县市在端午节划龙舟。所谓龙舟,就是龙与船的结合,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划龙舟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苗族都有盛大的龙舟赛会,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活动时,傣族也举行龙舟比赛,龙舟华丽,观者人山人海,颇有民族特色。另外在朝鲜族、白族、土家族、拉祜族、仫佬族、京族、黎族地区,也过端午节,划龙舟,其中满族又称“重五节”。
龙舟的特征表现在龙头、龙尾上,此外还有各种装饰,如舟上有神楼、神位、旗帜、彩灯、大鼓、铜锣等等。每逢端午节时,事先要修龙舟,训练水手,到节日进行龙舟比赛。比赛前,必须请龙、祭龙,然后进行竞渡。
划龙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除瘟疫。有的地方还以龙舟送鬼,即驱邪避瘟疫。在广东民间流行一种纸符,书有“天生火官除百害,八卦水御灭凶灾”,就是划龙舟时用的,目的是去灾求吉。
(三)吃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角黍的做法是把粽叶即大竹叶泡湿,糯米发开,以肉、豆沙、枣仁等为馅,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状,蒸煮熟而食之。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向他献的供品。其实吃粽子怀念屈原是较晚的,在此之前粽子是一种夏令或夏至食品,同时用以祭祀水神或龙,后来才把纪念屈原附会上去,并流传至今端午节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在一首民谣中有充分的反映: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蚣、蝎龙船下水喜洋洋。
鸡蛋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晨小孩还没出被窝时,大人就把鸡蛋送到小孩嘴边,认为鸡蛋有健身之效,也与蛋生神话有关。
雄黄酒,是酒内加入药物——雄黄,其中含三硫化二砷。民间认为把雄黄酒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必多采集,送给老人,故称该节为送药节。东北少数民族在端午节早晨,出去采菖蒲、艾蒿。还去水域捉青蛙,然后往蛙口内填一块墨,令其干燥,一旦发现有人患浮肿病`,就用蛙墨涂抹伤口,但必须是在端午节时制作的。
(四)避五毒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子、蜥蜴、癞蛤蟆。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包括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要赐扇,小孩穿五毒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贴端午符,沐浴兰汤等等。天津已婚妇女要带领小孩到河边“躲午”,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丢入水中,取小布人代替受灾,俗称狗咬灾星。
首先,佩戴避邪植物。起初是插菖蒲、艾虎。民间多自采自用,城里则有人沿街叫卖菖蒲、艾草。后来增加了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可与五毒相克。
其次,端午节卖五虎花,佩挂护身灵物。这些饰物,又称香包,有些地区用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让小孩子穿上护身。此外,还有贴永安符,举行钟馗赛会。有关民间防五毒剪纸也有不少,如倒灾葫芦、艾虎菖蒲剑葫芦、老虎镇五毒等。
第三,游天坛风俗。这主要流行于旧北京地区。此外还举行石榴花会。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缝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的坐着,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着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娇小的她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被封住了。“哊——”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地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的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地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边上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我们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端午节的来历】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03-15
端午节的来历简介07-29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07-29
端午节的来历200字04-21
端午节的来历(15篇)01-05
端午节的来历15篇12-27
端午节的来历15篇03-15
端午节的来历(15篇)03-15
端午节的来历集锦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