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故事

时间:2022-07-03 14:42:50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禅理故事

人生在世常常有许多的痛苦与烦恼,禅理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佛教中的禅理告知众人,让众人顿悟,从而解开心结放下烦恼,让我们通过几则禅理故事来了解禅理的精髓。

禅理故事

禅理故事一

一条渡船,上面载满了急切想到对岸去的人。船夫撑起了竹篙,船就要离岸了。

这时候,有个佩刀的武夫对着船家大喊:“停船!我要过河!”船上的客人都说:“船已开行,不可回头。”船夫不愿拂逆众人的心,遂好生劝慰武夫道:“且耐心等下一趟吧。”

但船上有个出家的师父却说:“船离岸还不远,为他行个方便,回头载他吧。”船夫看说情的是一位出家人,便掉转船头去载那位武夫。

武夫上得船来,看身边端坐着一位出家的师父,顺手拿起鞭子抽了他一下,骂道:“和尚,快起来,给我让座!”师父的头被抽得淌下血来。

师父揩着那血水,却不与他分辩,默默起身,将座位让与了他。满船的人见此情景,煞是惊诧。大家窃窃议论,说这位禅师好心让船夫回头载他,实不该遭此鞭打。

武夫闻听此言,知道自己错打了人,却不肯认错。待到船靠了岸,师父一言不发,到水边洗净血污。武夫看到师父如此安详的神态举止,愧怍顿由心生。他上前跪在水边,忏悔地说:“师父,对不起。”师父应答道:“不要紧,外出人的心情总不太好。”

讲这故事的人是这样评价这件事的:禅师如此的涵养,来自视“众生皆苦”的慈悲之心。在禅师看来,武夫心里比自己苦多了。不要说座位,只想把心中的清凉也一并给了他。

我坐在这个故事的边缘长久发呆。我轻抚着自己的心,悄然自问:这里面,究竟有几多的“清凉”?

和那位拥有着“沉静的力量”的师父比起来,我是近乎饶舌的。现实的鞭子还没有抽打到我的身上,我已经开始喋喋地倾诉幽怨了。

我不懂得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蓄力量,我不懂得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我的心,有太多远离清凉的时刻。面对误解,面对辜负,面对欺瞒,面对伤害,我的心燃起痛苦仇怨的火焰,烧灼着那令我无比憎恶的丑恶,也烧灼着我自己颤抖不已的生命。

我曾天真地以为,这样的烧灼过后,我的眼将迎来一片悦目的青葱。但是,我错了。我看到了火舌舔舐过的丑恶又变本加厉地朝我反扑,我也看到自己“过火”的生命伤痕累累,不堪其苦。总能感到有一道无形的鞭影在我的头顶罗织罪名,总是先于伤口体会到头破血流时的无限痛楚。我漂泊的船何时靠岸?洗净我满头血污的河流又在何方?

当我和这位禅师在一本书里相遇,曾忍不住抚着纸页痴痴地对他讲:因为怜恤,所以,你不允许那人独自滞留岸上;遭遇毒打时,你因窥见了那人焚烧着自我生命的满腔怒火而万分焦灼;当那人跪下向你忏悔,你原谅了他,还真心地为他解脱。

你的心中,究竟储备着多少清凉?面对你丰富的拥有与无私的施与,我一颗寒酸寒苦的心,感动得轻颤起来。

几年前在一个寺院,一位师父告诉我说:“一照镜子,你就读到了一个字。”愚钝的我傻傻地问道:“那是个什么字呢?”

师父在自己的双眉上画了一横,又在两眼上各画了一下,然后,在鼻子上打了一个十字,末了,又指指自己的嘴:“猜着了吗?”我懵懵懂懂地说:“没……有。”

师父说:“哦,猜不着才好。猜不着,你有福了。”说完,径自去了。我急冲冲地问同行的伙伴:“到底是什么字啊?”伙伴说:“是个‘苦’字哦。”

原来,我们带着一个“苦”字来到尘世间。你是苦的,我是苦的,众生皆是苦的。

惊悸的心,枯涩的心,猜疑的心,怨怼的心,愤怒的心,仇恨的心,残忍的心,暴虐的心……这些心,全都淤塞着太多太多的苦。说到底,无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虐人亦即自虐,爱人亦即自爱。

让我们在每一面镜子前驻足,认清自己脸上刻着的那个清晰的字。让我们深深怜惜那些被这个字穷追不舍的可怜的人。让更多的人一抬手就能轻易扪到自己心中无尽的清凉。

禅理故事二

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有句话说得很精辟:“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那只是饲料。”

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有句话总结得挺到位:“幸福就躲在下一条街的拐角,只要你去找,就找得到。”

佛祖说,幸福是心的感觉。幸福与哀愁往往会同时敲响人的心门,你把谁邀请进来,你就将与谁同在。

你是否觉得烦恼、孤寂、不幸、痛苦?你是否感受过快乐?你是否品尝过幸福的味道?烦恼、孤寂、不幸、痛苦、快乐、幸福,这些都是形容词,而所有的形容词都是相对而言的。没尝过痛苦,又怎知何谓幸福的人生?不幸又岂非人生之必经?人有时候很奇怪,每每拥有幸福的时候,不懂得这些就是幸福,总是要到失去以后才发现,幸福早就放在了自己的面前。

肚子饿坏时,有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你眼前,是幸福;累得半死时,有一张软软的床让你躺上去,是幸福;哭得伤心欲绝时,旁边有人温柔地递过来一张纸巾,是幸福……幸福没有绝对的定义,幸福只是心的感觉。幸福与否,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你要是总感觉自己钱没有别人多,地位没有别人高,妻子没有别人的漂亮,丈夫没有别人的体贴,孩子没有别人的聪明,你能感到幸福吗?

佛祖说,不幸往往源于自己,烦恼往往源于比较,痛苦往往源于不知足。心好一切都好,心美一切都美,心快乐一切都快乐,心幸福一切都幸福!当你拥有了一颗愿意发现美好、快乐和幸福的心时,你就拥有了一双从纷乱的世界中找到幸福的佛眼,你就会是一个幸福的人儿,你的幸福就能像花儿一样绽放!

禅理故事三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人这一生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所以古希腊的智者在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门上留下了这样的警训:“人啊,认识你自己!”

看不清自己,不认识自己,结果往往就是活不明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不明白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如果活了一辈子,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应该去干些什么都没搞清楚,又何谈活得幸福、做出成就呢?

很多人活得够用心、够努力、够忙碌、够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因为他们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

佛法里面有一个词叫“觉悟”,什么是觉悟呢?觉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是竖心旁加一个“吾”,所以“觉悟”本初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有能力看见自己的心”。

人们总是喜欢去关注别人,却忘了花点儿时间去审视自己,于是便有了诸多烦恼。其实人这一生应付自己就够头疼的了,何苦再把别人的烦恼加诸于自己身上呢?

要开心每一天,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觉悟”。如何去做呢?借一双佛眼,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活着,只要能对自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就能活得明白,活得真实,活得从容,活得快乐。

禅理故事四

很早以前,我到出云一个叫平田的地方讲话。讲话结束后一位老者问道:"佛教的经典浩繁,像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在家人,哪辈子能读得完啊。难道没有像基督教圣经那样能随手揣进衣袋里的佛经吗?"

于是,我如此作答:"如果您到大学或市图书馆,能对人家说'书太多了根本读不完。请减到我们能承受得起的量'吗?书多说明文化成就斐然,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然而如您所说,到底该看哪一本确实让人犯难。为此,古时的师祖好心替我们反复诵读佛祖的一切经,从浩瀚的经典中,弘法大师引导我们只要读净土三部经,必然往生极乐。各个宗派自成体系,所以无须读全部经典,只要虔心阅读您所信奉的那一宗派经典足矣。"

"日莲圣人甚至认为连这些也不必读,主张唱颂'南无妙法莲华经'这七字题目,便与读了《法华经》有同样功德;而法然上人垂大慈悲,强调即使不读三部经,只唱颂'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亦往生无疑。只这六七个字就能得到救赎,比圣经简要得多,何等可贵?"

"禅宗连六七个字也嫌多,只要懂一个'无'字足矣,所以是再简约不过的教诲。'无'一字好比维生素综合剂,集万般营养素于一粒中,只要每天坚持服用,自然心神怡然,开悟无疑。世上还有比佛教更可贵的宗教吗?"

老者若有所悟。第二年再去平田,我讲完那位老人又过来了,兴冲冲地告诉我:"去年您的见教实在高明。'无'这剂丸药真管用!"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需要太多的经典。只要参透祖师开示如赵州的"无"、云门的"关"或"日日是好日",就能见性成佛,是最直接的教诲。

以祖师所示言行范例为公案,对它集中精神没入祖师的境界及明悟是禅宗的原则,然而这似乎并非中国禅宗的发明,也见于原始佛教教团。原始佛教的比丘们每得佛陀一言,都要经行吟诵该句,坐禅对它深入思考,直至理解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