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很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回国执政后,大加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
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后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时,发现他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似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的消失,习俗被转移至清明
既然寒食节曾经是全国性的节日,那么,为什么现在见不到寒食,只能见到清明了呢?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
两节合二为一,有一定的时间因素。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就在清明前一天。根据《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中记载,寒食清明就连在一起休假。先过寒食,再过清明。两节合二为一之后,清明节在保留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习俗的同时,继承了寒食拜扫祭祖、食冷食、插柳等相关习俗。所以清明节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
为什么是清明继承了寒食,而不是寒食继承了清明呢?专家有这样一个观点:“寒食是非世俗性的节日,宗教意味明显和较强的仪式性,而清明是一个世俗性的节日,更为轻松。自唐宋以后,中国社会也在极度世俗化,这也是两节合二为一,只有清明不见寒食的一个社会原因。”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相关文章: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02-11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及寒食节的来历07-05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05-18
中元节是为了纪念谁08-15
中元节是为了纪念谁的06-06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06-06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06-05
中元节是为了纪念谁11-07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02-12
清明节气是为了纪念谁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