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时间:2022-09-02 12:25:04 其他 我要投稿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篇1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意境和美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文字是以纸张或网络为载体,作者用神奇的方块汉字描述了自己的感悟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肢体的语言,配以欢快或忧伤的乐曲,舞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展现出来,给观众以动态的美的享受。而音乐的语言,则是通过跳跃的音符,跌宕起伏的旋律,或欢快,或忧伤,或激昂,或悲壮!我认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吹响战斗的号角,也可以唤回迷失的灵魂;它可以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也可以是温柔缠绵的小夜曲;它可以是一首温婉的小诗,也可以是一首犀利的檄文。它可以波动心弦,也可以撼动心潮。……

  而在我所听过的乐曲当中,我认为只有《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备上述的任何一种特质。是的,它既是一曲缠绵哀婉的爱情颂歌,又是一部慷慨悲壮的爱情悲剧。

  不知多少次夜深人静时,用心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总会被它那优美的曲调打动,心儿不知不觉中总会随着音符的跳跃而颤动不已,总会沉浸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之音里……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取材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用奏鸣曲式完成,乐曲的开头用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小提琴一遍又一遍地奏响爱情的主题旋律,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着那段心心相印,耳鬓厮磨,剪影共读整三载的同窗生活……

  接下来一段欢快活泼的大小提琴协奏描绘了两人追逐嬉闹的情景,纯洁的友谊在祝英台的心中慢慢幻化为纯真的'爱情,祝英台暗暗倾慕才气俱佳的梁山伯,无奈自己女扮男装,难以启齿倾诉衷肠,只有草堂结拜为异性兄弟。祝英台倾心相许,情深意长。梁山伯心无猜忌,坦坦荡荡。

  学业完成了,祝英台要返回故里,十八相送,英台欲言又止,山伯难分难舍,过了一山又山,英台借水里鸳鸯,借观音大士,借山中樵夫,如此种种都未能点化憨厚老实的梁山伯,只有把他比做那只呆头鹅,乐曲中小提琴悠扬缠绵的独奏将英台那种似嗔非嗔,又爱又怨的娇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慢慢的,一声低沉严厉的声音传来,这是以祝父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怒吼声,一声急过一声,一声强过一声,暴风骤雨一般劈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在这里用铜管这种乐器来代表那股恶势力的粗暴和无情,小提琴奏出的曲调显现出祝英台哀怜悲愤的反抗,但是,很快就被那阵凶猛的铜管声淹没了,紧接着,小提琴转为低音,急促而又坚定,表现出祝英台誓死拒婚的场面。两种声音交相奏出最强烈的音符。锣鼓齐鸣,刺耳的声音惊心动魄。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场激烈而又严酷的场景,矛盾冲突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冲突的高潮落下帷幕后,楼台相会,大提琴一声声,缓慢低沉,幽怨哀绝,小提琴一声声,如泣如诉,高亢凄厉,仿佛是祝英台在向梁山伯诉说离情别恨,诉说绵绵不绝的情意。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欲哭无泪的愤懑,在此时,全都用音乐的语言展现了出来,终于,梁山伯在楼台会之后,忧愤交加之下,溘然长逝……

  接下来,乐曲直转急下,作者采用了越剧中嚣板的手法,奏响了祝英台对父亲的不满,发出对风霜血剑严相逼的封建势力的血泪控诉。此时,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哭的昏天黑地,哭的柔肠寸断,碎奏、断奏哀痛欲绝的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大概是她的哭声感动了上天,才会让山伯的坟墓裂开了一个口子,渐渐的,英台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她纵身投入那突然爆开的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又一个高潮……

  他们坚贞不渝最终以悲剧性的结局结束了,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中飞出一对行影相随,不弃不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飞翔。作品的再现部正是在轻盈飘逸的弦乐的衬托下,再现爱情的主题,在最后这段中,没有悲痛,没有忧伤,只有优美欢快的那只“化蝶”乐曲,仿佛在给我们讲述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传说,“……楼台一别恨如海,泪然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篇2

  梁祝,讲的是千古爱情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马乡)镇。梁祝传说以鲜明的人物性格、曲折动人的情节、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以崇尚爱情、提倡求知、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1958年,陈钢与何占豪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得如此的艺术成就原因何在?现分析一下其辉煌艺术成就的原因。

  一、“洋为中用”的艺术体现

  《梁祝》中的主要乐器是小提琴,小提琴是四弦乐器,也有“乐器皇后”之称。传统的中国乐曲融入中国特有的演奏技巧,加之中国越剧、京剧中的倒板、器板等,使小提琴协奏曲版的《梁祝》容纳了鲜明的中国特质,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绝对是当时最与众不同的'。因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享有“为中国创造民族文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美誉。一次小提琴与中国文化的大胆融合,为中华民族交响乐开拓了未来,一次“洋为中用”的成功体现,使人记住了这段经典。

  二、完整的结够设置

  众所周知,情节设置是影视作品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一部作品中有头无尾,或是有尾无头,都会让观众觉得茫然,音乐作品亦是如此。《梁祝》是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既然是用音乐的方式来表现它,那么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是曲子成功的关键。

  (一)呈示部,在呈示部中又包括了引子、主部、连接部与副部、结束语。其中引子是由钢琴引出秀丽的长笛,以及弦乐演奏,为我们展示出了一派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画世界。

  (二)展开部,展开部又包含了“抗婚”、“楼台会”以及“哭灵、控诉、投坟”。在展现“抗婚”时,不安的音乐带出了铜管乐器凶暴的主题,显示出了逼嫁的主题。而后小提琴的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的痛楚,反抗音调与凶暴主题的交替出现,最后隆隆的鼓点以愤然的对抗结束此乐章;“楼台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话般的乐章更像是祝英台与梁山伯两人的对话,那种相视无言,难依难舍的情景油然而生,令人动情。“哭灵、控诉、投坟”这部分又是曲子的高潮,音乐急转直下,小提琴独奏出悲愤的情感,锣声又为我们流露出了凄惨和悲壮,似是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对苍天的控诉,最后管弦齐奏,象征了祝英台的反封建精神。

  (三)再现部,竖琴、长笛再次响起,又将人们引入了那片美丽的景色,小提琴装上了弱音器,流露出了爱情的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的色彩的终曲。

  完整的结构设置再现了整部《梁祝》的故事,充分表现了故事中人物的各种感情,以及其后的精神,是曲子成功的又一关键。

  三、细腻的情感表达所表达出来的艺术感染力

  在引子部分钢琴和长笛的演奏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那种风和日丽的景色,似乎我们身临其境,在用心感受着美丽的风光。在音乐进行到5分钟左右的时候,曲子以欢快、跳跃和激情的三分钟时间的音乐,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的同窗学习情景,以及他们之间如胶似膝,亲密的友情,而在音乐进行到7分33秒的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长亭惜别时,依依不舍的乐句,又会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们之间心灵相通,不忍惜别的留恋不舍,令人心碎。这样,各种乐器以及我国戏剧、京剧中因素的加入,更加细腻的处理了曲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故事背后传达的反抗封建的精神,再现了梁祝二人的形象。也令每一位听众深受感染。曲终,余音绕梁,我们沉浸在了梁祝双双化蝶的美好愿望中。因此,曲子细腻的情感表达,亦是《梁祝》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些经典,长存在我们的记忆,经久不衰,令人沉醉。它们就像一杯杯茗茶,越品越有余香。然而,不知道我们是否想过,经典为何成为经典,其实每一段经典背后,都包含作者苦心的思索与大胆的尝试。希望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成为经典的原因分析中,我们能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相关文章: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08-04

梁祝赏析04-24

梁祝听后感07-04

梁祝文化公园作文07-02

主持人串词梁祝07-05

金锁记赏析07-04

登楼赏析07-03

佳句赏析07-04

背影赏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