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叹花杜牧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叹花杜牧,欢迎大家分享。
《叹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唐诗人杜牧《叹花》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译文:
自己懊悔,寻芳到的时候已经迟了,往年曾经看见它未开的模样。如今风摆残红,一地狼藉,树上绿叶浓密成阴,果实挂满枝头。
杜牧《叹花》浅析
杜牧曾游湖州,见一少女聪慧美丽,下了珍贵的聘礼,约定十年之内来娶她,十四年后杜牧来湖州作刺史,想践前约,可是女子已经出嫁三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杜牧懊悔不已,悲伤之余写下了这首叹花诗。看到情人由蓓蕾初开的少女,变成儿女成行的母亲,作者由此联想到春去夏来,绿肥红瘦的景色变化。又把这种现象融进短小精悍的诗词中,用精炼的语言,在哀而不伤的前提下,描绘出生动,优美的画面,使有相同经历和类似情感的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无尽的回味。
注释:
【1】校:通“较”,比较。
【2】芳时:花开的时节。
【3】深红色:代指花。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文字一作:“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首二句写诗人的怨叹与失意,是因为自己的延迟,才没有赶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想起了往日的春花满园,诗人更是平添了几多伤感。一个“迟”字表现出诗人为自己的迟到而自责。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因为他来寻找往日的姑娘,是带着美好的心愿、满怀希望而来,然而春已迟暮、女已嫁人,诗人的心顿时冷了下来。他一方面自怨自艾、懊恼不已,另一方面又并没有放任自责的感情,而是劝慰自己——事已无可奈何、不必过分惆怅,表现出感情宣泄中的理性思维。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末二句写春天的狂风过后,留下了遍地的春花,曾经的万紫千红变成了遍地的落蕊,诗人为之一悲——姹紫嫣红的春天就这样离他而去。诗人借春花凋零,来表现自己对心目中女子已经嫁人生子这一现实的失落之情。然而春去之后,红花落尽,绿叶满枝,在绿荫丛中隐藏的还有累累果实。“绿叶成阴子满枝”这一句,诗人的情感又有一个转折,虽然看到春花被狂风吹落了,但换一个角度,又看到了掩映在浓荫下的果实。这是对诗人内心的一种无言安慰。
全诗突出特点是巧妙的运用比喻手法。“春花”其实就是诗人“心中女子”的化身,诗人用“春花”的艳丽比喻少女的美丽,用“春花”的凋零比喻少女的嫁人,用花落结子比喻女子结婚生子。诗人对“花”的感情,其实就是对“心中女子”的感情。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一种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的特点。
全诗围绕一“叹”字展开,情感婉曲。诗中处处表现作者的“感叹”:春归太早、寻春去迟、狂风无情、落红遍地都使诗人感到深深地惋惜。感叹春花的遭遇,其实也是表达诗人自己的无奈。同时“叹”字还有另一层涵义,它透露出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情,虽然春已归去,但他劝慰自己“不须惆怅”:看到落花的同时,还看到了枝头的果实,这种理性的思维,加深了他“感叹”的深刻程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之情和自我劝慰之意。
与此诗同期还有另外一首诗《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比较两首诗。可以看出:第一首诗写得更加含蓄、婉致,而第二首诗写得更加形象、畅达。就诗中意象而言,第二首诗较好,因为风摆花落的动感和形象是第一首诗所不具有的;而就诗人的感情而言,第一首诗又似较佳,因为诗中在表现怨恨与怅惘之情的同时,又表现了一种自我劝慰之意,因此这首诗的感情内涵更加丰富。
【叹花杜牧】相关文章:
《赤壁》杜牧07-04
关于杜牧的作文07-01
杜牧《清明》鉴赏07-04
关于清明古诗杜牧08-04
杜牧描写春天的古诗07-03
也谈杜牧作文07-02
杜牧赠别译文及赏析07-10
杜牧写春天的古诗赏析07-03
杜牧旅宿译文及赏析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