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典故
前言: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汉语文字】退避三舍
【汉语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字词解释】避:回避难所;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词语解释】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英文翻译】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重耳逃亡在楚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晋楚在城濮交战,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成语示例
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明朝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按行军三十里一停,谓之一舍,三舍九十里。言异日晋楚交兵,当退避三舍,不敢即战,以报楚相待之恩。
【退避三舍的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退避三舍06-30
退避三舍历史典故介绍01-25
历史典故:晋文公退避三舍06-29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05-31
历史典故:最有价值的典故07-01
经典历史典故04-28
炎帝的典故06-29
麻姑献寿的典故06-29
经典的历史典故07-16
历史的典故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