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学《菜根谭》名句里的生活艺术
古人云:“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糅合了儒家的积极进取、居中之和,道家的乐天知命、从容自然,佛家的隐忍豁达、冷静客观的为人处世哲学,可以让人们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智慧。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学《菜根谭》名句里的生活艺术
立身之本
有一个高远的志向来引领,也如同在灰尘里抖衣服,在泥水里洗脚,终究达不到超脱达观的境界。《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高出一步”
在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中有一种目标设定说,认为恰当的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挑战性,而目标设定的高低则决定了取得成就的大小。通常,“心理高度”是人们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于给自己留有余地,不愿设立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实际上这正是对自身潜能进行自我暗示与设限。
所以,立身的坐标应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必须不断地发现自己、调整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挖掘潜能,突破极限。
修炼“从我做起”
虽然立身要高,却并不是说一定要成就轰轰烈烈的伟业。说好与人交往的每一句话,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推己及入,则是根本。中国文化讲求“先内圣”而后方能“外王”,即指“未做事,先做人”。先从自我的修炼与提高开始,破除自身局限,纠正自己的不足,使内心逐渐圆满和成熟,从而达到人格完善与事业有成的双重境界。
在《菜根谭》的智慧中,修身养性、独善其身与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和责任,将我们原本渺小和卑微的生命无限放大,激励和唤醒每一个人,从小我而至大我,从一己而至天下。
坚守“持正不阿”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立身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真正明白物我关系的人,能洞察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宁愿忍受一时的寂寞冷落,也不会丢失自我。
变通“因地制宜”
要成事就得坚持,不轻挪阵地。但是凡事都得讲究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在找准位置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调整方向。
魏征原是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献策欲除掉手握兵权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爱惜其人才,不计前仇,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而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魏适适时地重新择主,跟随太宗,君臣合力创造了贞观盛世。
魏征的例子说明,选择位置的智慧既在于稳扎稳打,也在于随机应变,有的时候需要持守,有的时候需要变通。在李建成失败、李世民成功的时候,魏征如果坚持原来的方向,势必被杀,历史上不过少了一个政治博弈当中的牺牲品而已;可当魏征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向,辅佐明君,历史上就多了一个最负盛名的贤臣和推动大唐历史进程的政治家。
读书之义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有一首《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一千多年前,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反思一下,这些话似乎都意味着读书是有目的、有任务的。一旦读书带上了功利色彩,那就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菜根谭》说,读书为学,首先要: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外物”是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本来”则是只要你活着,就永远跟随着你的东西;而“真受用”是指只有在读书中感到快乐,才能使自己身心获益。
感觉到快乐的阅读,才是“悦读”,这种“真受用”就是“享受”。感觉不到快乐的阅读,就是“狱读”,这种“真受用”就是“难受”,这样的读书,禁锢了纯真的本性,会适得其反。
专注与兢业
虽说读书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可这种体验却不是那么容易体会的。
绳锯材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把绳索当锯子摩擦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落在石头上时间久了就可贯穿坚石,学习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落枝蔓而掉落,苦修学道的人也要自然而然才能获得正果。
将注意力聚焦于一点,与你所关注的事物融为一体,就能不被其他外物所吸引,不再萦绕于焦虑之中。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专注投人,才会产生乐趣。所以,读书时要全心投入、兢兢业业;深深沉浸在你所学习的知识当中,达到“忘我”和“专注”的境界。这样,才会将自己的精力、体力有效地集中起来,发挥巨大的能量和超常的效率。
潇洒的趣味
当然,进得去也要出得来,不懂得放松的人,也无法更好地专注。专注与放松,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学习中,既要有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又要有潇洒脱俗的生活情趣。假如只知一味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过着极端清苦的生活,就只能感到生活如秋天般凛冽而毫无生机。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一个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理解书中的乐趣、精髓,才不会陷入断章残词,局限于窠臼之中;一个真正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投入到所关注的事物当中,才不致被事物的表面形迹迷惑而不明白真相。打通壁垒,方能左右逢源。
交友之道
在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能拥有前无古人的广阔人脉,但也可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你的人际交往圈子可能会很庞大繁杂,但“人脉”绝不等于“友脉”。怎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脉”当中找到真正的“友脉”呢?
三分侠气,一点素心
《菜根谭》给我们的提示是:
人生就如同小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行走江湖,交友做人,既要有些拔刀相助的侠气,也要有片本色纯真的素心。这里的“三分侠气”也是在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君子坦荡荡”,胸襟磊落,为人做事“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地;而不是让我们不经大脑地拎着菜刀“风风火火闯九州”,鲁莽地逞一时之勇。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不责小过,不发阴私,不念旧恶
除此之外,关于如何待朋友,《菜根谭》还总结出了三个法宝:
不求全责备朋友的微小过错,不打听揭露朋友的个人隐私,不耿耿于怀朋友的前仇旧恨。做到这三点,不仅可以打造良好的朋友圈子,而且可以培养德行,同时远离危险。
如果朋友犯了过错,应该尽量原谅,但要是过错出在自己身上,就必须认真反省;自己受了屈辱困厄可以尽量容忍,朋友如果有难则应立刻出手相帮。此外,朋友之间相处如果想要长久,除了宽容之外,善于“忘记”也是一条秘诀。真正的朋友需要用心经营,路途顺畅,我们才能志在四方。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天下无不入我陶熔
《论语》中曾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各有不同,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结交到如此有益的朋友。可是,如果我们碰上的人偏偏“不直、不谅、不多闻”,该怎么办呢?
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熔中矣。
碰到奸猾的人,就用诚心感动他;碰上暴躁的人,就用和气熏陶他;碰上邪僻的人,就用正义激励他。那么天下之人,无不可以感化融合。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如果遇到面色阴沉、话语不多的人,千万不要轻易推心置腹;见到自以为是、心胸狭窄的人,也千万不要夸夸其谈,谨防祸从口出。俗话说“话到嘴边留半句,莫向他人剖全心”,与人交往吞吞吐吐虚情假意固然不好,但是披肝沥胆和盘托出,也一定要分清对象是不是值得信任。
据说曹操戴罪逃亡时,吕伯奢一腔诚意地招待这个侄儿。他吩咐家人杀猪宰羊,自己冒着危险出去买酒。不料生性多疑的曹操听到磨刀的霍霍之声,反而疑心吕家为了悬赏出卖自己,于是挥刀杀了吕氏一家。出门迎头碰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次杀人灭口,并留下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造谣诋毁的人并不可怕,不过像一小块乌云遮住了太阳,不久便云开雾散;可是阿谀献媚的人,反倒得注意,他们就像从细小的缝隙钻进来的寒风,在不易觉察之际侵蚀肌骨,等你意识到危害时,已经晚了。
世故之心
《老子》中有一句话:“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世间,人情冷暖,变化无常。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后退一步”的为人之道;而当你事业一帆风顺之时,也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不争”“避”“让”的力量,很多时候比“强争”要大得多。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让步与分享
心理学中有一条“跷跷板原则”,即利益相关的双方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同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为一端高一端低,而是要相互交替,这样整个过程才有意思。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却使整个人际互动失去了应有的乐趣,这样的结果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在职场上,有很多人害怕与他人分享成果,最后却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付出化为乌有,甚至蒙受巨大损失。可见,只有愿意分享,敢于分享,学会分享,才能达到共赢的结果。就像跳棋一样,只有互相搭桥,才能共同实现人生跨越,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走向成功的快捷方式。
做人要像“孔方兄”
据说老子来到西戎国就说蛮夷的话;墨子不喜欢音乐,认为乐器没什么用处,可他到了荆楚之地马上就“衣锦吹笙”,所谓“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如果为了特立独行而固执己见,非得天寒地冻穿薄衫,烈日炎炎穿棉衣,这不是圣人,而是蠢人。
和而不同
《劝忍百箴》里有一句话:“荀执方而不变,是不达于时宜。”坚持内心的理想和融入真正的生活一样重要。立志要高远,却能从鸡毛蒜皮的琐事中超脱出来;做事当平和,与各类人群都能相处下去。总而言之,应做到和而不同,若一味固执己见,不善变通,就是不合时宜。
所以,我们立身处世,应有自己的准则,不要特意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故作清高。为人做事,千万不能目中无人特立独行,处处惹人讨厌,也别为了阿谀奉承博取他人的欢心,唯唯诺诺丧失自我。
方圆并用
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在兄弟中排行最后,叔季之世就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之时,待人接物应方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之时,待人处事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而处在黑白混淆的末世之际,待人接物就要既耿直又变通。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菜根谭》讲求“方圆并用”,“圆”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与人为善。在各种图形中,圆的张力最大,想要与团队很好地融合就别太有个性,放下架子,磨平棱角,入乡随俗。就像“孔方兄”那样,外圆内方,既坚持自己的个性,又懂得灵活变通,与时俱进。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世间万事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我们也没有办法精明到凡事成功、凡事看透。所以,做人不可过于极端和偏执,要接受不太聪明、有些缺点的自己,也要接受有缺憾、不完满的世事,用宽和从容的心对待世界。
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路高歌向前。凡事不见得追求完美才是最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度”,才是安适身心的最佳状态。古人把这个“度”叫作中庸。很多时候达不到这种状态就是“不及”,超过了这种状态又成了“过”。处世之道,过犹不及。如果能懂得这不偏不倚的“中庸”哲理,并能身体力行,那么就离儒家人生理想中随缘自适、快乐无忧的最高境界不远了。
【学学《菜根谭》名句里的生活艺术】相关文章:
生活艺术作文04-07
菜根谭经典语录11-17
菜根谭读书笔记03-25
《菜根谭》读书笔记03-11
沙漠里的勇者07-09
春天里03-01
冬日里的温暖05-22
照片里的作文05-02
节日里作文02-04
冬日里的阳光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