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古诗手抄报
本文为初中古诗手抄报,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古诗文背诵的技巧大全
对中学生们来讲语文书中最令人痛恨的句子莫过于“并背诵全文”,虽然古文难背,但还是有一些方法可寻的。学习方法网小编为考生罗列了快速背诵诗文的一些方法,大家不妨一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限时背诵法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
古典诗歌里的钟声你了解多少
法国画家米勒有一幅名画《晚钟》,画面上,一对青年夫妇正低着头默默祈祷,夕阳微弱的光线从背后投射过来,隐约可以看见他们沉寂而严肃的面容。画家抓住人物特定时刻的动作进行描绘,用以表现绘画语言无法描述的声音形象。注视着他们祈祷时沉静的身影,我们耳畔仿佛回荡着田野远方传来的钟声,那是缥缈、崇高、具有宗教意味的钟声。
其实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音乐信号。不同的是,西方的宗教传统自始至终贯穿下来,在中国,钟声的内涵却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1
钟在中国最初用于宗教祭祀仪式,这种钟声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也用于准宗教性的战争仪式,表达一种慷慨悲凉、置生死于度外的情感。
2
原始宗教在中国文化中衰退以后,钟声转而与庆典活动相关,造成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比如《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婚庆场合的钟鼓。
3
后来这类钟声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并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意义,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指的就是这层意义。
4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钟声的影响便由堂庙而入于山林古刹。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和探视内心、领悟生存的象征,也成为古典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多有脍炙人口的佳句。“钟声”以其特殊的存在方式,构成古典诗歌中一个独具兴味的审美意象。
素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佛学修养深厚,对于佛教“空”的本质有深切领悟,古典诗学的钟声意象在他的诗中得到最完美的展现: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回荡在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的深山里的钟声,秋雨之夜遥遥传来的时断时续的钟声,震响暮色笼罩的山谷的钟声……这些钟声来自远离红尘的地方,穿透灵魂,召唤着人们回首青山白云,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
这种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在古典诗歌中随处可见,比如李白的《听蜀僧弹琴》中,以“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表现蜀僧的琴声带给诗人的强烈净化效果:僧人临水弹琴,琴声正如流水,洗去听者心中的尘想俗念;琴声余响袅袅不绝,与霜天寒钟融合在一起,更让人有泠然超脱俗世之感。
为了强化钟声这种听觉意象所特有的余音绕梁效果,也由于中国古典诗歌格外讲求韵外之致,钟声意象常常出现在诗歌的末尾。
我们且依次分析下面几首诗: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诗人乘舟远游,晚泊庐山附近的浔阳。东晋名僧慧远曾在此山东林寺居住三十余年,结白莲社弘扬佛法,诗人对其非常仰慕。几百年后,日暮时分,诗人只听到东林寺中传来悠扬的钟声。一个“空”字,表现了高僧已逝、钟声空闻、诗人内心无限怀想、惆怅的复杂感情。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此诗是常建的名篇,从头到尾都围绕“清晨”二字,竭力突出古寺幽静的感觉。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从听觉感受方面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着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此诗前两句以禅室垂挂的僧衣、窗外高飞的溪鸟,渲染高僧住处的幽静,也表现了诗人无缘与之相见的惆怅。他于黄昏时分离开,行到半山,蓦然听到钟声响彻群山,不由得心惊神悸,驻足回首,只看到浑茫一片、幽深静谧的山林景象。“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作者凝神聆听悠扬的晚钟在暮色苍苍、翠色千重的群山间荡漾,感到这经久不息的钟声似乎和萦绕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一个“连”字,将听觉形象的“钟声”与视觉形象的“翠微”融合在一起,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以钟声收束全篇的诗歌还有许多,像岑参《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贾岛《雪晴晚望》“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当然,还有张继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
钟声之所以对人的心灵产生其它音响无法比拟的警示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钟声昭示着时间。僧侣以暮鼓晨钟为其每日必行的功课,古代也以钟鼓为报时的工具之一。
钟声指示的时间,可以是日常时间
比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中“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钟声提示久别重逢、热烈交谈的亲人黄昏的来临、时间的流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作为送别的背景,暮雨钟声中的送别让人黯然销魂。
相比之下,午夜梦回,深宵无寐,耳畔的钟声更让人情何以堪!李商隐的《无题》诗首联即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首句凌空而起,表现梦境的恍惚与短暂、梦醒后重寻无处的凄凉;次句宕开写景,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的钟声。月光的空幻、钟声的空幻,只是越发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宋代词人晏殊的《玉楼春》表现思妇情怀,最为人所称道的一句“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五更钟声惊破残梦,窗外飘着的春雨润湿花瓣,浸透离愁片片坠落。以雨声和钟声渲染离愁,婉转缠绵,深情一往,回味无穷。
与提示自然时间相比,钟声更大的魅力在于,它常常作为精神时间的信号,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
在夕阳西下或黎明到来之时,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引导人们思索“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精神归宿的问题。刘禹锡有一首《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刘禹锡远贬朗州,十年后奉召返京,宿于长安近郊的驿站,听到皇宫之中隐约传来的钟声,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诗。
他年轻时代曾经在朝为官,皇宫的钟声自然并非第一次听到,但此处却用“初闻”二字,是说自己十年放逐生涯之后,今夜又开始听到长安宫中的钟声。
这钟声是那么熟悉,却又是那么陌生;这钟声,唤起他对往昔快意生活的回忆,也让他产生人生恍然如梦的感慨;这钟声,让他重新咀嚼“十年憔悴武陵溪”的痛苦,也触动他对同遭贬逐、已经逝去的朋友的悼念;这钟声还让他想到长安就在身边,朝廷就在眼前,让他意识到自己仕途之上也许即将出现新的转机……
“今夜初闻长乐钟”,既非纯粹景语,亦非全是情语,它言浅语直,寓情于事,轻轻一笔,则千种心事,万般滋味,尽在钟声之中。
钟声那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最易和风尘碌碌、疲倦惆怅的心情结合在一起。它安慰着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漂泊流转的人们,将其引入无限空阔的精神世界。钟声回荡在诗句之间,也震彻诗人的灵魂。
严格地说,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尽管多是来自佛寺,但是它们已经部分地失去佛教意味,可以看作一种审美化的宗教幽灵。它表示着时间,更表示着一种特殊的时间;它表达了现实存在,更蕴藏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命运感,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唯美邂逅的古诗词句50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离亭燕》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摸鱼儿》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酹江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初中古诗手抄报】相关文章:
有关古诗的手抄报05-14
春天的古诗手抄报07-03
描写春天的古诗手抄报05-16
手抄报描写春天的古诗07-03
关于春天古诗的手抄报07-02
关于春天的古诗手抄报07-03
带有谐音古诗的手抄报图片07-06
春天古诗词的手抄报07-02
2016春天古诗手抄报资料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