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冬至节的由来

时间:2023-12-22 13:32:47 浪龙 冬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州冬至节的由来

  在苏州,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可见苏州人对于过冬至可是非常重视,为什么他们会将冬至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他们是如何过冬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州冬至节的由来,欢迎阅读!

  作为一个天文类节气,冬至也叫“夜长至”“昼短至”。这时天气寒冷,人们躲在屋里教孩子唱数九歌,用九九消寒图记载阴晴,以占卜来年丰歉。当然,最主要的习俗还是跟吃有关,不过可不要光记着吃饺子。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拜冬

  苏州在宋朝时就形成了过冬至夜的习俗,那时候,家家都要祭拜祖先,小辈还要穿上新衣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贺冬”或“拜冬”,一切礼仪都和过大年一样,也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至祭祀、拜冬的习俗已经淡出了苏州人的生活,但一顿丰富的冬至夜饭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苏式冬至节怎样过?

  早期苏州人过冬至的习俗已经难以考证,但沈建东说,最迟到宋朝,苏州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每到冬至夜,家家都要挂喜神像(即祖先画像),祭拜祖先;小辈还要穿上新衣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贺冬”、“拜冬”,一切礼仪都和过大年一样。

  那时候,祭拜祖先是最为隆重的,祭祀时间长达二三个小时。所有家人都要回家,先用丰盛菜肴祭祀祖宗,老苏州称之为“过节”,祭祀祖宗的菜肴重新热过后再摆上桌子,供全家享用,称为“吃团圆宴”,已婚妇女必须回婆家吃冬至夜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至祭祀仪式已渐渐淡出苏州人的视线。此外,拜冬、穿新衣等冬至习俗也已变淡。

  冬酿酒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古城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阳酒是要冬一夜的,当代商人套用了这一俗语,把冬阳改成了冬酿,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于是也就有了冬酿酒的说法。旧时的苏州的冬阳酒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泽金黄,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苏州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所以有一个说法就是“冬至大过了年“。由于宋代以后浙江东阳当地的酿酒名声远播,加上元代马致远《拨不断》“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西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东阳酒,常饮、入药俱良”,才把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了。于是我们才看到古代吴地文人常作“冬阳酒”,其他地区文人常写作为“东阳酒”。到了日本占领后,民间又常作“东洋酒”(误以为是日本酒),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

  苏州为啥“冬至大如年”?

  这是奉行周朝历法的遗风

  许多“老苏州”过冬至要吃馄饨,而如今冬酿酒也成了苏州人过冬至不可或缺的饮品。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日,今天晚上则被称为“冬至夜”,老苏州有喝冬酿酒、吃团圆饭等习俗,与春节相比,有过而无不及。而苏州以外的地区,这样的现象就很少见。

  苏州人“冬至夜”花头多

  苏州人为什么在冬至夜的那一天要买卤菜、冬酿酒呢?

  苏州人过冬至的传统饮食习惯非常独特。过冬至夜有一个俗语“有得吃,吃一夜;呒不吃,冻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吃一夜,贫困之家只能干坐着冻也要冻一夜。人们不甘心冻一夜,想吃一夜,所以就喝酒、买卤菜吃。其实,这就是中国人过新年的守夜习俗。

  苏州人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沙佩智介绍,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气,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苏州人还有“冬至团”等说法,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上饭店“团圆”成新节目

  冬至是苏州人保存得比较好的民俗节气,冬至是一个团圆节气,祭拜祖先、吃团圆饭等冬至民俗和中国传统的伦理孝道等有密切关系;从饮食方式看,此时正是“秋收冬藏”的时候,秋天收获的粮食酿制的冬酿酒、冬至团子,以及冬令羊糕等卤菜都是冬季时令佳品。

  上饭店过冬至夜也成为新节目,据了解,以往市民过冬至有一个最重要的仪式就是“祭祀”,“光祭祀就要二三个小时”,因此,所有家人都要回家,先用丰盛菜肴祭祀“过节”后,再摆上团圆宴。现在,不少市民家庭中祭祀仪式渐渐淡化,而冬至夜“团圆”亲情在强化,不少家庭把“团圆宴”摆进饭店。“冬至夜饭已经成为继年夜饭后的第二顿‘大餐’”了,据市区各大饭店介绍,这两年,每到冬至夜,饭店都会出现包厢订完大堂坐满的盛景,而且基本上是合家团聚的“家庭合欢宴”,很多饭店准备好冬酿酒、“三件子”、暖锅等市民家庭过冬至的特色酒菜,大做起冬至夜饭。

  冬至夜苏州人的主食也很有讲究,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这一夜,鲭鱼蹄髈、冷盘热炒都有了,自然少不了来点酒助助兴。为了冬至夜,素性淡雅的苏州人专门发明了一种度数不高、老少皆宜的老酒,冬酿酒。

  苏州人对冬酿酒是有情结的。这夜的团圆饭不论是在饭店吃,还是在家中吃,冬酿酒必不可少,连小孩也可以享有特权喝酒了。王晓娟回忆说,儿时大抵都有喝冬酿酒的经历,贪嘴的孩童喝“醉”过去也是常有的事。

  冬至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而是冬天到了极致的意思。冬酿酒喝过,下来就可以期盼明媚的春天。而冬酿酒的桂花,又恰恰是金秋的符号。在苏州人看来,冬至喝冬酿酒,极具吴地风情象征意义。

  苏州冬至吃什么

  酒酿

  冬至夜,冬酿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古城苏州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这冬酿酒一年只酿造一次,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早在唐宋,古人的酒都是米酒、黄酒的雏形。江南苏州的桂花冬酿酒是留存到现在中国人古老与本真的酒味道。翻开典籍,桂花冬酿酒又称“三白酒”,即“以清泉水浸白糯米,以白面造麴酿成者”。

  馄饨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美女西施就包了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卤菜

  过冬至,除了喝冬酿酒,苏州人另外一个习俗就是吃卤菜。过去民间有“有铜钱格吃一夜,呒不铜钱格冻一夜”的俗语。现在当然没有冻一夜,也不会真的吃一夜,但买点现成卤菜家里好好吃顿丰盛的团圆饭,还是很多苏州人家的习俗。所以苏城的卤菜店,无一例外会在冬至节前的一两天里,迎来生意最好的时候。

  冬至夜吃的卤菜不要买得太早。卤菜一般只能保持两三天,放得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临近冬至夜前买不迟。

  饺子

  传说中,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们,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

  汤圆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苏州冬至节的由来】相关文章:

冬至节的由来07-03

关于冬至节由来06-29

冬至节的由来传说07-02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03-02

苏州冬至节吃什么07-04

在冬至节吃汤圆的由来07-02

冬至节的由来是什么07-09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精]10-17

(精华)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