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

时间:2022-07-07 04:34:34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

2017高考考试大纲关于政治学科的解读是怎样的呢,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

2017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

2017年的全国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各学科较之前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其中政治学科考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没有 变化,主要是调整了“考核目标与要求”,经仔细核对与研究,发现有两大方面的变动:

一方面,较之前延续多年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语言描述,今年出台的大纲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不再使用列举性语言,而是进行专业化概括,比如将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律调整为“有关学科知识”;同时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将原来的“能够......”中的“能够”一律删除,尽量减少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能力要求。这都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看重,将所学政治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四项要求中有明显变动的有4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调整为“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这一要求明确了知识的运用从“必要的判断”进阶到“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说明了对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调整为“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这一要求对学科知识的描述从“简洁”进阶到“准确”,说明理论语言专业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防止学科语言生活化,同时在描述“概念、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理”,也就是在备考中不仅仅要重视“标题式”语言,更要理解每一概念、观点的内涵;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层级中将原来的“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调整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将原来的“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调整为“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2处修改强调了两点,一是整合学科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结点,从某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二是生成试题答案,准确找出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和设问诸要素间的内在逻辑,融入政治学科知识,有效组织语言进行作答,防止出现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总的来说,2017年的政治高考能力要求在原有四项的基础上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拔高,对备考的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了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需要考生抓住机遇,勇于挑战,笑对高考。

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修订为: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一、全国卷与山东卷对比分析:

(一)两卷的共性

1.命题依据相同

无论是山东卷还是新课标卷,都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命题依据是新课程标准和新全国考试大纲,教材依托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试题类型相同

两套试卷满分分值都是100分。都由单项选择题和以材料解析为主的非选择题构成。选择题均为12个,每题4分,满分48分。非选择题满分52分。

3.命题立意一致

无论是山东卷还是新课标卷,都越来越重视能力考查,比如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比较判断能力、陈述论述能力等等。

总之,高考靠知识和能力取胜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二)两卷的差异

1.试卷结构不同

山东卷的命题排列顺序是“地理历史政治”,新课标卷则是“地理政治历史”。

第一,选择题部分,山东卷和新课标卷选择题均为12道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山东卷 2435题为政治选择题,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模块各3题,分值均为12分;新课标卷1223题为政治选择题,四个模块的题目数量和分值分别为经济4道题16分,政治3题12分,文化1题4分,哲学4题16分。

第二,非选择题必做部分,山东卷共3个大题,41-43题为政治科内题,共计52分;全国新课标卷,政治2题52分,38,39两题均为26分。

2.命题特点不同

2017年高考命题将坚持能力立意的取向,注重发掘时代主题,精选题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对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将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考生一定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

近年来的全国卷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考查四个方面的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能力。

全国卷和山东卷的具体表述的不同: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它是指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命题意图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解读试题透露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考生不仅要掌握试题的显性信息,还要注意挖掘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把握题意。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是科学解题的前提,决定着“答什么”和“如何答”。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新课标卷)

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山东卷)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新课标卷)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山东卷)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信息。(两者相同)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指考生在获取相关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能够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能够针对不同试题链接与此相关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模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

1.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新课标卷 )

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必要的判断。(山东卷)

2.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新课标卷)

根据试题的要求,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重要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山东卷)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新课标卷)

根据试题的要求,自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及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适当体现学科渗透。(山东卷)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它是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加以叙述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它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够正确地解释材料所展现的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与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阐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新课标卷)

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基本观点等。(山东卷)

2.能够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新课标卷)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并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山东卷)

3.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新课标卷)

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山东卷)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论证,是指对题目要求的任务进行论述和证明。论证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以及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究问题可以针对某一观点,可以就某一现象总结出研究方法或提出策略建议,可以对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某些结论提出新的假设。这一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能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政治问题,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政治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1.根据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新课标卷)

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山东卷)

2.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新课标卷)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比较、归纳等方式,对有关现象、问题(或某些观点)进行论证、评论,提出的论据要充分,结论要合理。(山东卷)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新课标卷)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山东卷)

二、应对策略:

1、活跃思维,融通知识

针对新课标卷的考试变化,专家指出,思维活跃,视野宽阔的学生更能适应这种变化,仅仅学教材,僵化地做过去体系下的题目是不行的。思维活跃,关注校园生活,能够在生活和实践当中使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和说明问题,这样的学生是吃香的。再一个,善于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是一种优势。实际上,学生掌握知识和未来进入社会,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某些学段是模糊的。高考,各个学科综合, 善于穿越学科边界、善于方法的融通并且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学生是最吃香的。

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迎接新高考,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走向工作岗位都是有好处的。

2、培养逻辑思维,锻炼陈述表达

开放性试题将是新课标卷考试的一大特色。考题呈现了一定的开放性,最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表达观点和想法。专家表示,考试中安排开放性试题,供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发展空间,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

学生要自觉地培养逻辑思维及陈述表达能力。试题背后折射的教学导向和育人价值却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机械记忆、单调计算、模仿应用必须摒弃,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等,一定是今后教学改进和加强的主旋律。

3、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修订后的大纲在表述上强调核心素养的考查,这就意味着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同时,修订后的大纲还强调“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这些都需要学生们重视起来,在平时的训练做题中有所选择,抓住重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汇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在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家长、老师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材料,例如选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等,突出了价值立意,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试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学生自己也要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4、“政治生活”内容要重点理解

对于大纲的修订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强调了“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学生们在复习和选择做题时都要揣摩这一新的要求的用意。比如在教材中“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就要重点理解和把握一下。

三、备考建议:

1、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察时政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因此,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必须时刻不忘基础知识。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只有夯实学科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今年高考前就提出,高考试题要增加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价值准则的理解。高考命题所用材料信息往往紧跟时事热点,如近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成就、流行病、生态环境变化等新闻事件。这些热点问题可以丰富题干内容,考查学生能力,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热点问题并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平时在进行热点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时政类主观题一般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课本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练灵活地掌握时政题的答题技巧,还应该多练习、多总结、把握规律,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3、心态调整

作为高三应届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作为高三复读生要注意课本的复习,只不过要首先总结一下,自己考试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时就要做到有重点的训练。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做游余,轻松制胜。

总之,高三的学生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本样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考生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2017年的高考中获取得最大的成功。


【高考考试大纲解读政治】相关文章:

政治的考试反思06-11

政治考试反思05-22

政治考试反思08-03

雅思听力考试技巧解读02-10

高考政治复习计划03-22

2014年国考考试的公告大纲?07-10

初中政治考试反思05-13

期末政治考试反思05-19

初中政治考试反思11-11

政治的考试反思模板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