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一:
确立“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的课题研究,我们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先后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与学的工具、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革。因此,学校教育要积极建构新型的、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要回归主体,教育的内容要终身规划,教师的角色作用要重新调整定位,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教育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能动、自主、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基本掌握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这是我们基础教育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到来的一种积极应答。
从1998年开始,我校就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自主采集、交互协作的功能,组织了九.五省级电教课题一一《发挥电教优势,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研究,并在些基础上继续进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的省级“十五”课题的研究。我们围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研究,加强了教师网络教学培训,开展了语文、数学、自然、美术、社会等学科网络教学的研究,逐步开展确立策略、探索模式、开发资源的研究,在研究中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张扬。
一、确立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策略
在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首先研究和确立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我们深切地感悟和领会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材组织、师生角色、学习方式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教材来源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网络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材的来源和形式,使教材呈现出多样性、非线性和综合性。
(1)教材来源的多样性。网络教学的教材不仅仅是教科书;还包括网上资源进行筛选后下载的学习资料,学校课件制作室开发制作的多媒体教材,学生之间通过调查、考察、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等。
(2)教材呈现的非线性。网络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文字材料,而且音像、图片、方法等电子教材,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形式呈现出来。
(3)教材组合的综合性。从我校2000年起至今不同学科的网络教学试验课分析,其中语文、社会学科是以主题形式的综合形式设计的,而数学、自然、美术等学科是以单元形式加以综合组织的。教学的周期打破了原来以课时为单位的安排,演变成以星期、以月或以学期为单位的灵活样式。
2、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宰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在我们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这种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从网络环境课上,我们看不到教师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演讲或对学生指名提问,教师大量的工作在于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习资源进行采集、筛选、整理。学生在课上可以自选练习,自行检测,检测或考试不再是学生惧怕的学习形式。数学课“赛一赛谁最强”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相互出题,相互批改,相互竞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不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要求。如语文课“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自学要求分为A、B、C三个层次,由他们自行选择;在“展示成果”的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自选主题和形式,自找资料,自我研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
3、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下的教学追求的是多种多样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研究设计、交互协作、实践体验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学中让儿童模仿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网上浏览、网下调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展开研究;设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后的成果设计。儿童把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网页、作文、写信、发邮件、画图、提倡仪书等多种形式展示,这都是儿童全新学习方式的体现。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还要求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协作。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第八册《量的计量》教学中,通过设计“比一比谁最好”、“赛一赛谁最强”教学环节,采用组织竞赛,相互考试、协作讨论等学习方式。
二、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创新研究是教师通过网络创设教与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重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根据网络教学交往的公平性、隐形性、交互性、主体性等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以下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结构。
1、构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学技术发展方向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种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实现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依据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优化了作文教学结构,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的发扬。
(1)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从内容入手,创设或再现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关人、事、物、景,进行观察、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产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强烈愿望。
(2)指导观察,以说促写。优美的景物、生动的场面的依次出现,首先为学生解决了“言之有序”的问题,帮助学生选择材料,安排段落,确定详略。接着着重指导学生观察,讨论“怎样写”,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在学生定向观察多媒体画面时,教师根据写作要求、写作重点、难点,不断采取重放、关键处定格、放大或缩小等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对写作重点处教师还可作一些注释说明,设计问题,将画面情境与感知吸收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学生把各种信息进行加式编码,变成指令性信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3)交互学习,自主习作。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开始自主习作。自主习作由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语言文字,从词、句、篇到标点符号及文字的排版,把自己的习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在学生自主习作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语音系统向老师提问或请教,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同学的习作:二是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以解决习作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则通过网络,浏览学生的习作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找出可作为评改的作文,为下一步作好准备。
(4)评改例文,强化重点。教师把要评改的例文或片断,通过网络发送给每一位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评改。先让同学读一读例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评改例文:好,好在哪里,为什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怎样改?习作的重点部分可再次出现画面,让学生进行文字与画面的对照,看重点写得是否具体,用词是否准确,联想是否合理。
这一环节要点是教给学生怎样去分析一篇文章,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文章才是符合写作要求的,指导学生怎样去评改作文,培养他们的修改能力,养成边思考、边修改的习惯,为自评自改打下基础。
(5)修改习作,存盘打印。学生根据上面的例文评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如有部分学生修改还有困难的话,这一步中可继续采用第三步中网上请求、获取帮助等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定稿后进行重新排版,预览没有问题后,就可以打印成文,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拷贝到自己的磁盘上,形成自己的“习作集锦”。
2、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融“自主”与“创新”为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定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达到语言知识及技能、习惯态度与价值感的同步增长。还是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1)网页导入,激发兴趣。在学生优美的朗读声中展示“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等上节课学生的主题研究网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打开网络,自学课文。学生打开自学库自选要求进行自学、自练、自评、自行校正,在自主学习中还可以运用交互系统向教师、同学求助达到自学要求。
(3)自主选题,创新学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选主题,自找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提供资源库、方法库、展示库、交互库,为学生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4)自制成果,努力创新。学生根据展示库的要求和自己的特点爱好选择展示方式:网页制作、想象作文、发邮件、提倡议、写感受、画漫画等。进行创作。
(5)展示成果,交流促进。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同学的作品进行浏览,并作出评价;教师在学生作品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全班展示、评议,再请学生交流自评情况,达到相互促进。
(6)延伸课外,探索深化。课外要求学生到英特网上去学习,去实践,进一步探索,当个环保小卫士。
3、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差异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立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而构建的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协作中整体推进,在探索中提示思维、发展思维,最终形成能力,学会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打破逻辑演绎推理的做法,增强学生归纳和直觉估算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文化特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教学设计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在内容编排上,构建了以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为单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来;在教学目标上,实施分层教学目标,采用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相结合,使全班人人学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达到人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本课教学以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通过自学操作为基础,围绕“问题一解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展开教学。教师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在网上设置查看答案及帮助信息等,及时矫正学生思维,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系统地牢固掌握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按四步实施:情景导入一基础训练一自主探究一自我总结。依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兔妈妈的五个孩子为谁制作的图形大而争论不休的情景,增强学生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依据儿童思维特点,利用教学媒体,让学生清晰观察动态过程,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填写实验报告,揭示规律,从而获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与合作者,通过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探究、自我选择性的学习、自我总结性评价等形式,努力体现教学的一体化。
三、开发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教与学的时间、地域和环境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来补充和加入,必须全面开发网络的课程资源,使教与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开发网络信息为教师构建宽广的教学设计平台。2000年下半年开始,通过Intemet网上的搜集下载教学资源、购置部分教学素材课件和教师群体自我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我校启动了校园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加入地区局域教育网,并成为北京景山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而全国教育资源的链接,更是为师生的网络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信息源。
(2)网上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2000年1月我们在Internet上建立学校的青苑网站,同年9月我们又初步建起了校内的网上学校,设置青苑之星、小荷初露、网上教程、电子阅览、在线试题、即时辅导和百科知识等栏目。开放的网上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环境,让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
(3)校园热线支撑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学校于2000年10月建起了校内热线,主要包括BBS、部门(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教研组等)主页、班纽(四至六年级各班)主页、个人(教师、学生)主页。少先队大队部的“蓓蕾网苑”有“校园热点新闻”和“碰碰车”等栏目,及时报道传播了校内外学生关心的新闻。今年4月24日,我校在接待江苏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协作会代表来校视察的过程中,少先队大队部“蓓蕾网苑”的几十位少先队员,在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对来校视察的代表们的活动进行采访拍摄、新闻编辑和网页制作,即时向代表们汇报了他们在校活动的情景、及时、正确的网上报道中并插入了多幅代表们视察学校和听课的照片,赢得了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和代表们的热情赞赏。
随着我校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的深化和普及,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推进了课程的再设计、再创造,师生角色的转换,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师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教师团体2000年荣获无锡市多媒体软件现场制作一等奖;荣获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全国二等奖;2001年又荣获无锡市第三届校园电视专题片一等奖、片头制作二等奖、校园新闻二等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是在各种比赛中屡屡得奖。
目前我校全体师生正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新”探索。我们坚信:一种崭新的教与学的教育形态必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二:
近几年,我国远程教育界在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从最初量的扩张开始逐步转向质的提升。在这一进程中,全国电大系统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为契机,在网上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方面进行了丰富多样的探索,取得了不少经验。为及时总结、巩固和推广试点成果,发现、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继续推进网上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常规的教学工作机制,2006年4月27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主办了第十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实践与研究”为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本次学术圆桌主要以宁波电大构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和相关研究为案例,试图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从当前的网上教学实践中发现、梳理并深入探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以努力推动网上教学的实践进程。研讨中涉及的主要议题包括:当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方式有哪些变化,远程教育院校如何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模式以适应这种变化;目前网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如何逐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根据当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如何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如何有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参加此次学术圆桌会议的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黄荣怀教授,教育部特聘评估专家许宝元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任为民教授,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郭常平副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师范部副主任孙福万副教授,原宁波大学校长、宁波市高校督导组长张钧澄教授,黑龙江电大副校长孙先民教授,宁波电大梁旭东教授,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士力,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胡赤弟博士。
研讨会由宁波电大副校长丁振华和中央电大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严冰主持。在“学术圆桌”的开幕仪式上,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士力、宁波电大党委书记朱中人分别致辞。
上篇 实践中的探索与感悟
整体性地推进网上教学的探索,促进、激励教师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将网上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向学校的常规教学转化,并细化网上教学的服务、管理、跟踪、监控、评价等等各个环节,宁波电大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宁波电大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对于电大系统乃至其他远程教育机构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夏永富(宁波电大校长):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构建
宁波电大在网上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关注三个问题:如何促使师生参与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去?如何设计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如何增进或提高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的探索第一,教学模式的重构。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核心。在实践中宁波电大提出了“112”网上教学模式,即:一只书包,一条通道,两个结合。一只书包强调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当中要求每位教师(主要是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根据中央电大的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对宁波电大的教学实施细则进行全面的制订,主要在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支持服务、过程监控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制订;一条通道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条通道,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个通道很方便、很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地到学校的网上课堂来进行学习,就好像进入了一条畅通的绿色通道一样;两个结合是指网上课堂(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面授和面对面的实践环节)相结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使之成为实施教学过程和保证质量的主要手段。要求专业责任教师提供入学的“六导”,即导专业、导课程,导技术、导过程,导手段、导资源;要求课程责任教师提供课程的“三导”,即网上导、面授导、实践导;要求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协作学习指导、交互学习指导。对学生的主体提供的是“三助”,即资源支助、学员互助、交互帮助。通过两个结合,在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上实现学生的集中学、个别学、协作学、网络学;
第二,技术平台的支撑。技术平台的建设和拓展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前提。宁波电大提出解放教师、回归课堂、再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网上课堂提供文本资源、视频点播、语音答疑、双向直播四大功能;划分四大区域,即导读区域、教学区域、交互区域和自测区域,以避免网上资源无目的的堆砌,体现教学实际;采用“课堂直播系统”技术,把教师在课堂上的原生态形象搬到网上课堂,把资源制作中的“制作”变为“生成”;初步实现了对远程教与学状态的监控;比较好地实现了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和中央电大“电大在线”两个平台的对接;
第三,网上资源的建设和有效整合。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基础。提出要有机整合,杜绝在网上杂乱无章地堆砌;以TOD为主,带动文本、视频、语音资源的建设、并用;共享、整合中央电大的资源,将之和本校资源融为一体;在省建课程资源建设中,提出“先求实、后求精”的原则;把网上的文本交互、语音答疑交互、双向视频交互的内容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互之后加以保存,供学生参考;
第四,运行机制的完善。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关键。学校建立了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联结的运行机制。在这个运行机制中,教师是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责任主体,学校对所有进入试点的责任教师定了职责,对他们进行考核、进行比较有效的管理,并从政策层面、机制层面上鼓励、促进教师开展网络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是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活动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学、带动学生学、激励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在这个机制下,宁波电大的所有教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参与了试点工作。
近6年来,宁波电大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实践和探索的轨迹可描述为:刚开始什么都没有,是空的、无的状态;从“无”到“有”;从“有”到“实”(“有”是平台,“实”是资源);从“实”到“活”;从“活”到“规范”。宁波电大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目前是在规范运作的层面上进行实践与探索。从无到有依靠的是模式的构建;从有到实依靠的是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建设;从实到活依靠的是教师,教师发挥作用,资源得到应用,学生学习得到支持服务;从活到规范依靠的是制度、管理、监控。
在不断探索过程中的感悟宁波电大构建的“112”教学模式透过远程的、分离的教与学现象,思考教学活动的本原,感悟到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为此,提出了教学中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第一,教师主导原则。作为主导的专业和课程责任教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网上教学资源的总体设计和有计划的建设、整合;全程指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教学交互活动;组织学习者进行同步或异步的讨论活动,营造完整网上课堂教学环境;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了解和监控学习者参与网上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鼓励;
第二,技术服务于教学原则。远程教育不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资源建设应以教学为本,坚持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原则。所以,网上资源建设要注重教学设计、切忌堆砌;要营造一个完整的网上课堂教学环境;网上资源建设可以先易后难,“先务实、后求精”;
第三,有效交互原则。交互渠道必须畅通,手段必须多样;坚持网上交互师生平等,给予学生个体尊重和认可;精心设计实时交互活动,避免交互走向泛化;及时回复,不仅要回答教学问题,而且要给予学生人文的关爱;
第四,支持、服务、监控原则。对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有效支持、服务和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重视培训、转变观念;明确导向、检查与评优;科学统计、及时评价;全程服务、全面支持。
李红园(宁波电大信息与资源中心主任):
网上课堂技术应用的演进
建立网上课堂,使学生随时随地快速、方便、灵活、有效地获得学习支助,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学习目标,是远程教育的客观要求和质量保证。宁波电大于2001年建立了网上课堂,在网上课堂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十分重视技术应用研究,以学校“112”教与学模式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使网上课堂的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多方面提升。
网上课堂建立阶段的技术应用技术应用紧紧围绕开放教育对网上课堂的需求,把宁波电大长期形成的远程教育理念转化为现实可操作的网上课堂。在这一阶段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师生信息技能的培训提高。与教工考核相结合,学校对广大教工进行了全员信息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网上帮助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技术指导,为网上课堂应用创造关键的基础条件;
二是网络应用环境的构建。在中央电大的指导下,构建了卫星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应用环境。通过卫星接收中央电大的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各类教学资源和实施各种网上教学功能;
三是网上教学平台的引进。在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信息技能的基础上,于2001年春夏,相继从上海电大和中央电大引进了“网上课堂”和“电大在线”两个网上教学平台,建立了宁波电大的网上课堂;
四是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采用共享、引进与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建设网上教学资源。自建资源以“先务实,后求精”为指导原则,引进应用了一套教师制作方便、制作效率高、课件质量好的视频课件制作系统。采用这个系统,教师讲课的整个过程可被同步实录成为视频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资源的有无问题。
网上课堂有效应用阶段的技术应用紧紧围绕应用有效性,把长期积累的远程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网上课堂的应用功能,使网上课堂的应用效果不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的体会是,网络环境、网上课堂的功能、教学信息的传递通畅、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全面是影响网上课堂的主要原因。在实践中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网络应用环境的改善。以学校提出的“一个环境、四个功能”(一个环境指营造一个网上教学环境,四个功能指浏览学习、视频点播、语音答疑、双向视频功能)为网上课堂的框架模型,对技术、实施和操作功能进行了督促改造,学校网络现在以千兆带宽接入宁波教科网、百兆带宽接入宁波电信网;
二是网上课堂功能的不断提升。在用好远程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引进、开通了视频课件点播系统、网上语音答疑系统、双向视频系统。随着教学资源的日益增加,又在宁波的主要骨干网上增加了视频点播服务器,各分校建立了分级点播服务器,为广大学生顺利地、自然地参加网上学习提供了条件;
三是网上平台系统性能的提高。随着网上课堂应用的日益增加,系统的性能、操作方便成为了应用有效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技术上采用了多方面的改进,比如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前台与后台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平台的响应速度;简化操作步骤,原先从网上课堂进入到课程学习需要7个操作步骤,现在仅需4个步骤;不断改进操作方式,提高师生操作的简捷程度;
四是两个平台的贯通与整合,实现了一站式学习支持。将两个远程教学平台和四大功能进行了贯通和整合,现在,学生只要进入课程学习界面,就可以得到所有的资源,得到、参加所有的学习功能,另外还有课程论坛,语音答疑,双向视频和网上测试等等。此外,为了使学生没有孤独感,还增加了实时交流的功能;
五是网上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与反馈。为了使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网上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激发教学激情,提高教学效果,在网上课堂上为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些教学实际情况的反馈信息。
钱荷娣(宁波电大教务处副处长):
网上教学支持服务的保证机制
宁波电大在网上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而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则来自于强有力的保证机制的支撑。在近6年的试点实践中,宁波电大遵循“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的教育理念,建立了网上教学支持服务保证机制,着力强化网上教学特色,注重从服务中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在网上教学支持服务中,科研推动、制度保障、机构运作、课程问责、评价反馈是五个具有关键作用的机制。其中,科研推动是先导,制度保障是主线,机构运作是后盾,课程问责是核心,评价反馈是动力。
科研推动机制宁波电大网上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构架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试点之初提出的“一个环境四个功能”,到现在的“三全支持”,即“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员:责任教师、辅导教师、联络教师,教务人员、技术人员、教辅人员;全程:入学、面授、自主学习、实践、考核;全方位:资源支持、信息支持、交互支持、技术支持、设施设备支持、管理监控支持。在这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起先导作用的是坚持不懈的、相关的研究:关于网上教学支持服务方面的立项课题有70多项,发表了相关的论文100多篇;关于网上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其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技术支持方面的研究,则坚持需求推动的原则,以开发研究来推进应用。
制度保障机制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有赖于制度建设的保障,一个完整健康的支持体系的形成,必须要求实现整个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宁波电大在制度建设上秉持的是管理者推动和受益者推动两个原则的结合。
保证远程教育质量,首先应该建立一个以管理者推动为模式的质量管理标准,这是一个主动状态的管理,就是学校的管理者根据网上教学的发展需要,对学习者的需求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根据服务要实现的预期目标和效果建立一系列的体系。同时,为了保障制度本身的完善性,还应建立以受益者推动为模式的服务质量保障标准。根据学生对管理制度本身的反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作出及时的跟进、分析,然后再把它提炼上升为制度。
机构运作机制成熟的制度应该由与之相匹配的运作机构来实施,宁波电大机构设置比较好地保证了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信息与教育资源中心主要负责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技术支持,以及网上教学支持服务的总体协调任务;教务处主要负责开放教育的教学教务管理,信息服务,以及检查评估等;教学科学研究所工作重点是进行与试点项目有关的科研计划的制订、目标分解和实施;开放学院和四个系主要负责课程的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以及一些信息的发布,学生的导学,教学管理等等。
课程问责机制宁波电大在网上教学支持服务开展方面,重点强化了课程责任教师的职责,建立了以责任教师为抓手、辅导教师为助手、联络教师为纽带、教师平台学生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责任教师是网上虚拟课堂的主要管理者,承担着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任务、课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多种媒体的优化整合,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等等任务;辅导教师重在贯彻责任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做好学生上网学习的有关引导工作;联络教师重在履行服务职责,为师生间沟通、联络发挥桥梁作用。围绕课程单元,各类教师各司其职,运行机制发挥了极好的作用,极大地保障了网上教学的开展,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得到鼓励、激励和促进。
评价反馈机制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如教学检查、调查问卷、学生座谈、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等等;评价内容可以是全方位的,如从支持服务各要素到支持服务体系,甚至到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评价角度可以是多样的,如学生上网学习记录,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效果、整体业务能力的考核,等等。
陈曙(宁波电大文理学院副院长、经济管理系主任):
从课程教学平台到专业教学平台金融学专业网上课堂建设
宁波电大自2001年春开通开放教育本科金融学专业网上课堂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金融学专业网上课堂的功能,力求通过教学信息平台向教学交互平台的转变,课程教学平台向专业教学平台的转变,为学习者创建一个基于网络的专业学习环境。
从教学信息平台向教学交互平台的转变一是使网上教学资源逐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根据学校提出的先务实后求精的网上资源建设原则,金融学本科网上课堂教学资源的建设由此逐步发展起来。从最初的以文本信息为主的各类课程教学信息,到后期的TOP视频课件、双向视频课件、网络课程的建设,多种媒体资源逐步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对网上课堂的课程级标题和教学进度栏目的内容不断进行扩展及丰富;二是让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不变成一个单纯的资源库。为此,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实现在网上教学中的有效交互。在金融学专业的网上课堂中,课程的BBS非实时交互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循环,课程责任教师对帖子的响应时间非常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能够在交互过程中给学生情感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注重引导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同时,网上语音答疑系统又提供了个别化的实时交互,双向视频系统提供了实时的群体学习交互。
从课程教学平台向专业教学平台的转变一是开展网上课堂的专业导学工作。结合入学指南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远程学习理念、掌握正确的远程学习方法的同时,通过网上课堂开展专业导学,让学生清楚专业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思想,学会利用网上课堂的专业教学资源展开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二是不断完善网上课堂专业课程类型。从专业培养目标而言,教学计划中每一类课程,不管是必修课、选修课、补修课,还是实践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都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学专业在开通网上课堂之初,就对每一门课程都开设了网上课堂,都提出了相同的资源建设要求;在2002年初,又利用公网的资料,首先尝试了网上模拟实验;2004年建立了金融学网上虚拟实验室。从而大大丰富了网上课堂专业课程类型;
三是正在努力创建基于网络的专业学习环境,对金融学网上课堂界面重新进行了整合。这样实践的初衷,是希望从专业学科门类的角度着眼,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交互、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打通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节”,让他们可以自由自在遨游在专业学科知识的海洋中。
目前,宁波电大金融学专业网上课堂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学科教学平台的基本特征:按照课程的地位和性质对课程进行了模块的划分,从专业学科角度涵盖了相应的课程;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关注专业学科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实现了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有机整合;能够兼顾学习者的交互与反馈;实现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记录、评价和学习效果的跟踪。
基于网络的专业或者是学科学习环境的创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还能对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如迫使教师更加关注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为教师的协作教学提供条件,有利于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传播教师的思想和见解,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等等。
赵霞(宁波电大文理学院院长、外语系主任):
开放教育网上英语教学“三学”模式
“三学模式”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英语专业是宁波电大第一个参加试点的开放教育本科专业,经过6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导学→自主学习←助学”的网上“三学”教学模式。其中,“导学”是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倾向于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媒体资源使用的指导,含有提供咨询的意义,主要发生在学习的准备阶段;“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学机构有关人员指导下,自主制订专业和课程的学习计划,选择并利用媒体资源和交互手段,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学习全过程,自主学习涵盖了学习的全过程;“助学”是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过程上的帮助,倾向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疑问,助学活动发生在学习的实施阶段。
在“三学”模式框架下,自主学习是中心,导学、助学围绕着自主学习展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导学是基础,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具有引导性;助学是核心,学生对助学的各项支持服务具有选择性。导学与助学两者互相结合,互动交融,确保学生顺利开展自主学习。
英语专业的导学主要通过专业设置导学、课程学习导学、视频资源导学三个层面来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有进入状态、主动预习、学后实践、选择助学四个方面;助学主要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和多种教学辅导手段综合使用来实现。
“三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第一,教师是网上资源的建设者、整合者、维护者。专业责任教师对整个专业课程进行设计、搭建;课程责任教师对课程的资源进行建设,整合中央电大和商业网站上的英语资源,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更新。英语专业网上教育资源库,不是无人打理的仓库,而是目标明确、数量适中、导航健全、使用方便的一条绿色通道;第二,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是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是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和心理问题的疏通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方向,导方法,导内容,导情感;第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技能的实践者,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者和教学能力提高的促进者。学生的主体价值主要通过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等策略来实现;第四,网上教学实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技术层面上的混合,提供了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远程教育教学目标。
任颖(宁波电大中文系教师):
网络教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个案研究方法。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2月,对宁波电大的部分教师、学生、领导进行问卷和访谈,通过调查找出宁波电大网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为后期指标的设置奠定了实践的基础;二是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一些现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文献检索,找出共同点和差异处,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通过国内外的比较,发现,国外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为后期制定评价指标提供了一个理论参考。在调查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宁波电大网络教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中,主要以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的是特尔非法。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进行多轮研讨,收敛指标,确定权重,设计标准,及最终的小规模实践,构建出了这套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特色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的评价标准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该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一是评价内容基本涵盖了网络教学的主要教学要素和环节;二是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特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三是评价权重全面兼顾了网络教学的实践需求。
何秧儿(宁波电大经济管理系教师):
开放教育金融学、会计学在线实验初探
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推动成人学习的主要动力,成人的学习是功利性的,因此,从事成人教学尤其需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成人学习面临着社会制度、规范约束和个体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创设自主化、个体化的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在线实验的教学理念,就是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而提出的。
在线实验的模型在线实验模型的设计总体来说是要实现学生、教师、实验内容之间充分的交互,这里的核心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构建在线实验室。在线实验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的时间,通过网络环境登陆在线实验室,自主选择实验的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与实验内容之间的交互;二是协作学习。通过同步、异步的多种交互方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学习社会技能,还能从中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导学支持。利用多种交互手段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是教学当中最基本的交互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教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导学支持服务;四是教师对在线实验室的构建与管理。要求教师不断创建和更新实验教学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实现教师与实验内容之间的交互。
在线实验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在线实验的目的及功能,在线实验的导学,在线实验的组织,在线实验的答疑与讨论,在线实验的`监控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线实验的设计总体来说是基于情境式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把所学知识与真实任务情景紧密结合,而在线实验的总体目的就是要借助网络环境将理论学习和实践世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模拟的现场活动来获取、发展和使用知识。
在线实验导学的内容包括导向,导学,导探,导评。导向是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基本内容、实验特点、实验中应注意问题,以便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我的个性化实验计划;导学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目标是促使成人学习者保持积极状态的主要动机,教师的职责是要促使成人学习者学习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导探是要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种交互手段开展批判性学习、研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导评是指导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肯定自己在实验中的每一点进步,以增强学生信心。
在线实验的组织包括明确学生的个体实验任务,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教师视情况进行协调。
在线实验的答疑与讨论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协作学习交互模式,BBS论坛交互模式,面授辅导课交互模式。在协作学习交互模式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在这里非常关键的是,教师必须把小组任务具体化,适时指导、评价并督促小组活动的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各小组之间的不定期交流,以便形成竞争氛围,促进小组活动的良好进行;在BBS论坛交互模式中,教师是实验的主持者,起着策划、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学生是实验的参与者。在论坛交互当中,教师的回复越及时,学生提问寻求帮助的积极就越高;在面授辅导课交互模式中,面授应围绕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以便化解知识难度、活跃课堂气氛、以实践活动促进理论教学。
在线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在线实验教学的中心虽然是学习者,但是,在线实验学习效果的好坏却与教师的导学直接相关,因而,教师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布置实验任务时,教师是实验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是监控者也是平等的参与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排忧解难者,以自己的学识和视野将实验者引向坦途;当实验有所进展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做出评价,肯定实验者的努力,将其进一步推向预期目标。
倪清燃(宁波电大经济管理系教师):
基于网络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交互的实施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介绍的是西方经济理论,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学术观点多的特点。在教学交互实施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强调资源的实用性,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整合资源,做好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一方面,强调实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在整合《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时,首先分析服务对象的特点,对各种资源正确地加以取舍运用,做到有的放矢。成人学生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他们希望投入时间最少而收获最大,因此,在整合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经济;成人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知识和实践机会较多,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欠缺,因此,在整合本门课程资源时,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且力求学习简单便捷,结合相应的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动态化更新资源,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经常修改教学资源。主要有两点,一是删掉利用率不高的资源,二是根据学生特点,增加新知识。
遵循同步交互与异步交互相结合的原则,切实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做好学生与教师的交互重点是认真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课程较难,学生通过BBS和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很多,本人坚持每天收取电子邮件和到网上BBS查看学生的问题。不论学生提出何种问题,本人均会认真及时地进行回复。
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做好学生与学生的交互这门课程学习难度比较大,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非常必要。本人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特别增加了一个要求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学习小组必须在网上课堂的BBS上完成规定内容的小组讨论。教师会进行查看和监督,并加以鼓励。
乐红霞(宁波电大镇海工作站教务处主任):
引导学生上网学习的策略
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上网学习的前提心理准备就是上好开学典礼第一课,让学生了解电大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为上网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思想准备就是重视《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为上网学习做好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就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为上网学习作好技术准备。
上述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在心理准备阶段,学生以听为主,知道了上网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思想准备阶段,学生在前面听的基础上还要思考,如怎样制订个人学习计划,等等;在技术准备阶段,学生在前面听、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上网学习。
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是促进学生上网学习的有效手段多方引导就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困难点。着重从网络学习的优势和网上学习活动的优势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全员指导就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就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分三个层面进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跟踪,定期查看三级平台有关数据,并与班主任进行联系,由班主任对上网次数少的学生进行督促;辅导教师出好讨论题放在网上,组织学习小组进行网上讨论,及时回帖,对没有参加讨论的学生及时督促;班主任施以“情感、道德、个性和风格”等影响,作好引导、组织、联络、督促等等工作。
制度保证、管理创新、监控落实,是促使学生上网学习的保证制度保证主要分三个层面进行:岗位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管理的落实;鼓励与考核相结合,既鼓励选择适合自身的上网学习方式,又有硬性的规定;上网学习与形成性教学环节相结合,网上学习、学习小组活动、BBS讨论等等均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内容。
管理创新的目的是迫使学生上网学习。在上网学习这个环节,管理创新的手段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技术测试,要求人人过关;二是将学习小组活动与BBS相结合,迫使学生上网。这个做法既解决了学习小组难组织的问题,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又把学习小组活动至于教师的监控之下,便于教师监督和指导。同时又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最后是监控落实。全程监控(从学期初到学期末,从入学环节到毕业环节,从网上学习到面授学习,从形成性考核到终结性考核),设计相应的监控点,连“点”成“链”,连“链”成“面”,形成监控网络。
下篇 总结经验 研究问题 把握趋势
宁波电大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方面所做的探索,在研讨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以宁波电大的实践为思考契机,专家们还就一些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整体推进网上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进行哪些宏观层面上的把握与思考,如有效开展网上教学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采取哪些具有操作性的措施,等等。显然,提高网上教学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构建适合需求、各具特色的网上教学模式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不论在实践或理论方面,都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研讨中,孙先民阐述了“六个注重”,认为要从环境建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指导能力的培养、资源的整合、师生的交互、运行机制的设计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保障网上教学的开展;梁旭东则提出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要以有效交互体系为核心;孙福万分析了网上教学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强调坚持网上教学的个性与特色。
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教学过程应如何组织与管理,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等等一系列问题是有效开展网上教学必须研究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网上教学一线实践者们最为关注的具体问题。任为民、黄荣怀、许宝元、张钧澄几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严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电大办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各级电大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运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三级平台互动”是网上教学的鲜明特色。作为中央电大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基地,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实践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能够体现当前电大在网上教学领域中的较高水准,其经验值得关注和借鉴。他着重就提高网上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孙先民:抓住网上教学的着力点
网上教学的关键点是“媒介”和“交互”,核心是服务。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多元和快捷等等许多优势,但要作为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还需要做许多探索性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就是要探索网络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讲,网上教学应该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实现形式。
当前开展网上教学,需要特别强调“六个注重”:一是注重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电大系统目前使用的三级教学平台实际上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网上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学生可以接受到和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有关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人文关怀;二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职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能力不高、自觉性差等特点,而且学习动机的差异性也比较大。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不了的。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注重教师教学指导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全程、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指导;四是注重网上教学资源的整合。网上教学资源可以以文本、音视频、课件等多种形式呈现。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初期,资源的建设更多地注重数量,而且多以文本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网上教学资源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出现了明显的“资源堆积”现象。因此必须对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五是注重网上教学主体的交互。远程教育专家基更的“远程教与学的再度组合”理论和霍姆伯格的“教学会谈”理论都强调了网上教学“交互”的重要性。网上教学中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交互应体现“情感支持”;六是注重网上教学运行机制的设计。核心是网上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开展网上教学要有制度保障,要完善激励、监控、反馈等机制,以保证网上教学的运行效果。
梁旭东:构建有效的交互体系
交互影响距离,在网络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是个关键问题,也是个难题。有效交互体系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它既涉及到如何实现“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同时需要贯穿于网络运行环境的完善、网上教学平台的搭建、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等等各个方面。宁波电大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他们的网上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围绕着建立有效交互体系这一核心,在网上课堂实现了网上文本资源学习(支持个别化学习、网上非实时交互)、视频课件点播(支持个别化自主学习)、网上语音答疑(支持个别化定时自主学习、实时师生交互)、双向视频直播(支持集中定时群体学习、实时交互)四大功能,师生之间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专门软件来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的交流,学生可以用同步或不同步的方式进行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用同步或不同步的方式进行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以有效的交互体系为基础,教师就可以深入研究本课程、本专业的学生进入网上课堂后,想看什么、能够看到什么、能否便捷地看到想看的东西等等问题,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
孙福万:突出网上教学的个性与特色
当前,应该对网上教学的特征进行重新认识。首先是师生距离的虚拟性。远程教育以师生间的“准永久性分离”为基本特征,在传统远程教学中,距离是一种“实在的距离”,而在网络教学中,距离则是一种“虚拟的距离”,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理距离”。克服“物理距离”,光靠技术就可以解决;克服“心理距离”,那就是教育的任务了,此即“教学行为的重新整合”,远程教育的初衷就在这里。传统远程教学受制于技术问题,用了很大的精力来解决师生间的物理距离问题,在心理距离方面仅以解决知识传授为主;但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人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处理心理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像知识的理解问题、价值观的问题、情感心理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变得比传统远程教学环境下更突出、更醒目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其次是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教学资源必须保持“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否则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远程教育机构和远程教师来说,有两项任务是必须的:一是为学生主动筛选那些有关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教学资源,使之进入课程、进入教材,并据此引导学生的学习;二是提供寻找教学资源的通道,即将一些扩展性的资源和自己的课程进行链接,引导学生在该领域中自由地选择、提取和整合教学资源。由于网上资源是无限的,所以在精心筛选资源的基础上,保持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和“即时更新”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是教学方式的交互性。目前,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公认为是最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媒体。在网络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加突出地体现这个特点呢?我认为有三个阶段是必须经过的:第一个阶段是吸引人,也就是说,要将那些数量庞大的“观望者”吸引到课程教学中来;第二个阶段是提高“交互”水平,即要有“交锋”,开始真正地讨论问题,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三个阶段是达到“教学理解”。“教学交互”不是目的,“教学交互”的目的是“教学理解”。教学理解包括知识性理解、价值性理解和情感性理解三个层面。只有这三种理解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网络教学的交互性才算是高水平的。
网络教学要坚持个性、坚持特色。在网络环境下,坚持教学特色,或者坚持个性化教学也许是最重要的。教学特色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特色、教师特色和技术特色。首先是课程特色。课程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程内容上,要讲清楚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即和其他课程相比,本课程的“问题域”在哪里?其“问题意识”源于何处?或者它解决这些问题的独特视角是什么?只有从这些线索出发,才能把握课程的内部逻辑或理论框架,进而把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所有的教学资源,也不过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不同形式而已;二是在课程形式上,要找到最适合表现这门课程的媒体形态。在这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是适用的。体现课程特色,就要有一种“主打”媒体或“主打”教学形式,或者对媒体的梯级和重要次序有所区分。
其次是教师特色。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以此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宁波电大的网上课堂,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了教师的个人特色,为教师的教学个性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实际上,在网络教学的组织方式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种是课程取向,一种是教师取向。过去我们可能比较重视前者,随着网络教学改革的推进,后一种取向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两者的融合是必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资源、新技术不是主要的,出现一批“名师”才标志着网络教学的成功。
最后是技术特色。网络教学必须对新技术保持高度的敏感,要根据课程特点,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促进网络教学的开展。当然,在这方面同样要坚持特色。比如,电子邮件和课程论坛的引入,就曾经引起了网络教学的革命,这方面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同时,像QQ、MSN、“视频聊天室”等等新技术,在网络世界是很受欢迎的,目前网络教学中应用得还很少,有必要改造之后引进过来。
任为民: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一方面,从教的角度来看,开展网上教学应贯彻混合学习的思想,灵活运用多种远程教育形式。网络既有优势,如资源丰富、开放、信息传输及时、便于交互、学生学习时间可以自主安排等等。但同时网络也有劣势,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在实践教学方面,虽然虚拟实验是一个方向,但它代替不了实践;在英语、数学等课程的教学中,不能没有面授;在当前资源共享不够充分等等。特别是在电大要向下延伸,向边远农村延伸的时候(当前分校以上的电大网络条件都比较好,95%基本都是百兆以上,但县教学工作站的设施条件还有不小差距),网络教学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一定要贯彻混合学习的思想,要有必要的面授辅导、小组讨论等等教学活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网络都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大有这个数字化学习网络,包括光盘、课件、VCD等等数字化的学习资源,都可以用来为基层服务。多种形式的结合才符合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另一方面,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选课、自主定计划、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等等这些都只是形式,真正的自主体现在学生能不能主动思考。个体化学习可以自主,集中学习也可以自主,远程课堂当中学生听名教授讲课也可以做到自主,不要以为自主就是个别化、自己定时,自主学习可以包括在集中学习、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甚至是探究学习中。
这里需特别强调一点,为满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不同需求,照顾到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就必须提高资源的针对性。应通过有效整合多种媒体给学生讲解知识,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电大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学习动机比较明确,而且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一点自学的方法,这部分学生大概占10%~15%;一类是在实际工作当中碰到一些新技术、新问题,想充电,但基础较差,负担很重,学习能力较弱,这类学生大概占20%~30%;一类主要是奔文凭来的,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提职、要文凭,对毕业文凭的要求更迫切、更强烈,这类学生占50%~60%。对于这三类学生,必须用三种办法来引导他们的远程学习:第一类学生用不着太多激励,自己就很主动,甚至能够讲出教师讲不出来的东西,他们更需要扩展性的知识;第二类学生更需要教师讲重点、难点、思路、方法,需要帮助才能学;第三类学生不仅需要教师讲重点、难点、思路、学习方法,还需要教师帮助他们逐渐明确学习动机,进行心理咨询。这三类学生要依托网络学习,对网上资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别的。因此,要使网上资源吸引学生,就必须进行网上资源的设计,不断提高资源的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黄荣怀: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要匹配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我国当前的远程教育领域,似乎有把自主学习和自学等同的倾向。中国的学生从小就没有提问题的习惯,学生不会提问题,在学习中就不会思考,在学习材料时就可能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网上教学是这样,传统大学校园里也是这样。因此,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深层次地学习。如果只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改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改,那么,教学改革很难成功。我们的很多数据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高校,教学方法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从教的角度看,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或辩论的形式、案例教学的比例在增加,也就是说,大学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已经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方式也有了较快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在增加。网上教学强调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是以一系列活动为基本单元的,那么,对于各种各样的活动该怎么设计?宏观上可能有很多策略,但实际上对于正规学历教育来说,基本的教学单元是课程,课程的基本单元是小的单元或者一个个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活动进行设计。
许宝元:强化网上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首先,要对网上教学进行精心的组织。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精心的组织。当前的网上教学普遍缺乏精心组织的过程,被动应答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些分校、有些教师的网上教学之所以开展的非常好,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方案、精心组织的过程。所以,教学方案的设计、精心的组织成为网上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规范操作的要求,这是当前比较缺乏的。现在比较多的是量的要求,偏重于量的记录,而忽视对实施过程中规范操作的要求,特别是忽视每一个过程中间的内容标准。国外很多经验表明,网上教学过程一定要有规范标准、操作细则,对实施过程要有记录、有检验、有制度、有管理的保证。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宁波电大网上教学之所以做的比较好,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每一个过程都有非常严格的把关;还有电大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也正是由于现在对毕业设计从毕业设计实践过程准则、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水平、学生毕业设计水平等三个方面进行检验,全面考察这个过程的规范操作。
另外,要从多方面强化管理。在这方面,有三个问题在当前显得比较重要:一是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问题。教学管理包括学校的网上教学工作管理和课程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在高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是教务处(教学处),课程的教学管理由系(院)负责。在电大,这两个职能怎么分工?二是教学支持服务问题。教学支持服务是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网上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支持,这个支持不单单是非学术性的帮助,如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信息、管理上的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学术上的(如教学内容上的)支持和服务;三是网上教学质量监督与检测方式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越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越大,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这不单单反映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上,而且反映在管理的要求更严格、网上教学检测的难度更大上。
网上教学工作的管理以及网上教学工作的评价,跟课程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课程教学的评价,是两个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在管理上,各自应该有非常清晰的目标与要求。因此,在制订评价标准、评价内涵的时候,就应该非常明确评价的目标、评价的对象、评价的要求。当前提出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偏重于对课程网上教学质量的评价,还不是一个对学校全程的网上教学工作的评价方案。网上教学质量标准应该怎么建立?标准建立以后,它所对应的检测方式应该怎么实施?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进一步完善网上教学效果检验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完善的评价方案,都包含有明确的评价目标、明确的评价对象、清晰的评价内容、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估的标准和实施的方法,这是评估的基本要素。把这些方面同当前的评估课题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进行设计,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网上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
张钧澄:紧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方面,网上课程内容应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电大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无论是选取网上课程内容、还是构建网上教学环境,都应考虑、体现这一培养目标。电大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基础性教育作用。因此,在选取课程内容时不仅应考虑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满意程度,还应考虑专业的培养目标,一些必须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必须包括在课程中。
另一方面,应抓住毕业设计这一综合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单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教学阶段,学生主要掌握专业课程内容;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应综合运用课程上学到的基础知识,锻炼自己胜任未来工作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特别是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的水平,是核心问题。因为只有他们比较系统地掌握和了解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并能够将之贯彻到课程的要求中去。
严冰:提高网上教学能力和水平
不断提高网上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涉及到对教育信息化及其进程的理解,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电大的综合办学实力,如何认识电大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认识电大特色,等等。
提高网上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核心是探索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新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如在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以及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运作等等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都使很多事情由原来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使电大这样的巨型大学在大规模办学过程中提高质量具备了更多的条件和手段。但要具体落实,就需要进行很多具体的探索和研究。如两个课堂如何结合,网上教学环境建设应包含哪些要素,平台功能如何完善,设施和资源的应用水平如何提高,等等。存在的问题恰恰反映出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积极推进探索、创新的进程。
提高网上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衡量网上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终极指标是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网络推进教育变革,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师来推动实践,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不懂得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同时网上教学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脱离学生学习营造的所谓“模式”只能是空中楼阁。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必须有三种措施相结合:一是适应性措施,二是导向性措施,三是强制性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结合的“度”,让学生逐步适应网上学习,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网上教学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远程开放教育以前更多的是量的扩张,现在慢慢转向了质的提升,网上教学也不例外,现在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阶段。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在网上教学中已取得的进展,正是这些进展为下一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上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诸多不适应因素,会直接、间接地触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都决定了探索进程的长期性,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文中发言内容根据研讨会录音资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怎样应对创业中的问题04-12
如何应对偏门的面试问题?07-11
HR如何应对“期望薪资”问题07-13
英语面试常见问题轻松应对07-11
常见的面试问题应对指南207-13
敏感面试问题的应对方法07-13
常见面试问题的应对对策07-13
如何应对面试官的尴尬问题07-13
应对面试非语言交流问题的方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