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8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2
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明白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质,在情感态度和一般潜质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联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潜质和初步的演绎推理潜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明白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构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潜质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构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用心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构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务必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好处,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联、户外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忙下,初步学会选取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用心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能够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联,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方一些资料: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潜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潜质,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资料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务必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改善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透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潜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用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明白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透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潜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一样的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一样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能够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潜质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潜质、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够透过下方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质。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群众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透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3
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的建设作出贡献。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 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 、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 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较长短、高矮、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 比较;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 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等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 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
教材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 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 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 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打开学生学习窍门。
2、掌握解题技巧,开拓解题思路。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手法: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导向,提供教学互动方法。
教学设想及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 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 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1课时
三、分一分 2课时
四、认位置 1课时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8课时
六、认识图形(一) 2课时
*有趣的拼搭 1课时
七、分与合 6课时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8课时
九、认识11~20各数 5课时
十、20以内进位加法 10课时
十一、期末复习 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一、上学期成绩回顾与分析
我任教八年级的英语。八年级有32人,上次的期末考试总体来说考得比较好,班级均分为56分,年级均分为51.1分。但是学困生还是比较多,考的也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爱学。英语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课,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它,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这门功课单调枯燥,学起来吃力,甚至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触面小,说练机会少,以及他与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常常存在“厌、怕、弃”的不健康的心理。
二、指导思想与教学总目标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学生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
八年级英语下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并以此为中心,通过语言结构、功能项目为主线展开,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以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如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同时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任务型教学创造了条件。同一话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不断充实,通过“滚动”呈现学习,不断深化。
如提建议话题,在七年级出现,在本教材Unit8也“滚动”呈现,支持话题的“任务”、“活动”也不断“升级”,伴随语言学习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贯穿于教材始终。此外,教材中每个单元设计的Pairwork、Groupwork、Survey及Game为课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每个单元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分设SectionA,SectionB和Selfcheck三个部分,自成一体,又相互照应:SectionA是单元基本语言内容的呈现,SectionB是语言知识的扩展、深化与运用,是SectionA的延伸。SectionA与SectionB是实现单元话题的主要载体。两部分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要求。Selfcheck是将单元基础词汇、词语用法、语言运用等进行提炼,供学生了解、检查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本册主要内容是健康与急救、could、should的用法、时间状语从句、用过去式学会讲故事、复习巩固比较级和最高级、和现在完成时态。
四、教学手段和措施。
(一)、学习借鉴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④展示点拨⑤训练拓展⑥小结反思。利用学案导学进行教学。“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
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二)、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要学好英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这一语言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我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三)、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生活上,我是他们的父母,关怀备至。
(四)积极创造语言情景。八年级英语这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材图文并茂,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第3页共7页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变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围绕着实用的话题,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规律。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本学期在教学校长王校长的领导下,提高了教学认识,转变了教学观念,升华了教学思想,坚持课改的大政方针,“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学法优先,教法次第,努力提高数学成绩,联系生活实际,横贯其他学科,优化数学,抽象方法,点拨为主,引导为帆,以探究创新为导向,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验中学这片土地奉献全部精力,愿作一颗星星,点缀这一片天空。
为此,在以下诸多方面,对数学教学思路做相应的调整:
一、课堂教学
“活学活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努力营造人文色彩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鉴于课改教材,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体验数学,注重合作交流的意识,我决定实施有目的预习新课,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问题,合作解答,再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扬弃”和“继承”相协调,目的是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做到“提前3分钟候课”,“下课铃响不拖堂”等教学校长在课堂常规方面提出的各方面要求。
二、 教案更新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在数学的教案格式上,进行重点改革,由原来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程序中的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反馈教学,检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更新教学目标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程序更改为问题情境引入、探所新知、应用新知、巩固所学、综合运用、探究创新、课堂反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在教案上,根据学校课改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层次性,教案设计为:基础课教案和综合拔高第5页共7页课教。适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备课上,体现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团体精神。按照学校的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了解教材内容的层次性,更深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实现教案的创新化。
三、 总结教学
争取拿出一部分时间品味教学,更新和梳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坚持写教学日志,积极主动的投入课改,探究课标,领悟课改精神,立意创新,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教育者向教研型教师转变。坚持写作,坚持和学生沟通教学,和同行沟通教学方法,改变陈腐的教学观念。更新和摒弃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现象,钻研教材,定格不同教学内容的教法,定位教学,化有形于无形。
四、教学辅导
在教学中,有很多同学不能一次形成技能,针对知识点模糊,对知识的理解不通透,不能全方位的理解知识的现象,有效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做配套练习,巩固所学,拓宽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充分驾驭知识。辅导学法,引导学生在练习巩固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现问题的主要方面,一点即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改掉教学中舍不得现象,相信有舍才有得,抓典型中的典型题,典型题中的典型矛盾,遵循学校领导所提出的注重辅导,有效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知识,靠拢数学知识点,建立可行的数学模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空间想象及应用数学意识,数学中这样的第6页共7页题型比比皆是,教育学生留心做过的题型。实现课改,导向生活,贯穿于生活,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接轨。
六、批改作业
本学期作业全批全改,并做到及时批改。针对数学的学科特点,批改作业的同时,及时找学生促膝谈心,导向方法及思想,弥补作业中存在的不足,鼓励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欲望。
七、教学反馈
学习一单元之后,及时反馈教学,及时测评,查缺补漏,切忌急功近利,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注重过程,轻视结果,相信良好的开端,再加上忍耐和坚持,就会有良好的结果。
总之,工作上:用心做事。生活中:用情作人。
与人友善,合作交流,在竞争中,注重人文,体现双赢法则。相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平等和赏识学生,忍耐和包容学生。给他们做孩子、做学生的权利,建立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向名师迈近脚步,创设一片教育天空,为实验中学的教育事业,洒下汗水,滋润祖国的花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搞笑,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用心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质。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带给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忙学生明白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善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方一些资料: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资料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资料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务必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资料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一样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明白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好处,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联,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联。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联、户外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忙下,初步学会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用心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明白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就应思考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搞笑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1)班、一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其中,一(1)班 有44人,一(3)班有40人。这两个班都是男生偏多,男孩子普遍较好动,但是都较聪明,对数学的学习是一件好事。另外,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7
一、班级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六、教学进度安排
1、生活中的数8课时
2、比较4课时
3、加与减(一)17课时
4、分类3课时
5、位置与顺序4课时
6、认识物体2课时
7、加与减(二)8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8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其中 女生16人,男生12人。由于不及龄和插班生比较多,各方面的养成习惯参差不齐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做小动作等。 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56556986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本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各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按照给定的标注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并能对数据简单分析;认识整时、半时,会用“快几时了、刚过几时”描述时间。
难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孩子喜爱老师、喜欢数学
4、对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对一些差生要耐心的辅导。
5、重视学困生的补 缺补漏,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
6、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六、课时安排:(65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分一分,1课时
4、认位置,2课时
5、认数(一),7课时
6、认物体,2课时
*有趣的拼搭,1课时
7、分与合,5课时
8、加和减(一),18课时
*丰收的果园,1课时
9、统计,1课时
10、认数(二),4课时
11、认钟表,1课时
12、加和减(二),
13、期末复习,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4-28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4-27
一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01-29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02-1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1-16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01-1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4-3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