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4篇(优)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诚信状况备受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某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概况
1.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涵盖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社交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其诚信状况。
1.2 样本概况
调查对象为某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涵盖了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学生。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该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诚信现状
2.1.1 日常生活诚信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诚信。具体来说,74.2%的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仅有13.6%的学生能够完全做到诚信,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学生仅占1.08%。这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诚信原则,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
2.1.2 学业诚信
在学业方面,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和行为存在差异。例如,对于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行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这些行为不合适,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理解或中立。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不太合适,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理解或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并无区别。此外,面对考试作弊行为,大部分学生表示反对,但仍有少数学生认为可以理解。
2.1.3 社交诚信
在人际交往中,诚信仍然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50.9%的学生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44.7%的学生比较看重他人诚信,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学生仅占0.7%。这说明,在社交场合中,诚信仍然是学生们普遍认可的重要品质。
2.2 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2.2.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家庭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如父母的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2.2.2 学校因素
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德育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存在不诚信行为。
2.2.3 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诚信现象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诚信观念。
三、对策建议
3.1 加强家庭诚信教育
家长应树立诚信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培养其诚信品质。同时,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诚信教育问题。
3.2 完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
学校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通过开设诚信教育课程、举办诚信讲座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
3.3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种不诚信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同时,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宣传诚信典型和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3.4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同时,应积极参与各种诚信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诚信素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诚信方面总体表现良好,但仍存在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诚信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诚信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国家强盛、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在国家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的现代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体制的不健全,行为的不规范,传承几千年的诚信美德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受到严重冲击,出现“诚信危机”,导致人们的不诚信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频频涌现。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特做本次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调查问卷采用集体测试,由调查者指导被调查者填写后回收。调查者随机访谈100位同学。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诚信重要性的认同程度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对诚信是持认同的态度。如在回答问题2时,男、女学生分别有89%和88.8%的人认为诚信是很重要的,认为一般重要分别占9.5%和7%,认为无足轻重的分别只占1.5%和4.2%。大学生毕竟是受过多年教育的学生,他们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作为一种美德是值得提倡的,欺骗、不守信的行为是可耻的。说明了诚信在社会的活动中地位的重要性。
(二)对自己和他人诚信行为的认同程度
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群体诚信行为的认同度也不高。如“是,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的人只有53.8%,而“基本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有38.5%,“不是”的有7.6%。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诚信行为评价确实不高。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很多大学生承认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是不相符合的。大部分的学生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具体的行为中却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把它作为一种“做人的准则”,不少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诚信的而对别人的诚信度却持怀疑态度。为什么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行为上,在对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会出现矛盾呢?一方面可能与他们所处环境缺乏诚信行为,对诚信行为认识比较模糊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一部分人在做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知行的不一致。
(三)关于考试作弊
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学生不止在作弊时心理矛盾,对作弊得来的成绩,也会在内心自责。他们会难受,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但如果看见周围的人作弊而自己没有,也会后悔,觉得吃了亏。同时及格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受到目前利益驱动,为了有个好成绩或及格,为了不吃亏不后悔,他们选择考试时作弊。这种作弊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的知行不一,受目前利益和周围环境影响之大。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调查中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四)关于学术作假
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阻止高校学术发展的障碍。调查表明:对论文剽窃这个问题,大一学生有69.4%的人认为是“有损学校名誉的恶劣行为”,从大二开始就只有48.2%的学生这样认为,大三大四只有43%左右的学生这样认为。对这种行为“给予同情,觉得在哪儿都会发生”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为30.6%、51.8%、56.2%、56.4%。以上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对论文剽窃的认同感越来越高。
通过访谈了解到相当部分大学生并未确立严肃的学术观,他们还是认同“剪刀加浆糊”的做学问方式。如有67%的学生承认:写论文时会上网下载资料,然后“用别人的文章拼凑成论文”。实际上不少的高校教师也有这种感受:学生的论文就是拼凑出来的,多改几篇论文就能看见“许多熟悉的语段”。甚至有的文章是一字不差,一模一样的。这反映学术作假之风在高校很严重。
(五)关于助学贷款
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大多数学生对待助学贷款的履行态度不是很严肃。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你”一题中,85%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11%有钱就还,没钱就不还,4%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所以未来的还款主要还是建立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基础上。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到时候再说”“能拖就拖”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预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诚信度越低,毕业后拖欠贷款的还真有其人。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四、思考与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觉得要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防止知行脱节,注重从心理上、行为上引导;
(二)防止环境的不良影响,注重以舆论和实际活动营造讲诚信的环境氛围;
(三)防止只顾眼前利益,以针对性措施形成制度约束;
(四)诚信教育尽量从早抓起。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方式:
问卷
调查内容:
在校大学对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问卷
组织管理:
小组长:何x
执笔人:
俞xx、杨xx
结果分析:
现代学生普遍都非常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但以此为基点,很多大学生都没能以身作则的做到诚信待人,诚信为人。在一方面,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对一个人的社会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对是否能做到诚信起到影响作用;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以各种各样的或有或无的理由作为自己无法达到诚信的掩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纸醉金迷”的错误享乐观,“拜金主义”的扭曲价值观,已经使人们淡忘了古人所强调的“德”,“诚”。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其他的影响。
在调查报告中的第15题,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未来社会的诚信度持悲观态度。而由第3题,第10题,第16题,第17题来分析,正是由于这个社会中大家扮演的都不是绝对诚信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虚虚假假扮演着反面角色,使大家对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保持的保守态度。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必要也有能力通过一些有悖于道德的方法来实现自我保护。这也印证了先前提到的,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对他人或是集体带来的危害。
就第9题的结果来看,几乎100%的同学选择了不会。据此分析,我想,在人们心中,还有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存在,在这条底线之下的做法是大多数人无法容忍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7题的结果,很多同学出乎意料的放弃了朋友,和亲人的选项,转而选择了网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21实际,几乎每个人都在上网,很难相信,他们都在向陌生人倾诉着自己苦恼,分享自己的秘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也再次敲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警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已经放弃了相信他们本应该最相信的人。治理这种现象的方法,根据第13题的统计结果,政府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价值思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见,在古人看来,“诚信”乃是天下人团结一致的基本保证,是为人之道,是人们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诚信的基本道德内涵是务真求实,诚实守信,不妄不伪,真实不欺。所以诚信的缺失,特别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
想象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那么一切社会保障将不复存在。国家的政策,法规,律法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社会秩序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讲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在经济领域,经济信用是诚信的最主要体现,诚信是经济信用的坚实基础和依据,而经济信用是企业、居民等任何微观层次的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支柱;而失去诚信与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于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言,其危害是毁灭性的。而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领域,诚信更是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桥梁与纽带,是折射真善美和社会良知的一面道德之镜;而失去诚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状况就受到了威胁,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美好、和谐的生活状态就会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精神奢望。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在国家机器与政策运行、政治与法律、经济交往、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保障性的作用,是绝不容动摇的,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和导向、示范功能。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诚信与否对和谐校园是否能成功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们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考试作弊;有的同学擅自更改学习成绩,在毕业推荐表上弄虚作假;有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把父母给的学费任意挥霍;有的同学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有的同学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随意侮辱欺诈他人,或散布流言蜚语,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是与大学生的称号、父母的期望、党和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养成不良行为和习惯后,将来很难有所作为,有的甚至会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在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就此次调查结果,及本小组从网上搜索的近几年来数位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
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幸的是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现象却呈不断滋生蔓延之势。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8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选择2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大一部分学生,每个班20人,共100人。
(四)调查步骤
5月12日进行问卷调查;
5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5月14、15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⒈对诚信的态度
⑴对于诚信,您的看法是?
A、很重视10%
B、重视45%
C、较重视34%
D、不重视11%
⑵日常时间您能否做到诚信?
A、完全能13.6%
B、大部分情况下能74.2%
C、一般情况下能11.1%
D、较少或几乎不能1.1%
⑶您认为学校现在的诚信状况如何?
A、61%较好
B、一般24%
C、较差15%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诚信的基本态度问题上,89%的学生对诚信问题是很重视的,11%的同学认为诚信问题只是一些琐碎小事,觉得无所谓,由此可见,诚信仍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
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1%。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个人都有想在别人面前有个好印象的意识,因此,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对诚信问题的考验,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是一个基本讲诚信的人。我们也相信大部分人的诚信,但是“基本”这个修饰词说明了大部分依然存在不讲诚信的时候,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自己大体上是诚信的,而有时就可以不诚信了呢?许多人的诚信是建立在有利于自身利益或者不会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而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他就会可能做出失信行为,或者只是纯粹的心理仿效,看到别人做出不诚信行为,就认为自己也可以那样做,当被问起为什么那么做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别人都是这样做的”,这个理由似乎成了“一般性”的道理。当然事实上大部分同学是诚信的,这也有利于扫除那些所谓的“一般性”的道理,营造更诚信的校园环境。
第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同学认为较好,24%的同学认为一般,15%的同学认为较差,认为较差的同学中,大部分是对学校环境的抱怨。尽管一部分人认为学生抄袭论文,考试舞弊,填报虚假材料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多数人还是相信我们的学校是公平公正的,相信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诚信的。我们无法保证某些调查的真实性,但是我们相信群体的力量,大部分人的意见才能代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许那些广告的泛滥,个别的炒作会影响到少部分人的价值判断,我们相信我们同学多数是对校园的诚信环境持乐观态度,只有少数人对人对己在诚信方面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也是影响整个校园诚信环境的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在大学这个相对良好的环境里,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⒉对诚信的看法
⑷您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
A、有关83%
B、无关27%
⑸您觉得生活中细小事情能反映一个人的.诚信意识吗?
A、能64%
B、36%
⑹校园商业活动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影响吗?
A、很大48%
B、一般35%
C、17%
第一题调查的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结果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3%的同学认识到了教育不仅是教书这一项,“育人”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时,教育应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64%的同学认为能,36%的同学认为不能。可见大部分同学把诚信意识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是值得肯定的,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把诚信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不迟到,不旷课,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不对别人撒谎,这就是恪守诚信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能从生活细节中遵守诚信,那么在关键时刻不用怀疑,他一定会做出崇高的选择,当然在那36%的人群中,也不乏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只是有些人心存大义,却不拘小节,不在意生活中的小事。虽然在一部分人的眼里,生活细节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诚信态度,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诚信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乱帖广告,乱扔垃圾,浪费粮食等正成为大学校园里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是否应该归结于大学生诚信约束的缺乏呢?至少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吧。或许就是那36%的比例,才使我们的大学校园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8%的同学认为影响相当大,35%的同学认为影响一般,17%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小。而被调查的人群中5%的人有多次被欺骗的经历,30%的同学偶尔买到伪劣商品。可见,学校的商业活动对学生的诚信判断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学校被欺骗过或者财产被盗的学生或多或少对学校的诚信环境产生质疑。这种接近社会的校园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的诚信教育,但是社会实践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逃避这种实践教育。而大学生对遭受这些不诚信行为后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对于“遭遇无诚信情况,你如何处理”的问题,50%的.人选择沉默,以后小心防范,而只有10%的人表示采取行动反抗不诚信行为。选择沉默一定程度上是对无诚信行为的一种默认,一种接受。甚至有些人说“社会就是这样,不可能做到事事诚信”。可见,有些同学已经完全排斥诚信做人的道德标准,这样不仅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而且是对不诚信者的包庇,会导致更多的人受害,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诚信校园的建设。
3、诚信环境的建设
⑺您认为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吗?
A、有95.6%
B、没有4.4%
⑻您认为开展诚信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A、改善校园环境30%
B、加强个人修养38%
C、加强诚信宣传25%
D、表彰先进7%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5.6%的同学认为当前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4.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
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0%的同学同意改善校园环境,38%的同学同意加强个人修养,25%的同学同意加强诚信宣传,其余的同意表彰先进。可见开展诚信教育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二者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立足现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随着大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不可能再搞封闭的校园,不可能排斥校园商业活动,尽管开放的大学校园给我们的诚信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诚信教育工作还是能够开展。加强个人修养是内因,是最根本的因素。如果诚信成为一个人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那么即使理想追求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也能保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恪守诚信的原则,而如果一个人在诚信问题上不够坚定,是最容易受到误导的,那么在关键时刻或者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是不可能做出崇高的抉择的。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内在品质,但它也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协调和控制。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需要不断改善不利的外在因素。加强诚信宣传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宣传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让“基本诚信”的人完全诚信,让不讲诚信的人“基本诚信”。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努力向诚信靠拢,我们的校园会变的更美丽。另外,有不少同学还积极地提出了一些意见,他们建议应当从加大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以及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还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密切相关。
1、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1)知识经济导致全球范围的“重智轻德”。
(2)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诚信的冲击。
在这种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经受着冲击和考验,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急功近利,避而无信,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
2、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2)缺乏健全的约束机制
(3)诚信育人的观念有待加强
3、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三、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进行诚信建设: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首先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平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平。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除了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内在修养,还需要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从生活情况、经济情况、学习情况、素质拓展情况和奖惩记录等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信用情况进行写实性、连续性记录,使其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对不守信用的学生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引导学生将良好的个人诚信档案作为自己的另一张“身份证”,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信用形象。
(三)积极拓展诚信教育载体
继续充分发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诚信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党团组织生活、第二课堂、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提升诚信道德意识,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四)树立诚信育人的教师准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当是人格健全、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避必信,行必果”,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五)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培育诚信道德文化中,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当代大学生总体的诚信状况还是良好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自己的约束,不以自己对现实的需要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道德尺度。诚信不是金钱,却比金钱更珍贵。在任何时代,诚信的美德都不应该被丢弃,特别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更应恪守诚信的原则。只有当我们大学生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诚信的调查报告04-02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12-13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01-09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02-21
(必备)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04-07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13篇04-21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13篇)04-21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2篇[精选]05-13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精选7篇02-01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