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时间:2024-06-01 04:07:52 品才网 我要投稿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大全13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大全13篇]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好发挥乡村旅游综合带动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激发消费活力、推动产业升级、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坚持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加强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环境做美、品牌做响、产业做强,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推动农民变导游、农村变景点、农活变产品“乡旅三变”。努力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农民创业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到20xx年,全县乡村旅游业态更加丰富,产业更加兴旺,品牌更加响亮,设施更加全面,环境更加优美,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生态农业为本的特色乡村旅游;力争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4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乡村旅游综合性收入达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乡村农产品等购物消费达3亿元,带动旅游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

  三、重点任务

  在持续推进县、乡、村、点“四级联建”的基础上,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市文化和旅游局实施乡村旅游“421”行动,打造精品主题村2个(其中省级1个)、特色美食村2个(其中省级1个)、旅游风景道1条(其中省级1条)、自驾车营地1处、“后备箱”工程基地3个(其中省级1个)、精品民宿10家、经营管理人才10名、“双微”提升点90个。

  (一)“主题村”打造行动。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走好“特色路”。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创新开发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事节庆、生态康养、红色旅游、采摘垂钓等乡村旅游产品。依托花亭湖、龙潭古寨、蔡畈古民居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画家村”、“摄影村”,依托九井溪、汤湾温泉等生态资源打造一批“康养村”,依托特色产业、创意产品打造一批“文创村”,依托曲子戏、汪协泰食品制作技艺等非遗资源打造一批“非遗村”。到20xx年,全县打造2个以上精品主题村。(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美食村”推选行动。深入挖掘太湖的“山珍”“湖宝”“地玉”等特色美食,持续打造“舌尖花亭湖”品牌,依托花亭湖鳙鱼、三九菇、弥陀生条、太湖豆粑、山芋丸子、小河鱼干、程岭黑猪肉、糯米封缸酒等太湖特色美食,打造一批以花亭湖村、梅河村、程岭村为代表的特色美食村。将太湖乡村美食作为特色文化旅游吸引物打造,以“餐带游、餐带住、餐带购、餐带娱”等方式,推动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延伸太湖美食产业链,引入食品加工、研发、商贸、文创等相关企业,打造一批特色美食精品线路。到20xx年,全县打造2个以上特色美食村。(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风景道”建设行动。为满足自驾、自助旅游需求,加快连通城区、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花亭湖沿湖已有乡村道路和部分配套基础,良好的风景道景观要素基础及交通通勤基础,科学布局观景平台、服务驿站、旅游厕所等,提升环花亭湖风景道景观价值。结合不同的交通条件,打造自驾、骑行、徒步等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充分发挥“交通+旅游”对沿线节点的组织串联作用,以花亭湖、七碗民宿、美丽乡村、历史古民居、梅河谷景区等为基础,展现花亭湖风景道特殊的文化底蕴。到20xx年,全县打造1条以上旅游风景道。(责任单位:县花管处、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林业局、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后备箱”富民行动。重视本土生产企业与本地休闲观光农业或乡村旅游的`结合,推动太湖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鼓励和支持农民就地就近销售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旅游消费生活化。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五千年文博园等重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民宿酒店、大型商超、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方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柜,让游客“看得见、带得走”。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通过抖音等热门自媒体平台对特色农副土特产品进行线上宣传与线上销售。拓展乡村物流布点,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产品邮寄服务。到20xx年,全县打造3个以上“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精品民宿培育行动。依托《太湖县民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xx-2030)》,明确太湖民宿发展方向,统筹村庄、民宿规划发展布局,有序盘活乡村闲置农房,利用好休闲农业资源,对现有产品进行整合,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强化资金支持,提高现行的奖补标准和优化奖补程序,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发展民宿,吸引企商来太湖落地投资。按照《太湖县乡村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努力解决民宿特种行业许可证问题,鼓励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大发展民宿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以七碗民宿、猪痴民宿等为代表的精品民宿。成立太湖县乡村旅游民宿协会,交流民宿设计、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做法,引导太湖民宿高质量发展。到20xx年,全县重点培育环花亭湖精品民宿集群,培育精品民宿10家以上。(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花管处、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依托县内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服务方向专业班,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在技能讲座等各类培训中,将乡村旅游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加强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营销、传统技艺等各类实用人才培养,定期对我县旅游产业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定期组织乡村旅游干部培训班,组织旅游专人赴乡村旅游发展成熟地区交流学习。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创客试点基地,吸引创客、能人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到20xx年,全县培养10名以上经营管理人才。(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双微”提升行动。结合太湖各旅游重点村实际,围绕村落、田园、道路、建筑、植物、设施、夜景以及整体风貌等八大重点,推进景观提升和环境优化,开展“微创意、微改造”提升行动,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融合、创意赋能,融入太湖特色,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乡村旅游点,串点成线,创新乡村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驻足打卡,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到20xx年,全县打造90个以上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点。(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度安排

  (一)部署发动阶段(20xx年12月)

  明确工作重点,细分任务清单,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

  (二)摸排阶段(20xx年4月前)

  全面开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结合优势乡镇、村落资源禀赋条件,列出2个精品主题村、2个特色美食村、1条旅游风景道、3个“后备箱”工程基地、15家精品民宿、10名经营管理人才、90个“双微”提升点的初选名单。

  (三)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12月前)

  根据行动计划,根据名单分年度逐步实施、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完成三年计划目标。每年底对各乡镇、村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确保超额完成任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各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协调,统筹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配备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和具体负责乡村旅游工作,迅速启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二)整合资金,加大政策扶持。统筹利用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文化资金、涉农资金等各项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相关项目和设施的支持力度。创新乡村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乡村旅游融资渠道。健全乡村旅游专业保险体系,探索通过政策性保险有效分担乡村旅游经营风险,提升经营主体应对疫情、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能力。

  (三)开拓思路,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政府+村集体+合作社”的运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由乡镇政府(部分基础设施项目使用权入股)、村集体(公共空间运营权入股)和运营合作社(股东推选负责人,团队成员以本地化为主)三方共同持股的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明确合作社负责打造乡村旅游创业平台,为乡村运营,助创客兴业、带村民致富的职责,形成镇、村、社三方合力,充分整合政府、集体和市场资源的决策和治理体系。

  (四)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机制。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工作时限,确保乡村旅游工作在全县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乡村旅游综合考评体系,结合明察暗访,重点评估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创新做法等内容,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作为全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指标。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2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达20xx年xx县峡城乡秋池湾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为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充分发挥我乡地域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旅游经营为方向,扎实推进旅游示范和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峡城乡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我乡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根据本村发展水平、地域特点、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和生产生活习惯,统筹兼顾当前与中长期发展需要,认真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二是坚持“抓点示范,突出特色”。立足秋池湾村实际,以改善旅游环境条件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为目的,确保示范村建设成功。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xx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xx县峡城乡人民政府

  (三)建设内容:围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用于建设休闲观光、果蔬采摘为一体的全智能日光温室一座并配套其他附属设施。包括温室基础、温室主体结构、覆盖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外遮阳系统、加温系统、物联网控制系统、四周及顶部保温系统、无土栽培设施等。

  三、运营模式及收益分配

  (一)运营模式。以“公司+村集体”的经营方式,将100万财政资金所形成的资产以秋池湾村集体的名义投入到xx县洮水人家旅游山庄中,由其负责运营并接受秋池湾村成立的运营工作监督组监督。

  (二)收益分配。xx县洮水人家旅游山庄每年按不低于扶持资金8%的比例向村集体经济分红8万元,其中分红的40%作为村集体公积金积累,扩大再投资,30%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补助。

  四、资金预算及来源

  项目投资总投资100万元,资金来源为:xx县20xx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延长农民收入产业链条。通过旅游项目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村民经济实力,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按照每年种植2茬草莓,共收3000公斤,每公斤采摘价格为80元,年收入24万元。除去每年运营成本8万元,净利润16万元每年。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xx年7月底,完成项目招标等前期工作;

  2.20xx年8月—11月,完成工程建设;

  3.20xx年12月底,完成项目验收和试运营。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上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秋池湾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峡城乡秋池湾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秋池湾村也要成立相应的.运营监督工作组织,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对xx县洮水人家旅游山庄经营进行监督。

  (二)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广泛宣传示范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和措施办法,激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三)加强资金监管。落实秋池湾村扶持资金管理与使用的主体责任,进一步严格资金监管,按照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管好用好扶持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3

  为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制订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稳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扎实推进本村乡村振兴,努力创建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渭河源村,位于五竹镇政府南部,距镇政府3公里,县城18公里,316国道、西五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4.8℃,年降雨量625mm,无霜期130天,属于典型的高寒阴湿气候。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652户2710人,其中低保户242户818人,占总人口的30%,建档立卡户202户911人,占总人口的34%,全村耕地面积768889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全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和当归为经济来源,全村自然条件差,群众思想文化观念滞后,且农作物产量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基本是靠天吃饭。渭河源村毗邻渭河源景区,为“渭河源头”第一村风景秀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乡村旅游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发展规划及思路

  充分依托渭河源4A级旅游景区及土地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盘活村集体现有土地,整合闲置资源,依托财政资金、吸纳社会资本、群众投入等多方资源,增加集体收入。高效使用本次试点资金,同时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合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助推,以促进村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全面振兴为目的,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举全村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三、项目建设单位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xx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xx县五竹镇人民政府

  (三)建设内容:利用村集体现有的4套房屋,每套建筑面积384.5平方米,总价值400万元,财政投入的100万元用于农家客栈和农家乐的内部装修并购置相应家具等设施,配套开展院落硬化。其中一号院落以早些年西北特有的建筑土坯为主,将原有的房子改成土坯建筑,包含外墙,内墙,楼梯,扶手,门窗,地面。通过施工安装上下水及改造电路,每个房间建造洗漱卫生间,安装电热水器,洗漱台等,预计33万元;二号院落以原木建筑为主,将原有的房子改建,包含外墙,内墙,楼梯,门窗,扶手改为木质,窗户改为落地窗,地面铺设木地板。通过施工安装上下水及改造电路,每个房间建造洗漱卫生间,安装电热水器,洗漱台等,预计37万元;三号院落以现代乡村轻奢风格为主。将原有的房子改建,包含外墙,内墙,楼梯,扶手,门窗,地面,基色以灰色为主进行改造,以通过施工安装上下水及改造电路,每个房间建造洗漱卫生间,安装电热水器,洗漱台,预计32万元;四号院落以现代中式风为主,加以改造维修,用于餐饮娱乐。做出一个大厅,四个包间,二个活动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通过环境绿化提升,形成干净整洁具备亲和力的食宿条件,预计34万元。以上费用共计136万元,其中100万元为财政扶持资金,36万元为招商引资投入资金。

  四、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500万元,其中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渭河源村安置点4套房屋装修;撬动村集体投入400万元,用于发展农家乐和特色农家客栈。

  五、发展模式

  项目建设完成后,农家客栈和农家乐由招商引资引进的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引进的公司与村委会签订保底分红协议,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扶持资金8%的比例每年向村集体经济分红8万元,其中分红的'40%作为村集体公积金积累,扩大再投资,30%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补助。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的提升渭河源村旅游服务设施滞后现状,增加旅游体验项目,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依托该项目增加乡村旅游的游客量,从而增加旅游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旅游经济效益明显。其次,项目实施将对扩大社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项目将创造就业岗位20余名,实现旅游收入100万余元,人均2.4万元,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民生活习惯,改善农村环境,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更新生产方式,逐步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增收效应,从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效益。项目的开发建设秉持生态保第一原则,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优化乡村环境,提高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生态宜居、发展生态旅游有重要意义。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包村领导、财政所、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规划实施和项目决策,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推进合力。镇政府负责项目村建设前期项目建设工作。多渠道引进社会资金加入项目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增强渭河源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切实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引领脱贫攻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村“两委”科学谋划、创业致富、促进和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三)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加大监督检查。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景区主体,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打造xx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推动全市的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开展乡村旅游工作的意义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有观光休闲、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xx市旅游业刚刚起步,并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的支柱产业,xx人口的85%以上在农村,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占地与农民关系问题日益严重而乡村旅游正好能缓解这一矛盾。并且搞乡村旅游有投资就业率高、带动就业率高和就业面宽的特性,因地制宜的搞乡村旅游,农民有职业又有“物业”,男女老少都能动员起来,同时也可以消化农副产品,这本身就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潜力和原动力。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以农业生产活动、乡野风光、农村生活习俗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打开乡村旅游的突破口

  我市南孟镇历史上就是以农业为主,农民有丰富的农作经验,紧靠106国道,交通便利,且在观赏树木,大棚蔬菜,水果采摘等多个项目上已初具规模,因此,南孟镇作为乡村旅游试点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

  第一,确定2-3户有一定经济基础,农业种植有一定规模,诚信可靠的农户为试点单位发展乡村旅游。

  第二,要确定3-4个采摘品种突出优势、发挥特色。

  第三,原有果园大棚要进行改造以适应旅游采摘的实际要求,将原民居装修,做到“屋内舒适化,屋外农村化”以此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

  第四,旅游局和镇政府对试点农户进行政策上的支持。

  (二)制定我市乡村旅游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不仅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也需要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的质量,尽快出台《xx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健全乡村旅游的标准体系,规范产品、设施、管理、经营服务。对乡村游实施挂牌经营评定星级等措施,使xx乡村旅游从严规范、高档次入手,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三)开展以“新农村,新旅游”为题的乡村旅游大宣传

  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办法,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多渠道、多方位、高强度开展大宣传。首先,筹集资金在重点路段竖立旅游指示牌,编制现存旅游宣传画册,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游客来霸州消费。其次,与中央、省级主要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合作,推出专题采风等专栏和系列报道。第三,抓好典型宣传,总结经验,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的积极作用。第四,发挥“口碑效应”利用当地城乡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同,自觉进行“口碑”宣传,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突出特色,发展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我市可发掘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不断发掘资源、突出特色,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以茗汤温泉为核心,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古村,古乐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村工艺技术,如扬芬港泥人等。三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使游客在乡村游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四是建立南孟乡村旅游园区,以政府为主导,集沈家营观赏树木,马坊大棚采摘,西北岸桃树基地,粉营蔬菜基地为一体,统一规划而又各成体系,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采摘内容和娱乐项目。

  (五) 搞好旅游人才的培育工作

  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强和有关专业院校培训中心的联系,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和学习,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同时要十分重视对广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六)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管理成立乡村旅游办公室,根据《xx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加强日常的指导管理,避免出现无序发展和管理混乱的情况。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7月2日----20xx年8月1日)

  1、成立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xx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试行)

  3、制定xx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同全市旅游规划同步进行,年底完成)

  第二阶段(20xx年8月1日----20xx年9月30日)

  1、敲定2—3户积极性高,有一定基础,口碑好的农户,在南孟搞乡村采摘试点(挂牌经营)

  2、借助茗汤温泉宣传xx采摘,推出“南孟采摘,茗汤泡汤”活动

  3、制作xx市乡村旅游宣传画册及乡村旅游指示牌,引导顾客在xx消费。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1日----20xx年1月30日)

  1、市旅游局对试点单位全面验收,挂牌经营,颁发《xx市乡村旅游从业许可证》

  2、在完善农家采摘的基础上。,确定1-2户“农家饭”“农家旅馆”试点,开发xx乡土小吃,使游客在xx市享受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3、xx市旅游局对“农家采摘”“农家旅馆”试点进行业务指导,并给予政策支持。

  第四阶段(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30日)

  1、制定《xx市星级农家院评定标准》对现有的“乡村旅游”点按照《标准》进行评定活动,评定星级,导入竞争机制,规范管理。

  2、举办全市“乡村旅游培训班”,对参与乡村旅游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使乡村旅游在xx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5

  今年是我镇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发展的开局之年。根据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精心制定谋划好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引导乡村旅游合理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突出山区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主线,牢固树立“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旅游、大发展意识,结合我镇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的特点,以民族文化底蕴、宗教建筑、自然生态和特色种植基地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目的,以新农村建设和景区(点)为发展重点,抓好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农业观光型、产业带动型、民俗风情型等乡村旅游业类型,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环保一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目标任务

  乡村旅游规划范围为新村点至上庄村,依托新建乡村旅游门楼、红色景点、绿色生态、宗教寺庙等旅游景点,利用乡村农舍、瓜果园、有机农业基地、苗木种植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开展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乡村闲趣为内容的旅游活动,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交通、农田水利建设、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使乡村旅游成为我镇旅游业突出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20xx年完成特色养殖基地1000亩,有机农业基地1000亩,瓜果园500亩,休闲度假农庄3家,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8家,年接待能力20万人以上,把镇打造成全县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领导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生态创建办,生态创建办负责人肖建胜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工作。

  四、方法措施

  1、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农村村点建设与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把握机遇,加大力度,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解决乡村旅游资金“瓶颈”。

  2、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现代农业相结合。紧扣镇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使发展乡村旅游与镇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协调,并与全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依托我镇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宗教文化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发展。坚持以村为单位发展特色农业,块状发展,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聚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

  3、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相结合。我镇以蜂蜜、有机蔬菜、有机草莓、黑山羊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使农民手中的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有效改变农业粗放型的现状,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产品就地消费份额,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

  4、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要帮助农民提升环保意识,充分改善和维护好当地的生态人居环境,坚持做到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帮助农民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地群众的根本利益。

  5、发展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保护相结合。着力在提高乡村旅游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开发潜力的民俗文化,要引导和激发本地农民的认同性与自豪感,重点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生活特色,以“富、学、乐、美”为最终的发展目的。

  6、发展乡村旅游与打造乡村品牌相结合。各村、各景点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特色,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以城镇居民休闲需求为目标,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形成乡土文化氛围。

  各村要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加大旅游建设投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形成以接待服务、农事参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构建乡村旅游网络,促进乡村旅游进入高起点、高效益、快发展的良性轨道,真正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借助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依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五个一”(建设125个旅游扶贫村,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旅游扶贫工程。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发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业态,通过农民的普遍参与,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的。

  二、发展原则

  1、坚持“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村”的原则。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旅游扶贫村作为景点来规划设计,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把旅游扶贫村建成有个性、有特点、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精品,真正使乡村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坚持突出主题、农民普遍参与原则。

  突出“旅游扶贫”这个主题,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紧紧围绕旅游扶贫来做,尽可能吸收全体村民参与,村民既是旅游扶贫的对象,又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

  3、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

  旅游扶贫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旅游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坚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坚持留住“乡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充分体现“原乡”原真性,要把保护好历史遗存,留住“乡愁”作为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在旅游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

  三、发展目标

  从起到20xx年,全市力争建成125个旅游扶贫村,分两个阶段实施:

  1、建成65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50户农家客栈,6500张标准床位。其中,20每县(区)各建成1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xx年底,建成60个旅游扶贫村,新增600户农家客栈,6000张标准床位。发展100个旅游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1000户农家乐,发展1000户农家客栈,发展1000户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

  2、通过农家乐、农家客栈、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专业户的创建,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2万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达到5万人,力争每个扶贫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0万元,全市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不少于50亿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四、重点任务

  (一)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做好乡村旅游扶贫村开发建设规划。由市旅游局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县区旅游局牵头,扶贫办、农业部门配合,在深入调查辖区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逐村编制《旅游扶贫村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扶贫村。

  (二)积极探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为原则,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乡村旅游经济实体,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乡村旅游企业。二是按照“公司+农户”,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三是动员农户自主创业,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三)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旅游扶贫村道路、停车场、厕所、水电、通讯、旅游标识标牌等服务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前提条件。对建成的旅游扶贫示范村加强规范管理和运营,营造良好的接待服务环境。并择优推荐申报全国或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旅游景区(点)。

  (四)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依托乡村自然山水景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二是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三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大力发展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科普旅游产品。四是借助城市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五是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方便的旅游扶贫村开发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形成“环城依景、融产托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和业态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提升乡村旅游商品档次。一是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研发加工和精包装,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二是组织村民积极开发民间工艺品,依托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民族服饰、傩面具、剪纸、刺绣、布鞋、绣花枕等手工艺品。三是组织开展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比赛,推进旅游商品设计创新。四是在旅游扶贫村扶持发展一批诚信规范的购物店,形成乡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体系。

  (六)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借助xx美丽乡村已经形成的知名度,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销。一是编制乡村旅游营销策划,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营销,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以乡村为单位,依托当地的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根据不同季节,举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通过对节庆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特色乡村旅游,拉动消费。三是系统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观光、休闲、度假、娱乐需求。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发展智慧的旅游,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按照电子商务的“xx模式”,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公司协会组织协调、农户互助共享、微媒宣传助力,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实现促农增收。

  (七)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旅游、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林业、扶贫、文化、工信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建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鼓励旅游企业或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对农户进行运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加强对旅游扶贫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旅游扶贫工作控制在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加强对示范村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当地城镇化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扶贫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及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领导力量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发展资金到位、分类指导到位、市场运作到位、项目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对乡村旅游发展集中谋划、定期研究、破解难题、跟踪服务。市、县(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旅游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阶段发展任务,盯紧旅游开发项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督促落实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服务意识,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资金要争取多渠道解决。一是采取市县(区)财政补一点,帮扶部门帮一点,经营农户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二是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在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贫村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推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补助。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投资发展旅游企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四是鼓励农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和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三)加强行业监管。加快制定《xx市农家客栈星级评定标准》、《xx市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xx市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和《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加强对经营单位和业主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推动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鼓励各地成立乡村旅游协会或联盟,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

  (四)强化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旅游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检查、验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验收。对年度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落实好的县(区)和乡村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好的县(区)和贫困村进行通报,并与全年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挂钩。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代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发展的大趋势,立足市场,充分发挥乡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与产业资源潜力,将观光为基础,体验休闲为目的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围绕体验经济自主创新,农家乐传统模式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就业增收,乡村综合治理和社会和谐发展,做精做好贵妃园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特色乡村旅游社区和产业新村,探索余家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贵妃文化不仅是经典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具有国际性色彩,其影响之大,历来备受世人关注。贵妃文化在省内至今尚无主题化的旅游景点,以贵妃文化包装乡村旅游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贵妃园以当地流播久远的杨贵妃历史传说为人文资源和切入点,结合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罗江观光避暑胜地,白马关后花园)和产业资源(以贵妃枣为代表的名特优林果业,当地名枣相传系贵妃携食重现闭月羞花容貌之枣繁衍而来),融创具有人文旅游风情和体验经济特色的贵妃文化(美女文化、历史传奇)、休闲农家乐、庄园经济,将其与景点营造和项目开发有机结合,以唐风标志性形象,贵妃祠墓,诗碑画廊,传说遗迹为人文标志,以发展特色林果和生态养殖为产业依托,以唐风水生活度假会馆、民居农家乐庭院、林果庄园为经营构架,三位一体,互动推进,合力营造具有唐风古韵的特色乡村旅游社区和庄园经济为导向的产业新村。

  三、开发思路

  (一)以人文主题化的乡村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围绕这一支点统筹整合当地生态、产业和市场资源,发挥优势潜力。一三产业整体推进,在加速打造白马关后花园示范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构建特色种养业规模化经营的新体制新模式。

  (二)着力抓好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人文主题——乡村旅游——体验经济——示范农户——庄园业主——招商引资——经营造势——市场开拓——和谐发展的系列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与白马关珠连璧合互为表里的旅游景区整体发展格局。

  (三)开发按照先质后量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目标(贵妃园主题形象景观群氛围营造和基础配套建设)集中投入,示范农户(10-15户)集中转型升级换代,核心经营项目(水生活度假会馆,兴庆食坊贵妃宴)重点招商,庄园业主按规划要求产业复合发展。

  (四)高度重视当地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开发的瓶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步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民生和产业发展的.难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既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举,又为加快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有力的基础配套支撑。

  (五)鉴于园区复杂的山地特点,开发要注重道路塘堰的改造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为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提供保障,促进当地资源潜力的有效发挥。

  (六)开发要与“三建五改”(建房、建园、建池,改水、改厕、改圈、改路)的人居环境改造有机结合,有序集约集中,组团化发展,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和现代生活方式。

  (七)发动群众,广泛发掘乡土化的贵妃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乡村旅游的经营活动之中。

  (八)推进政府引导(重在发展导向和提供公共产品),集体组织(统筹资源,协调利益格局,集中组织力量推进),农户主体(自主投入、建设经营),庄园业主配合(复合转型同步发展),市场参与(多渠道引进市场开发力量和市场营销体制)的开发组织架构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资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开发的投入模式。

  四、总体布局

  根据环境资源和发展目标,贵妃园主要以余家庵村

  一、四组为核心,包括余家庵村二组和白马关镇新村与贵妃园联系较为紧密的区域作为集中发展区,按照交通走廊形象区、农户休闲农家乐庭园区、招商开发区、庄园经济发展区四大板块进行总体布局,在集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环线格局。

  (一)交通走廊形象区:贵妃园标志形象景观群带,以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进入贵妃园至宝峰寺入口牌楼一线为中心区域,集中在三叉路口、一组入口、四组入口组团布置主题鲜明具有连续性标志性的形象景观造型。该区沿道路两侧散居农户结合走廊形象景观整体打造,发展休闲农家乐庭院。

  (二)农户休闲农家乐庭院区:米园、绮霞沟、香树湾

  出于对交通、地形、景观、农户聚落和市场功能的综合考虑,将前山三叉路口至四组沿线农户民居按照乡村旅游的发展归併为带状分布的三个组团。米园:白马关镇米氏农家乐等相关农户构成小型聚落(3户)。绮霞沟:四组入口道路环线平缓地带农户是贵妃园休闲农家乐庭院发展的主要区域(5-8户)。香树湾:四组入口侧与招商开发区配套联动,形成小规模的农家乐聚落(3-4户),开发集中打造,逐步推进发展组团的规模。

  (三)招商开发区:绣岭

  四组入口山梁平台区域是贵妃园最佳的观景胜地,其闲置土地和周边成片枣林等资源可利用价值较高。围绕杨贵妃纪念性景观、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兴庆食坊等复合主题集中开发,打造园区观景祭拜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形成核心经营功能。该项目设计旨在营造特色,提升品质,激活市场,带动发展。

  (四)庄园经济开发区:红枣坡、美人谷生态庄园

  一、四两组入口纵深坡谷地(前部为红枣坡,后部为美人谷)现已初步形成外来业主成片租赁发展特色林果业的产业格局,部分业主在此基础上开始投建庄园型体验型的度假村,发挥资源潜力拓展市场。由于这种业主庄园经济效益较明显,进一步扩张将是发展趋势。贵妃园的开发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整体规划,制度创新,加速推进其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主要发展思路:引导现有业主在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基础上,围绕贵妃园开发主题,以特色经营为路线,向乡村旅游转型复合发展,打通一三产业,延长农民收益链,拓宽就业空间。同时统筹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合理流转,引入公司化、企业化的投资经营主体,转变粗放型低效益循环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拓展庄园经济开发区,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合力打造新庄园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五、景观设计

  贵妃园景观设计以贵妃文化唐风古韵为核心理念,以乡村旅游开发为导向,以多元组团和整体构架相结合,营造人文主题化的特色旅游社区氛围和产业园区风貌。

  (一)交通走廊形象区

  系列主题景观造型:

  1、在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台地布置唐风石塔,以贵妃园为标志符号,地面石材铺地,方形围合石栏杆,柏树群陪衬,两翼配置石木结构造型的园区指南标示牌,作为前山入口的标志性形象,导引白马、万佛两处过境游客。

  2、在一组入口处布置照壁窗花结合的主题景观,材料组合:青砖、青瓦、石材、木窗花,以绮霞沟为标志符号,其风格与一组休闲农家乐庭院集群统一。

  3、在四组入口处布置唐风石木牌楼作为主题形象,楼身刻绘侍女图、出行图等。以绣岭为标志符号,配置园区指南标示牌。风格与该区布置的贵妃祠墓、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兴庆食坊贵妃宴相吻合。

  4、对四组入口处公路桥栏加以简约装饰,突出唐风古韵。走廊道路两侧进行环境整治,增加景观树、景观花卉等。

  (二)农户休闲农家乐庭院区

  1、民居外部改造:以唐与明清结合的四川居民建筑为特色,突出具有唐建穿榫结构和屋顶造型元素,艺术雕饰符号以贵妃文化为主题,如壁绘、灯笼、楹联匾额、贵妃供奉形象等。

  2、室内改造:按照城乡一体化和体验型农家乐经营特点,对室内环境进行综合改造。在重点突出单一居住功能向居住经营一体化转型的同时,为形成乡村旅游消夏避暑的停宿功能预留空间。

  3、户外经营环境营造:扩展庭院,布置多层次的观景休闲坪地和停车空间(贵妃园以分散停车为主),挡土墙以石材为主,卵石铺地,庭院门楼,花架凉棚,石砌护栏,种植景观树景观花卉,形成经营功能。

  (三)招商开发区

  1、在绣岭入口左侧前沿高台地布置小型化的贵妃祠墓,前祠后墓,与观景楼台结合,南北朝向。祠前布置开敞式庭院,布置华表(贤君盛世)、翼鸟朱雀(瑞兽祥禽)、石马石人(乘骑侍卫)。祠内塑杨贵妃像,祠壁长恨歌琵琶行诗画图,杨贵妃宝峰寺隐居传说记文,祠中廊柱吊挂楹联匾额,祠后建贵妃衣冠冢、石碑、祭台,祠周种植柏杨,成为贵妃园历史寻踪、祭拜与观景中心。

  2、绣岭条状台地在保留过境道路的基础上,两侧临坡布置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引入当地美人谷贵妃神泉传说)和兴庆食坊(贵妃宴)为经营主题的项目组合。会馆和食坊建筑风格为唐建和日式建筑结合,木石材质为主,贵妃澡以室内和半露天四季温情浴、观景浴、休闲浴为经营特色,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一体化。兴庆食坊以贵妃野宴、唐风乡膳、观景酒廊、笙歌品茗为经营特色,并与贵妃民间会所文化融合,打造“拜贵妃祠、洗贵妃澡、赏贵妃园、品御枣茶、吃贵妃宴、住贵妃阁、交贵妃友”的特色度假中心,成为白马关后花园的核心景点和名胜所在。项目开发规模:中型。

  (四)庄园经济开发区

  按照贵妃园的主题和建筑景观风格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突出园区的个性特色、私家庄园风情、园艺氛围和文化品味,生态养殖发展在设施建设上要注重人文形象和环保意识。

  六、营销策略

  (一)贵妃园营销以贵妃文化为核心主题,以枣林生态观光、历史人文寻踪、山地特色休闲娱乐度假、农家乐和庄园经济生活体验为重点发展方向。

  (二)招商开发区、农户休闲农家乐和生态庄园在业态与经营上采取差别化运作模式,发挥各自特色,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进行经营组团,功能互补,避免同质化倾向。

  (三)发挥资源优势,借贵妃园集中发展区整体打造之势,加大招商力度,加速核心经营项目和庄园经济开发的突破性推进。

  (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水、路为主)以政府为主导,推行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集合投入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共同营造经营环境。

  (五)与市场按轨发展体验经济,引入家庭订购、游客团购生态林果禽畜产品等城乡互动型的体验消费。

  (六)围绕贵妃园人文主题和产业特色,配合县镇旅游整体开发(尤其是白马关、万佛寺旅游景区),通过节庆活动联合促销,同时围绕枣林等特色果园文化、贵妃文化、庄园文化、农家乐休闲文化发展自身特色,举办系列化的主题营销活动,如枣子节、贵妃乡祭、人文寻踪、消夏避暑营地等。

  (七)与罗江乡村旅游景点联合推出乡村旅游黄金路线品牌景点,共同为罗江旅游造势。

  (八)通过网络、媒体、市场多渠道宣传推介贵妃园的乡村旅游形象和贵妃文化,广泛吸引客源,特别是成德绵地区的自驾游游客。

  (九)举办贵妃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题活动,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参访,借名、借智、借力为贵妃园造势。

  (十)筹建贵妃园乡村旅游协会和贵妃文化乡土研究会,统筹就业培训、特色创新、文化传承、经营管理、文明服务的规模运作。

  (十一)争创罗江星级农家乐景点,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8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达会川镇半阴坡村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为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制订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做实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等目标,

  (一)基本情况

  半阴坡村位于xx县会川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20公里,省道227贯穿全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423户1626人,建档立卡户151户648人,20xx年底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38%下降到0%,20xx年村集体收入40万元。

  (二)发展规划及思路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依托半阴坡旅游景区及土地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盘活村集体现有土地,整合闲置资源,吸引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群众投入等多方资源,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依托政策优势,吸引社会资本。依托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有效衔接已在建设当中的千合农庄项目,高效使用本次试点资金,同时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合工作。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xx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xx县会川镇人民政府

  (三)建设内容:本着“重点突出、成效明显、示范引领”的目标,结合正在建设的千合农庄项目,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按照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依托千合农庄项目撬动社会资本540万元进行建设。

  1、使用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资金实施的项目(共计100万元)

  依托太白山旅游景区和千合农庄项目优势,在半阴坡村上东社新建民宿一处,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新建民宿500平方米,建设住宿房屋20间,小型餐厅一处,进行内部装修并购置相应家具设施,配套开展院落硬化、环境绿化提升,形成干净整洁具备亲和力的住宿条件,吸引游客吃住游玩。该项目资金来源为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其中建安费75万元,装修和购置家具等费用25万元。

  2、撬动社会资本和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共计540万元)

  1)冷水鱼养殖项目。20xx年一期建设圆型现代化养鱼池8个,引水管道550米,沉淀池、净化池各一个,鱼种培育、检测化验、加工生产场所200平米。主要养殖三文鱼、中华鲟等冷水鱼种。同步规划建设“千合鱼庄”餐饮农家乐一处,两项内容预计总投资280万元,由半阴坡千合农庄公司投资。

  2)南果北种项目。20xx年一期建设传统温室大棚一座(占地约3亩),现代钢架保温大棚一座(占地约2亩),主要种植火龙果和部分南方水果。20xx年根据两种大棚适应及种苗培育情况,选择建设不同类型大棚4座(占地约12亩),同时配套建设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南果北种项目规划占地约20亩,预计总投资260万元,由千合农庄公司投资。

  三、发展模式

  项目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运营模式,和村委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项目建设完成后,名宿由半阴坡千合有限公司运营,半阴坡千合有限公司与村委会签订保底分红协议,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扶持资金8%的比例每年向村集体经济分红8万元,其中分红的40%作为村集体公积金积累,扩大再投资,30%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30%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补助。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民宿项目总投资100万元,计划建设500平米建筑,其中可建设住宿房屋20间,小型餐厅一处。住宿房屋按照100元/间的`价格、每年8个月的有效运营时间、60%的入住率计算,预计年接待游客5760人,可获得收入28.8万元,餐厅按照上述接待量及每人每天30元的用餐标准,预计年收入17.28万元。上述两项价格总计46.08万元,民宿及餐厅可接收本村工作人员7名,年支付工资22.6万元。

  (二)社会效益。项目以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拉动游客流量的增加,进而组建工匠、中草药、果菜种植、水产养殖与休闲等多个专业合作社,分享游客消费经济。一方面可通过冷水鱼养殖、南果北种温室、民宿吸收20余名当地群众务工,获得劳务收入60余万元,同时可促进当地群众在家门口销售蜂蜜、当归、马铃薯等农产品,增加收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项目作为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合作模式,依托当地区位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展乡村旅游,探索乡村振兴模式,将对全镇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项目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

  2.20xx年6月—11月,完成民宿建设任务;

  3.20xx年11月—12月,完成项目验收,投入运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成立由包村领导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成员及群众代表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经费保障。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积极争取项目,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9

  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旅游融资平台撬动放大金融投资作用,扶持渭河源村、元古堆村、香卜路村、半阴坡村、漆家沟村、秋池湾村、峡口村、首阳村、古迹坪村、侯家寺村等10个具备乡村旅游发展禀赋的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资本金,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配套。分配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第一批补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为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发挥项目示范带动效应,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模式

  (一)项目主管单位:渭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五竹镇人民政府、会川镇人民政府、锹峪镇人民政府、莲峰镇人民政府、上湾镇人民政府、田家河乡人民政府、峡城乡人民政府、麻家集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总投资及来源: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针,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安排20xx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由各乡镇确定投资公司、合作社等。

  (四)项目建设期限: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五)项目建设模式:坚持“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设立度假体验观光村、人文底蕴特色村、乡土风情民俗村三类分类打造。确立元古堆村、峡口村、侯家寺村等3村为度假体验观光村,半阴坡村、渭河源村、香卜路村等3村为人文底蕴特色村,漆家沟村、秋池湾村、首阳村、古迹坪村等4村为乡土风情民俗村。

  (六)项目建设内容:积极推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全面振兴,投入渭源县20xx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渭河源村、元古堆村、香卜路村、半阴坡村、漆家沟村、秋池湾村、峡口村、首阳村、古迹坪村、侯家寺村等10个具备乡村旅游发展禀赋的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资本金。由县文体旅游局指导,各乡镇负责,确定企业、合作社等,用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配套,并与渭河源村、元古堆村、香卜路村、半阴坡村、漆家沟村、秋池湾村、峡口村、首阳村、古迹坪村、侯家寺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逐一签订合作协议,形成项目实施主体,全面实施好项目建设内容,每年按投资比例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收益分配。

  三、项目计划进度

  20xx年3月—20xx年4月:各乡镇完成公司、合作社等招标.。

  20xx年5月—20xx年11月:由县文体旅游局督促相关单位、相关乡镇和中标公司、合作社等积极配合,对照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县文体旅游局牵头、相关单位和乡镇配合,对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验收。

  四、效益分析

  该资金注入项目建成后,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粮果种植、畜牧养殖、手工编织、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文化素质品位,进一步结合新农村建设,挖掘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五、项目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任务,推动项目有序建设。县文体旅游局、公司、合作社、相关单位和乡镇要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做好任务统筹安排。各相关乡镇相关村“两委”审议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建设方案,做好与建设企业的协调配合,帮助建设企业完成与农户的对接。建设企业要根据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积极争取项目,扩大农户受益范围。县文体旅游局要积极争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科学合理测算扶贫项目资金需求,设定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并将批复下达的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按规定程序报县级财政、扶贫、发改部门备案。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应细化量化为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扶贫对象满意度等指标。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企业将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资本金。高标准统一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效益,扩大农户受益范围。

  (三)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合同履行到位。县文体旅游局要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强化项目监管、发现企业弄虚作假,将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取消所有涉农涉旅项目资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度,设立公告牌对项目建设内容、收益分配办法、带动农户等进行公示。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单设科目,做好各类软件资料及资金使用财务记账凭证。由县文体旅游局作为监督方,监督中标项目实施主体和建设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实施主体督促建设企业于每年按投资比例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收益分配。莲峰镇、田家河乡要制定具体的观光电瓶车管理办法,峡城乡要制定具体的游艇、游船管理办法。各相关乡镇要严格按照省、市、县印发的《甘肃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渭源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细则》等办法执行。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10

  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之后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城乡均衡发展,农村小康社会的建成和和谐稳定社会的形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是因地制宜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确定侯家寺村为上湾镇乡村振兴示范村,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我县地域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稳步推进”的原则,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目的,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全面推进我镇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项目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建成后形成固定资产归侯家寺村委会所有,由侯家寺村委会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接受镇政府监督核查,以确保资产的安全。

  二是坚持就业带动,增加务工收入。在项目建成后,资产归村委会所有,所有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务工收益”的原则,优先吸纳周边农户务工,以此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实现稳定增收的'目标。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xx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xx县上湾镇人民政府

  (三)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用于提升侯家寺村景区游客的体验价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带来更高的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四)财政资金100万元概算:

  1.打造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一处,投资45万元。

  2.改建农家乐1处,投资10万元。

  3.旅游道路建设,对园区内外旅游道路进行改造,投资45万元。

  三、发展模式及收益分配

  一是发展模式:“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主要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宜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度假胜地。用财政资金100万元对侯家寺村景区进行提升,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该项目建成后能吸收周边剩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二是收益分配。该项目建成后,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所有收益归村集体经济所有,用于后续发展乡村旅游及景区设施维护。

  四、资金预算及扶持标准

  项目资金概算100元,全部用于xx县上湾镇侯家寺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提升和旅游产品开发。

  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利用财政资金形成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通过对景区的逐步提升改造,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预计到20xx年底可安置150人直接参与乡村旅游业,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xx年4月—20xx年5月: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2.20xx年5月—20xx年8月:完成项目建设内容;

  3.20xx年9月: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持续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村两委协调配合的组织机构,加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和消防体系建设,做好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

  (二)坚持目标导向。用好用足产业政策,进一步推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健全考核机制。坚持实事求是,纠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行过程督查跟踪推进机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落实落地。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要求

  通过xxxx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实施,力争把xx建设成为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的特色村,打造“xx第一村”。

  三、建设内容

  (一)游客服务中心

  将毗邻xx景区停车场的县道边原供销社进行改造,配套建设3A级旅游公厕一个。在中心内设有票务销售、旅游咨询、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等服务,同时设立xx农家乐合作社的接洽区,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调度和餐饮、住宿安排。其外观应与xx村的传统民居样式相适应,可以改造成庭院式接待中心,布局以花草树木、篱笆围墙等,并在庭院中树立一木制版面作为xx村导览图。投资30万元。

  (二)改造提升农家乐

  发动群众对现有23家民宿进行升级改造,民宿样式可以参照前店后院的格式,民宿内应能够提供住宿、餐饮、休憩、娱乐等多种功能,且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古朴,用灯笼、石磨、盆、盖帘、纱布、木梯、木夹等对其外观进行复古包装,与侠客文化相适应,体验侠客文化的豪迈与胸怀。可提供148间/天住宿。投资50万元。

  (三)漫游xx项目

  1、环村步道:规划沿xx至中心桥头,沿河边5公里观光步道。充实道路沿线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景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的村民形象,开发自行车道,在适当的间距布置休息长廊、蔬菜销售亭、歇雨亭、水车休闲站等配景建筑,并在架子两边配以四季常开的花卉,形成花飞蝶舞的效果。投资30万元。

  2、xx旧址:在xx旧址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场景的实景还原,通过对香湖游击队故事的演绎,进一步弘扬创新红色演艺文化,推激发游客的万丈豪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投资15万元。

  3、菌菇乐园:菌菇乐园规划布局于xx公路旁现有蘑菇种植基地及其周边地块。该园建设目标定位为集菌类植物培育、种植、采摘、销售、加工、美食、科普、观光等于一体的菌菇主题乐园,投资15万元。

  4、瓜果慢漂:将xx村约2公里宽约6米的溪流,通过上游蓄水保持全年流水流动,利用架设木柱的方式将其打造成水上瓜果长廊,在水岸两边种植上善于攀爬的瓜果品种以及其他欣赏类的爬藤观赏类植物,开展水上瓜果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体验“鱼在水中游,人在瓜中行“的意境。投资60万元。

  5、我家菜园:我家菜园规划布局于xx蔬菜大棚,进行绿色蔬菜种植。通过认种体验农作生活,给孩子一个农耕体验的学习计划,给老人一个回归田园的温馨回忆,给自己一个休闲娱乐的田园世界,给全家一年的绿色蔬菜供给,让游客过把“菜农瘾”。规划建设绿色果蔬采摘区、我家菜篮子计划等项目,重点突出自然生态、绿色健康和乡野田园乐趣。

  6、七彩灯光秀:在xx村的主街道、游客接待中心、瓜果长漂,环村路等标志性景观建筑安装夜景灯具,利用灯具的不同颜色,形成多彩夜景。鼓励村民在门口悬挂灯笼两个,配合其他建筑景观的灯光,形成互相帮衬的效果,通过灯光效果为夜宿xx的游客提供夜游xx的意境。投资50万元。

  7、xx宫:在街北500米处,已经800多年,有一个明代宣德铜香炉传承至今,祭祀唐代古田临水陈靖姑等三夫人,相传陈、林、李三夫人救产、护胎、祈子、保民,神灵显赫,威播四方。xx四村新近已联合筹资百万新建宫庙,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保护等投资约5万元。

  8、田间拾趣:引导农户在田边规划养殖田螺、泥鳅、稻田养鱼等,开展田间抓泥鳅,徒手捉鱼、摸田螺等活动,参与游客互动体验。同时可举办抓泥鳅、田螺的比赛,进行家庭亲子游,配套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走进自然,走进田园,体验野趣、农趣和童趣的好去处。投资10万元。

  9、墟场游园:将xx街改造后,通过引导,形成特色的墟场集市,将每5天一墟改为每天一墟,集市可销售xx蔬菜瓜果等各种特色农产品和后期发展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等,集市要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使其后期发展成为特色休闲街区。

  10、幸福果林:利用200多亩杨梅、猕猴桃及黄桃为基础,在不同时间开展水果采摘活动,开展果树认养、树下养殖活动。可在果林边搭盖休憩观赏亭,和开展果酒制作坊。在林间配套相应的住宿小屋、餐饮等设施。让游客感受到“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果,冬可踏雪”的`浓郁乡土气息。投资30万元。

  (四)xx街的改造

  xx街起由后xx至董门xx,全长1000米。街道以xx为主题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岔路口设置木质指示牌,街道两侧种植百日草等花期较长的花卉进行绿化。在进村前200米处,以xx的碉堡式建筑为参照,利用泥土、碎石垒成左右各一座碉楼的主题大门(左边写“xx欢迎您”、右边写“xx第一村”),并利用传统的夯土技术进行加固,外观以土黄色为宜。沿街统一挑檐、店招,符合古朴、原生态的风格,体现项目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内涵。推行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垃圾“分类分拣、定点投放”,每隔40米放置垃圾箱一个,完善村垃圾收集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在人员集中地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总投资200万。

  四、步骤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3月)

  结合xx村实际,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规划和方案,入户宣传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活动和创建标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3-10月)

  严格按照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使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各个项目能够基本建成并开始营业。

  (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0-12月)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排水沟、垃圾池、村屯绿化、景区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 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根据上级领导专家指导意见,完善提升建设内容效果,做到高质量、高标准。

  五、组织实施

  (一)规划设计:聘请xx公司的xx团队对项目内容进行详规设计和指导、培训,总投资25万元。

  (二)项目业主:项目由xx村委会作为主体组织实施,xx乡村旅游公司由乡村两级投资成立,做好相关筹资和配合工作,同时,发动群众积极筹资参与民宿、餐饮、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约520万元,xx村委会、xx乡村旅游公司各负责筹措资金50万元,xx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拨补资金60万元,发动群众筹资参与项目建设110万元,向上争取美丽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补助120万元、乡村旅游特色村补助5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补助50万元,同时与有意向投资的乡贤和企业沟通,争取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代乡村旅游规划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发展的大趋势,立足市场,充分发挥乡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与产业资源潜力,将观光为基础,体验休闲为目的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围绕体验经济自主创新,农家乐传统模式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就业增收,乡村综合治理和社会和谐发展,做精做好国色天香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特色乡村旅游社区,探索长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国色天香以富贵和平吉祥和谐为精神内涵与文化表征,围绕这一文化主题,巧借山形水势,产业资源和民居风貌,有机融入特色化的生态景观元素(园林化的柚、梨、莲、荷、牡丹、月季等),民俗化的文化符号元素(象征福禄寿喜财祈盼的中国结、灯笼、吉祥雕饰、诗画、剪纸艺术等),乡土化的生活与建筑元素(有书院、诗社传统的诗书文化,有养鸽、赏鸽、鸽市和女子舞龙队传统特色的乡土民俗风情,以外架外廊桁架穿榫结构为特征的中华民居建筑造型文化),庄园化的休闲旅游元素(体验型的家庭农庄经营模式与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村多重组合,游、购、娱、吃一体化),创新整合资源,集约集群集中发展,提升生态与人文品质,旨在营造体验现代田园生活方式和情境氛围的特色乡村旅游社区。

  三、开发思路

  (一)立足当地柚梨为主特色林果业和城郊型休闲经济的基础优势,将其与人文主题化的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一、三产业复合发展,打造体验型的产业一体化的现代乡村旅游新亮点,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机制。

  (二)统筹协调,同步打造社区组织建设基地(村委会、村支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休闲娱乐等的管理、服务、活动中心、工作站),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与文化事业建设,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

  (三)着力抓好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人文主题——乡村旅游——体验经济——示范农户——招商引资——经营造势——市场开拓——和谐发展的系列结合点,综合实现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就业增收、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传承、和谐进步等多种功能,资源良性整合发展。

  (四)开发要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国色天香核心形象塑造和形成核心经营功能)集中投入,示范农户(5-10户)集中转型,接待中心(村委会设施改造)和环境配套集中打造,新型社区组织基地集中建设,招商开发区集中开发,通过集中发展形成突破效应,以点促面,逐步推进。

  (五)开发造势,激活市场,优化资源的市场配置,积极引进本镇和外部优势资源(如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传统集市活动、乡土民俗活动等),向旅游社区有序集中,有机结合,特色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和带动功能。

  (六)开发要与“三建五改”(建房、建园、建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路)的人居环境改造有机结合,推进村容村貌建设和现代生活方式。

  (七)推行政府主导(重在发展导向和提供公共产品),集体组织,农户主体(自主投入、建设、经营),市场参与(多渠道引进市场开发力量)的开发组织架构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资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开发的投入模式。

  四、总体布局

  国色天香集中发展区根据环境与资源条件,主要围绕长堰村一组核心开发范围,按照入口形象区、观景中心区、社区组织建设基地区、农户生态庄园区、招商开发区五大功能板块进行总体布局。

  (一)入口形象区:国色天香标志形象、五福桥;入口区以罗桂路长堰村一组入口道路堰桥周边地区及鲁家长堰塘罗桂路侧沿线为中心区域,该区通过环境整治、设施改造和标志性景观群造型,形成主题鲜明,识别功能醒目,具有人文气度的乡村旅游氛围形象。

  (二)观景中心区:云中山、书香门第中心区以长堰村委会山顶地带为主体,涵盖北面坡地等相关区域。中心区是国色天香的景观制高点,自成一景,是开发的重心所在。发展目标主要围绕云中山(借当地民国时期有云中书院、云中诗社取名)、书香门第(村委会设施改造扩建),打造旅游社区的商务接待中心和观景中心(观景休闲、餐饮娱乐、会议等),塑造景区的主体形象。

  (三)社区组织建设基地区:社区管理服务活动中心,基地区与中心区有机结合,选择北面坡地适当位置建设,形成既具有乡村旅游形象,又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中心。

  (四)农户生态庄园体验区:柚林飘香;中心区南麓东西两翼是国色天香乡村旅游社区连片发展的腹心地带,该区成片柚林梨园是一大特色,生态和人文环境尤宜发展集约型、体验型的生态休闲农庄。人文主题:柚林飘香。空间布局:先期主要依托中心区环线相关农户(5-10户)集中打造,推出示范模式,逐步集群化向两翼纵深发展,形成园区整体格局和规模效应。

  (五)招商开发区:横塘花月;鲁家长堰塘南侧沿线环状坡台地纳入招商开发区,人文主题:横塘花月,开发主要通过对土地、水体、道路及环境的综合整治改造,形成与景区连接的环塘园林车道和步游道,二阶式环形水体景观(第二阶环形水景长年蓄水)和集中化的招商开发区。市场定位:品牌、特色餐饮为主卖点的.休闲度假村集群(3-5家),形成集聚模式,提升国色天香休闲旅游的感召力。

  五、景观设计

  国色天香景观布置采取对比、均衡、韵律、和谐等审美原则进行综合设计,以山水园林化、民居庄园化、符号艺术化、功能市场化为导向,对环境改造和利用,充分展示国色天香的生态特质和人文属性。

  (一)入口形象区

  主体形象造型:在入口道路右侧布置大尺度的意象化的桁架式装置艺术门楼,以中国结为原型,国色天香为标志符号,色彩红色/金色,地面石材铺地,绿化灯饰配景。

  道路配套景观造型:入口道路两侧及塘堰侧适度布置杆式灯笼造型灯具和行道树,路缘铺设路缘石,沿途布置以吉祥图案为特色的木质屏架和戏曲脸谱为特色的社区指南标识牌。

  塘桥造型:整改原单侧铁栏杆,在堤右侧开设步行道布置桥栏,配置福禄寿喜财为符号的杆式灯笼造型灯具。

  环境造型:景观花卉、景观树、景观草坡、景观栅栏。

  小型停车区:在入口道路两侧布置小型生态停车场。

  (二)观景中心区

  书香门第:对村委会建筑改扩建,外部造型为桁架穿榫结构的外架外廊元素,中式窗花门楹结合装饰。内部功能设置休闲、娱乐、餐饮、会议一体化。建筑内外布置小型艺术雕饰符号(窗花板、脸谱、诗画、剪纸、陶艺、乡土生活器物、灯笼、中国结等民俗挂件),鄢家镇乡土诗书艺术展示,餐饮休闲桌椅器具中式简约风格,露天庭院具有小型停车功能。

  标志性形象造型:T型高立柱,柱中棱型吊牌为文字标识,两侧吊挂灯笼串。

  云中山环境氛围营造:扩建区域布置木质桁架花廊,乡土诗画楹联匾额,红砖铺地休闲坪,花树屏风,景观植物,吊挂花卉,艺术栅栏,护坡墙。照明灯具:杆式灯笼造型路灯,吊挂造型灯笼组,灯光氛围营造:庭园灯饰。庭园道路:砖铺步道,卵石道,石材踏步等。

  周边附属设施改造:外部造型美化,如水塔可采用竹木架造型绿色植物围合装饰。

  (三)社区组织基地区

  建筑与功能布局:中式民居风格,半围合庭院,功能一体化,庭院布置休息亭廊和健身组合设备区,信息棚等。

  (四)农户生态体验园区

  民居外部改造:外部造型为桁架穿榫结构的外架外廊和中式窗花门楹元素结合,部分农户建筑突出外架外廊装饰,部分采用窗花门楹装饰为主的简约风格。分户布置不同特色的艺术雕饰符号如剪纸、灯笼、中国结、戏曲脸谱等,文化题材如梅开五福、天官赐福、百福图、杞菊延年、八仙庆寿、魁星点斗、五子夺魁、象寓万年、喜鹊登梅、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百事如意、富贵平安、福缘善庆、八吉祥等为主题的民间吉祥文化和乡土诗画艺术。

  室内改造: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和体验型农家乐经营特点,对室内环境设施进行综合改造,重点突出单一居家功能向居家经营功能一体化转型,注重内环境美化与文化内涵情调的表达。

  户外经营环境营造:扩展庭院,开敞式经营,在周边果林疏朗的坡地进行多阶休闲台地改造,石材园木卵石挡土墙,红砖铺地,缘阶梯步,花架,竹编护栏,太阳伞,休闲桌椅形成经营功能。

  园区综合整治:重点整治道路、水塘、果林、垃圾处理和排污,美化体验环境,突出乡土旅游风情,补充景观花树、花廊花架、栏杆桥、游人休息点、垃圾箱、标志牌,对垃圾排污进行严格管理。

  (五)招商开发区

  度假村集群建筑风格:汉唐式建筑+外架外廊造型,主题化的人文符号装饰,沿园林车道北侧台地布置,附设生态停车位。屋后坡地开设缘山步游道,在适当区域布置休闲廊,建筑群周边栽种景观花木,布置石景等营造氛围。

  塘堰滨水景观造型:因鲁家长堰塘不能满足长年满池蓄水的要求,在园林车道北侧修建二阶式的小尺度环形园林水池造型,长年保持观景水相。水生植物选择:睡莲、绿萍、荷花等。缘水池修建观景回廊和木石材休闲露台,形成滨水户外休闲娱乐区。

  六、营销策略

  (一)国色天香营销以乡土民俗风情和柚梨生态观光体验、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为重点发展方向。

  (二)景观中心区、农户生态庄园区和招商开发区业态采取差别化经营,中心区突出综合接待功能。生态园区以鸡兔等农家菜为特色,以柚加工食品(如酒、菜等)为题材,以品茗餐饮、观光休闲娱乐等乡村生活方式体验(如果蔬认养采摘,自助餐饮,放鸽养鸟等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多元组合为经营模式。招商开发区以引进本镇品牌特色餐饮(如滋补狗膳、鸽膳等)和休闲度假项目为主题,统一规划,分单元自建开发经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政策资源和新市场资源,通过广泛招商与重点招商结合,当地农户和外地经营户多渠道参与的方式逐步推进。

  (三)围绕国色天香人文主题和柚乡风情,配合县、镇旅游整体开发,通过节庆活动滚动推出,同时围绕桃花、梨花、柚花、牡丹、鸽市、乡土诗风,发挥自身特色,举办主题活动,如鸽子节、踏青会、舞龙会、乡村诗会等。

  (四)与罗江乡村旅游景点联合推出乡村旅游黄金线路品牌景点,共同为罗江旅游造势。

  (五)通过网络、媒体、市场多渠道宣传推介国色天香的乡村旅游形象,广泛吸引客源,特别是成德绵地区自驾游游客。

  (六)举办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题活动,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参访,借名、借智、借力广泛造势。

  (七)筹建国色天香乡村旅游协会,统筹就业培训,特色创新,经营管理,文明服务的规范营运。

  (八)争创罗江星级农家乐景点,推行品牌发展战略。

  (九)鉴于国色天香地处罗江城郊,其经营在前期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住宿功能根据市场走势另作选择。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13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打造和谐秀美新农村,根据省市要求,结合铜鼓实际,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扣中央和省市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围绕“突出山区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工作思路,按照“培育中心村、打造旅游村、整治一般村、提升特色村”建设定位,以规划为先导,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采取集镇联中心村、中心村带一般村的“镇村联动”模式,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和整体推进有机农业县建设,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建设,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中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中心村是指村镇规划布局确定的,山区人口规模300人以上且相对集中连片的农村永久性居住点。

  中心村建设实行“一次定点、一村多点、两年建设、两年资金安排”。通过建设,使中心村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管理配套功能逐步健全,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和谐宜居新农村。今年中心村建设还要紧紧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按照彰显特色、打造亮点、传承文脉、提升品位的建设要求,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主要突出以下工作重点:

  1、突出“七改三网”建设。“七改”:改路,硬化美化主干道、进户路、巷道,建设三级以上标准旅游公路;改水,安装安全卫生自来水;改房,统一风格进行房体改造,室内(包括厨房、附属房)装修改造,檐阶、水沟统一硬化,除应保存的传统建筑外,危旧房、影响观瞻的断垣残壁、障碍性围墙全部拆除;改厕,高标准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两块板”旧厕必须填埋,景区建无害化公厕;改栏,禽畜栏舍统一规划改造,做到人畜分离;改环境,村内及路旁菜园、篱笆、影响观瞻的晒架、路障全部拆除,平整地面;改河塘,村内水塘、过村河道、沟渠按观赏要求,进行浆砌硬化、桅栏建设等工程改造,村内排水建下水道排泄。“三网”,指电力、广电、电信网络建设。一是重新整理铺设各类户外网线,有条件的尽量做到管线隐蔽布设;二是建设照明路灯,开通闭路电视、互联网。

  2、突出“三绿二处理”。“三绿”,即村庄绿化、庭院绿化、景区绿化。村内古树名木统一标准圈围,村庄、庭院、景区用草皮、盆景、树木绿化,规划种植景观树。“二处理”,即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要完善垃圾处理设施,聘请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通过下水管收集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

  3、突出公共服务设施“十个一”建设。即建一个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体育休闲活动场所;一个永久性文化宣传长廊,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和现代精神文明;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室(文化书屋);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科技、就业、调解、咨询、法律、缴费等服务项目;一所幼儿园;一家卫生室;一处停车场(公交站);一个便民超市;一套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旅游服务和各类自治组织为支撑的村庄治理新模式,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突出旅游项目建设。根据地方旅游资源和自然禀赋,充分利用景区条件优势,着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扶持农民或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特色产业、农俗文化体验、农家餐饮服务业等。特别要把农俗文化体验、观光农业项目作为景点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心规范设计,要求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4处以上游览点,能提供不少于4个活动项目,村内或周边有容纳30人以上住宿设施,有同时容纳100人以上用餐的餐饮服务,使村点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和功能逐步完善,将新村点打造成江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切实抓好一般自然村建设

  一般自然村建设周期为1年,实行一次定点、一次性规划、一年内建成。

  1、重点抓好“六改”项目建设。改路,水泥硬化村庄主干道、进户路;改水,安装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改房,外墙进行粉刷,室内(包括厨房、附属房)进行装修改造,油漆门窗、吊楼,硬化院坪、檐阶、水沟,拆除危旧房,整治空心房;改厕,统一建设“三格式”无害化水冲厕,厕所用瓷板贴面,旧厕必须填埋;改栏,改造畜禽栏舍,做到人禽分离,有条件的村统一规划建设栏舍区;改环境,统一标准圈围村内菜园、古树名木、浆砌池塘、土墈,平整地面。

  2、全力抓好“三绿一处理”工作。搞好村庄周围、村内道路、农户庭院绿化。同时抓好垃圾处理,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聘请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3、扎实抓好公共服务“四个一”建设。即一个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休闲活动场所;一个永久性文化宣传长廊;一个文化活动室,创建“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抓好新型农民培育,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套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主体,各类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村民自治组织,建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

  4、着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区域农业产业布局和整体推进有机农业县发展要求,根据各地产业优势,着力培植主导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方法步骤

  1、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农村中心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要充分发动群众,激发参与热情,主动出谋献策,发挥主体作用,要增强大局意识,积极配合支持,服从整体规划,自觉筹资投劳开展新农村中心村建设,特别是中心村农户,要树立高标准建设理念。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能人和经营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和农业产业建设。

  2、调查摸底,搞好规划。

  各乡镇、工作推进组和相关部门会同各村对村点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村点基础设施、旅游项目、产业特色、村容村貌、文化传承、风俗民情等情况,再由城建局牵头,新村办、旅游局配合,聘请专业规划队伍,按照“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尊重民意、彰显特色”的原则和“五图二表一书”(中心村现状分析图、布局规划图、道路横向规划及工程管线设施规划图、近期整治规划图、鸟瞰图、中心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与建筑面积控制一览表、农民房屋建筑一览表、规划说明书)的基本要求,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对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筑风格、院落布局、社区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等,要有详细规划和具体标准,规划要预留发展空间,以满足村庄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需要,使中心村建成农民永久居住点和农村新社区。5月1日前,初步完成规划编制,5月15日前组织专家会同相关单位、乡村进行规划评审,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切实可行。一般村在3月底前完成整治建设规划。

  3、规范操作,稳步推进。

  一是明确实施主体。中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由村“两委”操作,理事会配合。一般村建设在村“两委”指导下,仍由理事会操作,充分发挥理事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

  二是坚持建设标准。各村一定要严格按新农村、中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规划建设标准进行项目建设,不能粗制滥造,马虎了事。

  三是确保时间进度。两年完成中心村建设,一年完成一般村建设。特别是中心村建设工程项目多,要制定计划、分解任务,预算工期,确保进度,旅游景点开发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要同步推进。四是规范项目招投标。1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行政村组织农民参与建设;10-50万元的`项目,由乡镇负责,进入乡镇资源交易站进行招投标,乡村监管实施;5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乡镇负责,进县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由县乡村监管实施。五是加强财务管理。各村新农村建设资金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定期公布帐目,严禁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中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为推动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成立以董晓明同志任组长,宗旅旅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涂婷婷、金四清同志任副组长,农工部、旅游局、城建局、发改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水产局、林业局、水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扶贫和移民办、国土局、商务局、文化局、环保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移动公司、电信公司、供电公司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委农工部。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农工部负责联络协调;旅游局负责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城建局负责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支持;发改委负责“以工代赈”项目支持及相关项目的申报、审批等;财政局负责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交通运输局负责改路设计和项目支持;农业局、水产局负责村点产业和农业观光产业项目支持;林业局负责绿化规划设计和项目支持;水务局负责农村改水和河塘改造项目支持;扶贫和移民办负责移民项目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农田改造项目支持;国土局负责土地开发项目支持;商务局负责农超对接项目支持;文化局负责农村文化(农家书屋)建设项目支持;环保局负责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支持;教育局负责小学及幼儿园项目支持;卫生局负责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项目支持;体育局负责村活动场所体育设施项目支持;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负责互联网安装和户外线路整理;供电公司负责户外线路改造。

  同时,各村成立以县挂点领导带队的以乡镇和县直包村干部为成员的帮扶服务工作组。相关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2、整合资金,保障投入。

  一是省市县直接统筹资金分别根据工程进度,按每个中心村两年120万元,一般省建点30万元,县自建点16万元标准分批安排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于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旅游项目建设。

  二是整合交通、水利、危房改造、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土地整理、“一村一品”、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电网改造、“以奖代补”农村环保、农村“一事一议”、“森林城乡、绿色通道”造林绿化等项目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重点倾斜中心村。各项目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有关乡村要积极申报,尽早落实。

  三是排埠镇、三都镇、大段镇、带溪乡政府安排对应的中心村不少于10万元扶助经费,一般省建点和县建点由所在乡镇政府安排扶助经费1万元以上。四是部门(包村单位)帮扶中心村资金2万元以上。五是鼓励农民筹资投劳开展新农村建设,各村点每户交纳押金3000元以上,中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户另行交集资每人500元以上。六是引导社会资金进行旅游和有机农业开发,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新农村建设和中心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督查制度,并采取领导现场办公、部门联合督查、现场会等形式强力督促推动。对态度消极、工作被动、效果不明显的村由县主要领导亲临督导,对重视不够、干部不力、群众积极性不高、推进难度较大的村,按省新村办要求,对一般村采取调整换点的处置措施,对省评估不达标的中心村取消建设资格。在督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举措,狠抓落实。制订目标考核方案,根据平时督查情况和年终考评结合兑现奖罚。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旅游规划_旅游投资_束盈07-02

乡村文化旅游讲座总结01-12

乡村旅游广告语03-09

去海南旅游骑行线路的规划旅游攻略12-14

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7-03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7-02

发展休闲农业 助力乡村旅游07-03

乡村旅游行业调研报告07-04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3-08

乡村旅游广告语(必备)03-05